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一在通识教育中开设文学类公选课的必要性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自16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几经尝试和改革后,美国的哈佛大学,校长劳维尔推行了由主修课、分类必修课和自由选修课组  相似文献   

2.
李莉 《文教资料》2013,(14):29-30,66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类公选课的现状为例,阐述目前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全且变动大、师资力量薄弱、单一的教学模式、评价—考核体系陈旧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视课程建设,建立完善的文学类公选课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类公共选修课《经典文学品读》建设为例,分析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理工院校文学类公选课的设置旨在培养大学生文学阅读与欣赏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目前我校开设有十多门文学公选课,如唐诗宋词赏析,古代文学精品赏析,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外国文学名著及同名电影赏析,西方女性文学选讲等。目前的公选课教学存在这样的误区:教学者将公选课视为同名专业课的复制品。笔者认为由于教学对象、班级人数、教学学时的差异,公选课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日语公选课教学的新情况,对大学日语公选课的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手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日语公选课教学的新情况,对大学日语公选课教学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进行了审视和思考,就如何搞好日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郜名扬 《培训与研究》2010,27(3):123-125
《劳动法》公选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劳动法》公选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应遵循为教学目标服务、根据授课对象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等原则。教师必须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展现教学内容,最终达到使大学生掌握求职就业法律知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劳动法》公选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劳动法》公选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应遵循为教学目标服务、根据授课对象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等原则。教师必须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展现教学内容,最终达到使大学生掌握求职就业法律知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公选课是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的具体实践。因近几年才开始实施,因而存在课程性质认识模糊、课程体系不科学等问题。通过明确公选课的公共性、选择性和辅助性,在全面分析学生专业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公选课体系,订立课程标准,向教师公开"招标",择优任课,对学生加强专业发展动机教育,引导理性选课,从而促进公选课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选修校际公选课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高校,其专业背景差异很大,所以校际公选课与校内公选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很大不同。本文以“地震与地震灾害”课程为例,详细分析了校际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司法报道是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分支,一方面为受众提供司法活动的信息,对社会公众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又是监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和透明的重要力量。但是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却颠覆着司法报道的重要价值,使之成为零价值甚至负价值。本文以司法报道为切入点,将媒体审判、新闻侵权、媒体失语和司法报道娱乐化全部归纳到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这一范畴,从新闻学、传播学和法学的多学科视野下研究我国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并从法制建设、传媒与司法的沟通以及媒体自律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克服这些异化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的司法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期,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司法独立地位的有效保障就是其中之一。要想确保改革能够收到更好更持久的效果。民众的参与是关键。而媒体作为公众和司法机构的媒介,必然成为民众参与司法的强大推动力。对于媒体在司法改革中作用的法理分析,有助于从根本上树立媒体的正当地位,同时对其介入司法的活动进行合法规制,从而使媒体与司法和谐互动,促进司法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是现代各民主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司法独立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司法公正;媒体监督具有促进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的价值,但同时媒体与司法之间也存在着冲突。文中通过对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以及二者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以建立更健全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法律更多地被大众视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的利盾;新闻理念数次更迭,但其实现社会监督、维护人权、保证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诉求始终如一。司法和传媒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是,二者在各自理念上有所交叉,现实中的司法活动和新闻活动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不同的正义理念,加之中国当下的司法实践存在着违背客观准则的现象以及新闻传媒在实践中的不足导致了司法与传媒的现实冲突。两个阵营不应过分指责对方的缺位与越位,应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制定能够协调二者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准则才是化解冲突、厘清各自行为界限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解读新时期的"新闻审判"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新闻审判"现象的出现有其特殊的背景,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分析,它是传播的社会协调功能干预法的社会协调功能的结果,其本质是舆论力量的权力化,影响了法的权力的正常履行。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通过法律使传媒活动规范化,二是要通过传播的教导完善法的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媒介在法制传播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 ,主要是 :法制传播文本出现信息误差 ,从而误导受众 ;侵害民事主体的名誉权 ;色情、暴力内容充斥法制传播文本 ,误导受众 (尤其是青少年 )的价值观 ,引发犯罪 ;媒介监督职能行使不当 ,影响司法的独立与公正。  相似文献   

17.
胥吏是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形态得以存在的重要载体,有官则必有吏。到了明清时期,胥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但与此同时,胥吏操权柄、谋私利的现象也空前严重,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典型。明清时期的"胥吏之害",从根本上来说是制度造成的,在封闭的专制政治体制下,它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媒体评价对于司法审判有着深远的社会价值,然而司法公正需要法官在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下作出裁判,现实中媒体评价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因素分布在媒体、司法和民意三方面,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媒体评价与司法公正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道彬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24-25,35
司法理念作为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司法活动之中,并直接作用于司法实践,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发扬司法民主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我国对司法理念问题之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不仅存在一定的理论困惑,诸多实践问题也需要通过理论探索加以突破。从我国司法理念的变迁及现状入手,联系实际查找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树立中国特色的司法理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赵红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23-27,3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监督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刑事司法亦不能例外。适度的传媒监督在遏制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媒监督过度介入刑事审判会影响审判之独立、公正及权威。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我国的传媒监督已趋成熟,其对刑事审判的监督过度了,相反,我国的传媒监督极不发达,只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制度不健全、立法存在盲区,规范落实不到位而使然。所以,如何进一步的规范传媒监督进而使其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