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教育观的论争———1991年关于《教育学原理》书稿出版问题答“审读者”成有信对审读者的意见读毕,觉得通篇都没有根据,没有逻辑,也没有道理,是完全错误的。现简述如下:第一,审读者指责本书稿“严重脱离现实,没有把我国几十年进行教育改革的丰富经验正确...  相似文献   

2.
一、框架曾和孔企平教授一同审读教师教学用书初稿。我刚打开书稿一字一句地往下读,他却拨动鼠标已经看到书稿大半了,而且还在快速地向下翻阅。"你在找什么?"我好奇地问。"看小标题。它的框架。"我是一线教师出身,与教学专家、学者、大学研究人员相比,我深深体会到,除了自身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外,最重要的是缺一个科学的思维框架。我的观点和判断常常来源于自己粗浅的经验、一时的想法,而缺少深入思考的过程。我的框架是含混的,而专家们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3.
正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做到"五看":一、看整体看整体是说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观照材料的整体,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同时,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  相似文献   

4.
关于著述写作中的几个问题黄善芳笔者在出版社搞编辑工作多年,从自己编辑加工和复审、终审的大量人文社会科学的书稿以及阅读所及的其他同类书籍看,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到文风,从表现方法到艺术技巧,都存在着较多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编辑在审读、加工书稿过程中要...  相似文献   

5.
科技书稿创新的层次性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根据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决定性环节 ,“是一种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是编辑代表社会和读者行使的一种职能。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 ,特别是在审读科技类书稿时 ,编辑必然会面对评价书稿的问题 ,包括语言特色、文字功夫、材料组织状况、论证的严密性、逻辑关系的完备性、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的情况、谋篇布局等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评判视角就是对书稿创新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事关出版者或编辑的审稿能力、组织策划能力 ,也事关整个出版工作的声誉和水平 ,事关文化积累的深度与…  相似文献   

6.
《九寨民俗——一个侗族社区的文化变迁》一书书稿,是在1995年11月27日晚交到我手上的,收到书稿后我立即进行了认真的审读,读后有如下意见。 一、该书稿选题较好。 文化变迁,一直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学术热点和课题,其背景与迅速蔓延的工业化、城市化及西方化有关,因而这样的课题研究对于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这本书稿选择九寨社区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很具有典型意义的。九寨位于贵州省锦屏县的西北部山区,正处于侗族文化的一个分水岭和交汇点上,其文化风俗既不同于汉化程度非常明显的北部侗族地区,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王阳明通过对"知行合一"的论证,强调了知与行要相互渗透,不能分离开来,道德实践与道德认识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对当时人们的道德实践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现代社会人们提高道德修养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军事期刊是我国期刊阵地中的重要力量。审读是提高军事期刊办刊质量的重要环节。加深对军事期刊审读的认知,有助于军事期刊管理单位、编辑部更好地开展审读工作。可采取的主要审读方式有印前审读和印后审读。为了使审读活动正常、准确、高效、可持续性地开展,应构建相应的审读体系。  相似文献   

9.
读黄玉峰先生书稿《上课的学问》是师魂的磨砺与荡涤.他的课,是培育“立言者”的课,是有德性魅力与思想张力的课,是有言语生命意识与言语信念、信仰的课.课如其人,读其课,知其人.本文以为,黄玉峰先生境界、胸襟之精神内核,用“尊德性而道问学”以概之,最为恰当.  相似文献   

10.
<正>叶圣陶先生说:"书要苦读。不读不能得其要旨,不读不能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语言之美。""字字莫宜忽,语语悟其神。"反思我们平常的教学,对教材有没有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有挖掘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吗?教材是人类知识及精神产品的精华,是学校教育资源目标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更是教师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重大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部重要书稿包括手稿,这部书稿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致批判的一种理论产物,决定把精力转向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系统的结合希望取得一些更大的进步,由此给马克思主义学说带来了基本的雏形。对手稿的研究不仅在历史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上有着重要点的作用,而且也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体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初期整合。  相似文献   

12.
学习英语修辞格,不但要知其名,而且要知其形,更重要的是知其区别。本文以课文中出现的英语修辞格为起点,对百些常见的英语修辞格的定义、表达形式及其本质区别进行了深入而中肯的分析和研究,供读者评。 1.Understatement, Euphemism 1—1 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  相似文献   

13.
人們常常談劳动观点,究竟劳动观点是什么?劳动观点的主要內容有重視劳动,向劳动人民学习等等。但还有一个主要的內容是:劳动要成为生活第一需要。一我們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其內容是有发展的。当解放以后大跃进之前,在广大人民特別在知識分手中着重进行的是劳动創造人类世界的教育,反对輕視体力劳动和輕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到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时候,全国掀起了知識分子和干部参加生产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主要是针对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党人存在的畏难情绪和害怕革命的思想而提出的。孙中山在其知行观中提出的“先有事实后有言论”、“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等唯物主义观点,对中国哲学具有重要贡献。孙中山知行观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三点式阅读     
天地吾知其至广也,以其无所不覆载;日月吾知其至明也,以其无所不照临;江海吾知其至大也,以其无所不容纳。料广以寸管,测影以尺规,航大以一苇,广不能逃其数,明不能私其质,大不能亡其险。伟哉夫子!后天地而生,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没,知天地之终。  相似文献   

16.
一、演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这种影响要见到实效,就应该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避免用空洞的词句,特别是不能只讲大道理,更不能用强硬手段来迫使人们接受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演讲这种形式,向听众传播马列主义原理、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文化知识,使其知,令其信,动其情,促其行,激励群众为建设祖国而献身,为振兴中华而奋进,是非常的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史上,有不少教育家提倡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孔子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他认为如果学习只是口头上能说不能身体力行,那是极其可耻的。所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荀子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由“闻见”、“知”、“行”三个步骤组成的,强调“行”为学习的终点。他说:“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荀子·儒效》)还说“知之而不行,虽敦而困。”(《荀子·儒效》)这里,他不仅提出了“行”高于“知”,即“用”高于“学”的见解,而且深刻地提出“学了知识不能去实行,知识学得再也多是没有用处”的观点。东汉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更是强调学用一致,提出教学要注重实际的“效验”。他说:“凡贵通者,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认为人所获得的经验是实践的开端,知识经验是第一位的。而陶行知先生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观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而从幼儿园幼儿学习成长的角度来看,显然操作实践的意义对他们成长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交际法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比较实用的.但是,课堂教学纯粹以学生为中心,搞听说操练来获取新知识和深层次的知识以及培养读写方面的能力就难尽人意.从认识理论来讲,人对事物的了解过程是:感知、认识、理解、吸收、运用.而交际法的观点是从"用"中得"知",这一观点颠倒了先"知"而后"用"的辨证关系.我们认为,学生对语言的习得与成人对语言的习得不能同日而语,对母语的习得与对外语的习得更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0.
审读与终校     
一本书稿抑或一期杂志,在出版之前都离不开审读与终校的工序,尤其现代社会计算机出现之后更是如此.原先的排版是靠人工手排,容易出现差错;后来计算机出现了,效率是提高了,但是计算机也会出错,比如使用拼音输入法,音同字不同的有,音同意不同的也有,如"连接"与"链接",什么情况下使用是很讲究的,绝非可以随意混用的.所以说,做编辑的就是责任重大!他们在为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服务.这个技巧不是学问越高越行的,而靠的是一种责任心.什么叫责任心?也不是自己说行就行的,是要靠出版物出版之后的广大作者、读者说行才算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