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传统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以《动物生物学》为例设计了过程性考核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并对过程性考核的效果和存在问题做了初步分析。该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考核评价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以汕头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考核为例,构建了基于过程性考核评价的、多元的课程考核的方式。结果表明,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和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较全面真实地评价了学生对课程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教学改革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为类似课程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物统计学属于重点和难点课程。传统考核模式严重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考核,本文把形成性考核与传统考核模式进行对比,总结了形成性考核方法的优点,并针对目前形成性考核方法在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应用实践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如何建立职业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和全面的考核,是确保职业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课程形成性考核指标体系是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科学理论体系。职业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有具体的指标体系,也有具体操作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理论,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分析高职职业英语口语课程特性,实证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的可行性和积极效果,力图构建职业英语口语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质量评价应该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设计多元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反映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动态性。《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践证明,新的形成性考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课程考核形式、考核内容等方面对比了目前国内外课程考核制度的现状,并分析了国内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发现,我国工科课程考核应该加强过程性考核,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建设,以充分发挥考试制度对教学过程的诊断、评定、激励及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大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中,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相关程度一直较低,这个现象反映出这一考核改革在运行模式及教学一体化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只有探索完善运行模式,消除教师缺位,提高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水平,才能保证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试单纯注重考核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技能的考核,致使学生从事物流成本管理实际业务的能力欠缺,因而,进行课程技能考核改革刻不容缓。本文提出了《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的设计思路,指出课程考核应包含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并说明了这两种考核的具体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评价方法,最后本文指出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实践性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极其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终结性考核已经不能适应课程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改进教学、促进职业综合技能养成的需要。本文以我院《单片机应用实训》课程中形成性考核探索为例,分析了其实施的意义,提出了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1.
课程评估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中央电大开展课程试评估的情况,对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评估的目的、步骤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标准和主要内容结构,从理论上进行了架构,对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建设及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客观对待教师绩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友 《教育学报》2007,3(1):47-53
教师绩效评价有其特定的内涵,既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结果的评价。由于教育目标更具模糊性与教育效果的复杂性,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就更应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许多研究者与管理者却把教师绩效评价曲解为“不正确”的教师评价,而把发展性教师评价神化为“正确”的教师评价。他们错误地认为教师绩效评价只能调动少部分人的积极性,绩效评价是针对过去的、对未来没有意义,唯有发展性教师评价才能促进教师发展,而教师绩效评价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发展性教师评价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性假设及其人文主义的管理范式也有其内在的缺陷。虽然,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更高境界的教师评价,但它必须以教师绩效评价所达到的严格、精确为现实基础。由于我国现阶段教师管理中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科学化不足,因此,应当认真对待教师绩效评价,而不是盲目地推崇发展性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教师为中心是当前高校学评教陷入困境的理念根源。欲走出这一困境就应当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新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学生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和易评性原则,在发展性评价视域下,通过引入课程评价等新增环节,实现学评教指标体系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注重终结性考核逐渐走向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更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将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的重点,只有采用合理又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开放教育英语本科课程的学习中,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不能完全依靠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而应侧重于学习过程(形成性考核)的评价,科学和正确地评价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已成为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目前的开放教育试点中还无完整的规章和现成的答案的情况下,本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思考,试图探索一套比较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方法,有效地监督,指导和促进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学生的开放学习。  相似文献   

16.
高职商务英语"MHS"模式是指在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上,以层级和模块为基本架构,有效地推进商务英语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调节教学过程、增加评价主体和重视评价环节,构建了以定性分析评价和定量科学评价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Assessment has become a central aspec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evaluating student learning, attaining accreditation, and ensuring accountability. However, the final step of the assessment process, which requires assessment results be used to redesign courses and programmes, is appreciably underdeveloped in the literature. As such, this work suggests a process,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problem-solving method, to analyse and act on problems and successes identified in the assessment results. The process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n application to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s new programme for Hybrid-Electric Vehicle Engineering, for which the redesign process was originally created. Readers will benefit by simplifying and systematising the essential aspect of the assessment process – application to course redesign – for use in both research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论研讨式教学的评价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讨式教学的评价模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崭新的教学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学生学生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相互评价的结合是其突出特点。它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对建立适应于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体系将提供多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Using the badged open course, Taking your first steps into Higher Education, this case study examines how assessment on online open courses draws on concepts of assessment used within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Our experience was that assessment used within open courses, such a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assurance processes to award a digital badge or statement of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what is technologically possible. However, this disregards much recent work in universities that use assessment in support of learning. We suggest that designers of online open courses should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of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to improve participant course completion.  相似文献   

20.
中美大学课程考核方法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了中美两国大学课程考核方法,研究了它们与各自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相关性,以期用国际化的教考方法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推动中国大学课程考核方法的变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