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排污税、拍卖的排污许可和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这三种环境规制措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企业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的严厉程度;企业污染谎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规制的严厉程度和政府监管力度,而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无关。通过对不同环境规制的比较分析发现,排污税率和排污许可价格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都成正相关;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上,若政府不控制可交易排污许可的数量,则排污税和拍卖的排污许可具有同等的政策效果,而可交易排污许可的政策效果最弱;若政府能对可交易排污许可数量进行有效控制,则三种环境规制措施具有同等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消除污染排放制度"(NPDES)排污许可制度是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手段。NPDES排污许可证有个别许可和一般许可两种。NPDES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严格的申请和发放程序,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对美国NPDES许可的研究,提出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中,应重新认识排污许可的地位和作用,正视排污许可证制度与排污权交易间的关系,重视排污许可证文本的设计,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周华  崔秋勇  郑雪姣 《科学学研究》2011,29(9):1415-1424
 以往关于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的研究都是基于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不能对环境政策工具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进行明确的比较与排序。有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基于上海市相关数据,对排放标准、排污费、补贴及排污许可证,四种环境政策工具进行比较与排序。研究发现,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与政府对该产业施行的环境政策工具从补贴、排放许可证、排污费到排放标准的选择概率成反比;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与政府对该产业施行的环境政策工具从补贴、排放许可证、排污费到排放标准的选择概率成正比。其次,本文通过模型预测发现,上海市各产业目前实际实施的环境政策工具与预测环境政策工具之间存在差异,并得出各产业的最优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最后,通过离散计数数据模型得出,四种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技术创新都有正的激励效应,其排序为:补贴、排污费、排污许可证、排放标准。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选择最优环境政策工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企业采纳环境技术的动机,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下企业环境技术采纳的净收益模型,通过净现值最大原则得到了环境技术采纳的最优时间;通过模型分析和模拟得到企业环境技术采纳的最优时间与排污许可证市场价格、政府污染排放控制量、技术一次投资成本、贴现率、生产变动成本、技术行业采纳速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变量对企业环境技术采纳的具体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行业采纳环境技术的平均速度、减少的可变生产成本变动量、许可证市场价格、减排成本变动量、环境技术减排弹性与企业最优采纳时间呈反向变动关系;(2)环境技术一次投资成本和贴现率与采纳时间呈正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伍蓓  陈劲  吴增源 《科研管理》2010,31(4):23-30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外包环境动态性逐步增强。如何在多变的动态环境下,制定行之有效的研发外包策略是各企业极为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创新型和效率型研发外包强度与绩效的关系在动态环境中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动态性对"效率型研发外包强度—绩效关系"调节效应不明显,而对"创新型研发外包强度—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该结论对于理解、解释中国企业研发外包战略决策及其绩效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保持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以中国大陆30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通过建立面板模型,探讨了环境政策、技术进步,市场结构对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政策中,环境法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环境技术创新不存在显著影响,三同时制度存在正向影响,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存在负向影响,且均存在累积效应。同时,人力资本存量对环境技术创新存在较之其他因素最大的正向影响,而研发投入却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劳动依然是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要贡献要素,发展模式仍属粗放型。此外,技术市场对环境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及累积效应,说明对未来国内市场需求的预期会促进更多创新,而产品出口却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出口贸易并未有效推动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创新。最后,结合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目前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提升排污许可证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及监管执法效能,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并介绍了该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和功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干扰,优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8.
