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感觉互联网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传播方式的演进对文化的影响。如果以传播方式的变化作为划分的依据,我们会得出与其他划分手段不同的人类的文明史分期,传播学家们曾经这样概括人类在传播方式上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与书写时代;印刷与书籍时代;大众传播(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时代;网络传播时代。每一种传播方式都代表了一个人类文明时期,当然,每种传播方式的变更也都会引发或伴随社会的重要变革,诸如社会的结构、社会成员的关系与交往方式,甚至包括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审美趣味。对于互联网对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深受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从结绳记事、绘图、到文字的产生,纸张的普及,印刷术的发明,进而是音像技术,通过有线、无线传播方式,特别是现代数字化网络的传播,使得网络化成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同时,网络化生存成为人类的一种思维和生存方式。这已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学习与教学的方式,这种冲击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从人类进入网络社会,有关网络文学及其与传统文学差异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网络文学是网络社会工业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文学比较体现着本质上的自由性与现代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从创作模式、存在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比较探析。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研究互联网传播方式对改变个体受教育者地位角色的启示;网络虚拟空间对改变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交流方式的启示;网络传播技术对改变受教育者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以下三者的内在一致性而提出话语-传播方式(包括传播技术和传播关系)-社会结构的研究路径,认为从话语和传播方式两个层面着力挖掘传统中国社会传播表象后面所隐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就可以揭示出特定时代的话语和传播方式与社会制度的互构关系,认知传统社会制度得以延续的内在社会传播机制,深化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研究,在历史的脉络中把握变革中国话语和传播方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类传播的历史伴随人类文明的历史。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从大众媒介到私人媒介,传播媒介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深度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虽然不同的传播学者对传播时代的划分方式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像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受众最广泛、影响最深入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传播方式的更迭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变革。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体会改变一切,不管你是否愿意,它会消灭一种文化,引进另一种文化。尤其是电子传媒兴盛的今天,离开了传媒人们也许会难以想象生活该如何继续。传播媒介的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风貌。我们通过人类传播的嬗变从美学的意义上对当今传播方式做一个理想化的选择,以把握当代审美传播的文化发展方向,达到人类审美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只奇葩,充满了人类原初的、天然的、民族的神秘色彩,是人类本性的释放与回归.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多方面的挑战,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所以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一项重要的课题,主要包括少数民族音乐自身质量的提高,国家政策以及学校教育的主体传播方式和推广媒介.  相似文献   

9.
黄鑫 《中小学电教》2011,(Z2):34-37
一、引言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媒介不断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受到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改变着信息的传播方式。今天,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社会现象,而社会性软件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媒介已经成为进行传播和交互信息与知识的重要工  相似文献   

10.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出版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获取和创造过程。本文在阐述Blog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基于Blog的教育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传受主客体统一、个体性与共享性统一、双向反馈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提出了基于Blog的教育传播是一种散布型的网状互动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文章认为,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是必须把握的重点,但是现代只有与传统和未来相联系才有意义,传统、现代、未来这三维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传播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在环节和外在方式。传统传播方式,包括书写传播、商品传播、留学传播等;现代传播方式,包括电讯传播、影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等,它指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门媒介为重要手段的新的传播方式;未来传播方式,包括集成化传播、数字化传播和云计算传播等,它代表着现代传播方式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模因论为切入点,结合模因基因型传播和模因表现型传播的规律,探讨了直接套用、同义异词、同构类推在PRETCO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要重视思维和语篇的模仿;PRETCO写作中的格式、句型和篇章结构都可作为一种模因因子历经同化、记忆、表达与传播四阶段,成为学习者脑海中的强势模因,并结合口语练习巩固所学,在固有模因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圈子"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层面,与人类的认知水平和传播能力存在局限密切相关。"圈子"和传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圈子"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特征,各个圈层之间的交往法则、信息流量和传播准则互不相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圈子"的勃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众多"小众化"、个性化的"圈子长尾"。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信息的传递有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传递方式又依存于不同的载体,由于载体的差异性,导致信息传递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从而对信息的传递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阅读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受制于媒介技术、传播手段等诸多因素。早期的口语社会,阅读基于实用信息的传递;文字印刷社会开启了真正的阅读时代;大众传媒引领的图像社会,溶解了口语社会和文字社会的区隔,阅读活动走向常态化、分众化。只有在深层阅读和浅表阅读的相互包容中,才能构建批判性的当代阅读文化。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代开始的生态写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此前的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如"五四"时期的"人"性写作,1930-1940年代的阶级性写作,1950-1960年代的政党性写作和"文革"时期的领袖——集团性写作,其思维模式和表现视阈都没有跳出"人与社会"的樊篱;此后以"人与自然"为反思和表现对象的生态写作,与前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比较,是一次最富有新质、最没有重复性和最具有开拓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人类诗歌创作经历了从口头创作与口头传播到纸媒创作和书面传播方式进而发展到网络写作与网络传播方式的改变。诗歌媒介的改变必然带来诗歌各方面的巨大变革,从写作方式、传播途径、阅读形态、诗歌样式、批评风气到精神品质都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态和美学趣味,推动诗歌创作的繁荣,由此产生了新的美学革命和文体革命。与此同时,开放性的网络诗歌也存在一些由于自由泛滥而带来的弊病和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确立一些规范,以引导网络诗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紫姑是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长江流域的一位女神。随着农耕生产的发展、民众生活的进步,紫姑信仰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一系列变化。迎请紫姑的仪式空间和仪式时间发生了变化,迎请紫姑从问桑蚕农事扩展到卜占寿辰、生育和前程以及仕途功名,婚丧嫁娶,农耕商贸等人生诸多领域。除了民间口传和行为传承系统以外,还出现了文字传承系统,不断赋予紫姑个性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这些年来相继所发生的一些灾难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多损失,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研究的注意。追溯到它的过去,以自然灾害这一题材开掘的文化原型为起点,沿着自然灾害在人类文学史方面留下的足迹,探寻自然灾害及自然灾害背景下的当代文学创作之路,我们更能清楚地把握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思维训练带动口头表达训练的做法,越来越受到基础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在总结十余年的口头教学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发散思维为核心,以口头表达带动书面表达的作文改革思路。以“简化思维过程,加快思维速度,激发创新意识”为主题的《作文构思的JKC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研究申请了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