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文章中除了关于新文学独创性的一面,也具有对传统文化继承性的一面。受古典文化的浸淫和对魏晋历史文学的钟爱,使其创作独具风格。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点魏晋的风骨,也使鲁迅笔下人物的悲剧和魏晋文人的悲剧之间在起因、结局、和意蕴三个方面具有互文性。  相似文献   

2.
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南方与北方》,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描绘工业绅士的代表著作。维多利亚时期作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发展阶段,英国阶层相应更迭。其中中产阶级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工业绅士的涌现。《南方与北方》以女性为观察者,以二元对立为视角,以误解原则为叙事手法,比较了工业绅士与维多利亚社会评论家的绅士观念,全面地展现出维多利亚时期工业绅士的内涵、践行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婷 《文学教育(上)》2010,(19):104-106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的一段光辉盛世,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而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柯南道尔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全景图。本文即通过对《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解读来全方位了解英国的这一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出生于牙买加的英国女作家简.里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作技巧刻画了《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鲜为人知的一面。各种自然景物和色彩在里斯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所谓"万物皆传情"。解读《藻海无边》中丰富的象征意象可以揭示疯女人前身———安托瓦内特一生孤苦凄惨的命运以及她作为西印度群岛的女性代表所受的殖民主义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5.
鲁迅文章中除了关于新文学独创性的一面,也具有对传统文化继承性的一面。受古典文化的浸淫和对魏晋历史文学的钟爱,使其创作独具风格。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点魏晋的风骨,也使鲁迅笔下人物的悲剧和魏晋文人的悲剧之间在起因、结局、和意蕴三个方面具有互文性。  相似文献   

6.
“夏娃”作为《圣经》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其自身经历了诱惑、犯错和惩罚的过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哈代笔下的苔丝的悲惨命运“夏娃”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男人的罪应由女人承担”。这种隐喻投射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宗教道德说教的无情鞭笞,还丰富了“夏娃”形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卢焱 《语文知识》2009,(2):33-37
鲁迅在我们的记忆中是作为一个无所畏惧的反封建斗士形象存在着,这个结论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我们强加的。作为鲁迅自己撰写的回忆性散文的《朝花夕拾》,虽然也并非完全是史实而具有一定的演绎的成分,但它毕竟以丰富的精神内涵,高尚的人格描写和自由放达的心灵表现使我们认识到鲁迅的另一面,即柔情、感性的一面,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和史学意义,我们不应该因为它与社会的需要不十分一致而有意识地忽略它。  相似文献   

8.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科学理性的最高典范,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充满神奇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研究讨论。本文从福尔摩斯的形象性格、社会影响等方面着手,深化读者对其风靡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采用了双重旁知视角和多重次知视角来结构作品,这既丰富了作品的容量,又使主旨内涵获得了多重阐释性。这种独特的叙述视角的产生,一在于避免生活阅历不足所造成的创作局限,二在于避免因反叛、超越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和道德价值观而招致的伦理道德攻击。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中借助大自然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展示与维多利亚时代以金钱和地位为基础的婚姻制度所完全不同的爱情真谛:猛烈、坚定不移的心灵契合的爱情。本文试从暴风雨和树这两方面的象征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丰富的象征内涵,尤其是对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烘托和对爱情主题的深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