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是评估环境政策工具的重要标准。但是以往文献主要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忽略了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研究非常必要;同时以往文献也没有对企业的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做出明确区分,而这两种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出发,将环境技术创新严格区分为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通过构建企业利润变化模型和社会福利函数,得出了排放标准、排污费、补贴和排污许可证价格的临界值,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水平;同时,本文还为企业在四种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技术创新方式进行了区分与比较;最后本文对四种环境政策工具的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做出了排序。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选择环境政策工具提供政策建议,同时能够为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环境技术创新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规制的背景下,地理位置对于企业创新投入存在影响效应,产业集群内企业相较于外部企业更有动机去进行创新投入。采用Logit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选取2011—2016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来验证相关假设。研究发现:第一,在环境规制的情况下,地理位置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存在影响效应,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态度有所差异。第二,集群企业比非集群企业更有动机加大创新投入,产业集群的组织形态有效增强环境规制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正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是实现环境规制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可对非集群的企业进行创新补贴来弥补因环境规制的"负面效应"。并鼓励集群内企业将其成果扩散到集群外,以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创新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数据,结合Super-DEA方法对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中国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节能减排效应差异.结果表明: 市场激励型比命令—控制型规制工具更具减排灵活性和激励长效性,命令—控制型规制手段对区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U形关系,基于经济激励方式下“利用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排污收费制度效应为正,而“建立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并未表现出显著稳定的效应;东部地区的规制运行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次之,中部最差;环境法制的完善对政府“利用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建立市场”的法制体系尚未健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规制及导致经济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排污税、排污许可证、统一的排放标准三种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当传统技术和绿色减排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存在交点时,三种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影响模式相同;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呈现“倒U型”关系.若考虑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等异质性,则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之间的关系会呈现更为复杂的非单调关系,可能存在“倒W型”.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配合适度的严厉性可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条件下,市场已成为支配资源的一种基本形式。对环境资源实行有偿使用,通过市场配置环境资源,是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随着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全面推行,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进一步深入,在我国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建立双寡头Bertrand序贯博弈模型,比较均衡时四种环境规制手段的厂商RD激励大小。认为排污税和拍卖RD激励最高,在异质产品市场上,使用简单排放标准比排污权交易更能激励企业从事环境研发投资,获得动态效率提升。在环境治理方式选择上,切忌政策"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市场结构、规制目标和需求函数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污染物排放消除系统许可证(NPDES)是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一种排污许可证。当前我国正逐渐推行的排污许可证管理还存在较大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效果。介绍和分析NPDES许可证实施办法的精细化科学管理方式,提出借鉴NPDES许可证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在排污许可证的精细管理、分类管理、流域管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程序、强化环保组织参与等方面不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排污权交易经济理论基础上,结合对现实企业差异性与决策机制分析,构建了基于异质主体的区域排污权交易系统计算实验平台,并对排污权交易系统效率以及许可证价格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差异性对系统效率有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完全市场中,许可证价格可以收敛,但高于理论均衡价格;由于企业行为偏差使得许可证价格对其自身有阻滞效应,单纯价格导向不能使市场完全有效,而企业差异性可对不完全信息带来的效率损失有补偿效应.研究也表明了对排污权交易系统进行异质性分析与建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排污收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又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化排污收费,增强与其他管理制度的配合,促进环境管理,为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排污权交易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一个制度保障,本文研究在排污权交易的大背景下,企业排污时的自主选择并建立企业排污模型,利用其模型分析排污决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境战略能否驱动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赢直接关系到企业开展环境战略的积极性。为此,本文利用中国四大重污染行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战略与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关系。研究得出:①整体而言,企业实施环境战略能够显著实现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双赢。②进一步分组研究显示,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市场竞争条件的企业环境战略不同,对其两绩效的调节效应也会存在差异,高成长性企业的环境战略显著正向影响环境绩效但并未带来显著的经济绩效,而低成长性企业的环境战略对环境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却能带来明显的经济绩效;市场竞争越激烈,环境战略对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而弱竞争环境下的环境战略则作用效果比较有限。③从环境战略的实施内容看,企业只有重视长期的环境管理、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文化建设,而非满足于短期排污达标或规避环境违法,才能实现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赢。④新环保法实施后,企业环境战略对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加突出,但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不升反降。  相似文献   

19.
赵来军  李旭  朱道立  薛俭 《软科学》2005,19(4):48-51
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环境执法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执法人员和排污企业之间基于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解出了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分析了执法人员和排污企业选择策略的概率分布,得出与通常直观相反的结论:要想长期改善和保持环境,加大对执法人员的惩罚比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惩罚更有效,对解决我国目前的环境执法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雪丽 《科教文汇》2008,(21):194-194
本文简要论述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及其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阐述了在环境保护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意义,最后,对我国建构排污权交易市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