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绪姝 《班主任》2005,(6):32-34
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柯尔伯格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相似文献   

2.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精髓是他对道德认知发展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划分和道德教育的设想,该理论强调道德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重视培养学生理性和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这些都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隽 《广西教育》2010,(35):15-16
道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殊个体,他不会机械地接受道德原则。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柏格和教育家杜威等提出“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道德生活经验,发展良好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4.
万丽红 《考试周刊》2011,(36):215-215
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由于受传统灌输道德模式的影响,一味强调既定的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只重视学生对社会既定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服从,而忽视了道德的本身含义——人的主体性。选择以培育个体的自主选择道德人格作为我国当前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取向,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完善学生的道德自我意识,二是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成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0):65-66,77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柯尔伯格主张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包括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原则论、道德教育方式论。他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出发,主要提出了两种德育方法,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该理论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傅维利 《教育研究》2005,(3):13-16,28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虚拟道德情境不含有真实的道德冲突,也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必须分析其中预设的或生成的道德冲突中所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并有目的地对它加以利用、引导和控制;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又要有目的地提升学生对生活的道德理解;要特别注意适合不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为他们自主参与道德活动留下足够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及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鲁宁 《教育学报》2009,5(1):108-112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指的是发生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正当的道德行为选择却同时产生善与恶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的特殊情况.与道德教育中的其他悖论现象相比较,道德悖论是一种结果式悖论,并且道德悖论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共时性存在的自相矛盾.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而言,道德规则本身具有的"二律背反"特征是道德悖论产生的首要原因,而学生道德智慧的缺失和道德教育中人性向善假设的被利用则是道德悖论产生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可知,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并不可以完全消除,而只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来降低道德悖论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道德悖论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科尔伯格的道德讨论策略的概述,介绍道德讨论策略的形成、实施及实践价值,并探讨道德讨论策略对我国改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道德发展规律,分阶段开展道德教育;强调道德认知冲突,改进学校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入世与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价值领域的多元化状况将会更加突出,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别、碰撞和冲突也将更加激烈。结合青年学生自身特点,阐发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判断水平的必要性,从学校道德教育的角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反思我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它在一定意义上已远离现实生活,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生命力。因此,德育只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eks to rekindle a version of the age-old view that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e. It proceeds as follows. First, it introduces the moral beauty view, whereby the moral virtues are beautiful, and the moral vices ugly, character traits. Second, two ways in which moral beauty and ugliness can manifest themselves are considered: in people and in artworks. Third, it is argued that character education couched partly in aesthetic terms, and coupled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a sensitivity to moral beauty and ugliness, promise a solid and motivationally robust anchor for moral character develop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introducing the notions of moral beauty and ugliness in our conceptual repertoire, coupled with the presence of moral beauty in our surroundings, can undergird more traditional pathways to virtue, whilst being congeni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virtue. Before closing, three objections against these suggestions are addressed, and some avenues for exploring the notion of moral beauty vis-à-vis moral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却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哲学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理论经典,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的某些观点受到人们的一些批评和攻击,但其许多观点和思想仍然是思想道德领域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仍是有益借鉴。本文从“儿童是道德哲学家”,“促进道德发展是道德教育的目的”,“认知——发展方法”三个方面反思了我国目前思想道德教育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推动了学校德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的转型,对扭转西方社会剧变的思想混乱和德育危机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我国的德育在目标、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给我国德育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德育理念对德育实践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确立科学的德育理念是德育迈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德育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长期以来,德育理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道德文化传递论为主的德育理念、主体性德育理念、科学主义的德育理念以及共识性德育理念的形成等若干个发展阶段,这些德育理念的确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德育效果,但也有其弊端。新课程所确立的德育理念更贴近人的德性的本质,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德育反思:一种基于德育政策视角下的实践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所不包的大德育是我国的特色,并且得到了国家德育决策者的确认。从政策层面重新审视大德育,将道德教育作为整个德育的奠基平台,以其为核心推动大德育的协调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大德育的混乱状态,既为国家德育政策变革与完善提供思路,也为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深入推进提供政策支撑与方向引领。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原因 ,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 2 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重大意义 ,进而提出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即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建构个性化的德育模式、创立科学化的德育方法、构建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设计渐进式的德育内容、建立完善的德育网络、开展积极的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是鲜活而富有生命意义的,为道德教育所必需。原初的道德教育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但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教育偏离发展轨道而逐渐脱离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有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注重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推进网上德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已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空,着手建立网上德育指导机构,丰富网上德育教育资源,加强网上德育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网上德育教育已成为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德育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现代化,教育对象实践空间的获取与道德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些国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结合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精心选择适当的德育实践空间与实施的方法与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下我国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还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和研究国外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借鉴他们的相关经验,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