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儿童学习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亦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人世界!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给父母和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礼物、最难忘的纪念,就是他遥远的童年了。  相似文献   

2.
向儿童学习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亦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人世界!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给父母和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最难忘的纪念,就是他遥远的童年了。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  相似文献   

3.
向儿童学习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亦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人世界!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中,所能给父母和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最难忘的纪念,就是他遥远的童年了。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  相似文献   

4.
向儿童学习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世界。"或许亦可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童贞献给了成人社会。孩提的伟大在于:那是个怎么做梦都不过分的季节,那是个深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人在一生里,所能给父母留下的最美好的馈赠,莫过于其童年了。公正的上帝,曾送给每个生命一件了不起的礼物——嫩绿的童年!可惜,这嫩绿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并没什么价值,结果丢得比来得还快,褪得比生得还快。  相似文献   

5.
教育应是愉快的教育。有一位著名的校长看到一个男孩因为爬树,坐在树杈上玩耍,弄脏了衣服和手,被母亲训斥。他对男孩的母亲说:“其实,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惟一可以在树杈和客厅的椅子之间作出选择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大人不便这样做而剥夺孩子的这种自由权利。孩子就是孩子,让孩子成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然而,事与愿违者在我国还很多。北京市教科院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坚持用“真心的微笑”去扩展学生本应是自由开放的心灵,而多以“…  相似文献   

6.
我总觉得,一个人应该从小培养对自然万物的感情。一个和自然没有心灵联系的人是孤立的人,不完整的人。他把自己从有生命的世界驱逐到无生命的荒原中去,最后不是发狂便是枯竭。我便想,我该怎样培养我的孩子。我可以尽早地让他接触周围的一切,引导他去观察、体验。我设想着自己领着他在薄暮的风中散步,指给他看:小草冒出了尖尖的脑袋,树开了眼(我们这里的人把树木在春天里的苏醒称之为“开眼”,十分生动和有人情味);桃花红了,李花白了;那是蜜蜂,那是小蝌蚪。孩子要去捉小蝌蚪的时候,我制止了他,我说:“那也是生命,不要随便…  相似文献   

7.
姚渊亭 《新读写》2009,(6):36-37
童年时代,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人,我暂且叫他“童年偶像”。小作者的心里也有一个“童年偶像”,就是他的叔叔。和叔叔间的有趣经历成了小作者心里的一道风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叔叔却被“偷”走了。这是生活的必然,还是偶然?读来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8.
童年的老师     
童年,是梦幻与欢笑的岁月,是诗与歌的岁月。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它为一个人的事业、气质和禀性打下了坚实的底子。俄罗斯有一句民谣:“什么样的孩子,长大了就是什么样的人。”我相信这句民谣背后隐藏的真理。在童年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有父母,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老  相似文献   

9.
独语     
大约五六年前,经历了一番跳槽的折腾之后,我重新回到课堂。面对曾经的出发点和眼前的停泊地,我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恰在这个时候,一位裤管挽得高高的农民,给了我睿者的指引:那是一个细雨的午后,这位农民父亲打着土布的雨伞来找他的孩子。这是一堂寻常的语文课,课开始仅五分钟。我说:“有什么急事,你把孩子叫走吧!”那位父亲连连摇头:“这怎么行?这可是一堂语文课!让他听完这堂课我再带他走。”  相似文献   

10.
江奔 《早期教育》2001,(22):7-7
儿子五岁那年,他妈妈在一场车祸中走了。“没妈的孩子橡根草”。我天天要上班守候那几百元钱的工资,每天下班去接儿子时,幼儿园的孩子早己所剩无几,儿子常常是一个人趴在窗台上哭泣。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慧,后来她成了儿子的后妈。当后妈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同孩子处理好关系。我对慧说,儿子同他的妈妈有很深的感情,他妈妈在世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儿子接纳你.肯定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教育》2008,(11):26-28
他,17岁从教,53岁离世,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整整22年。他一生写了40多本书,最著名的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他就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地等待和守望。〈br〉 一年前,我刚接手二(2)班时,第一个认识的孩子就是小Y。那是开学的第一天,迟到的他,由父母送进教室,却找不到原先的座位。我告之家长可以让孩子暂时坐在最后一排的空位上。不料,家长一边说着“那怎么可以,看不到的”,一边自己搬桌椅……当时,我就意识到这个孩子,将会成为我接下来最大的一块“心病”。事实证明,他果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在课上,他经常搞小动作,甚至连规规矩矩坐着,安安静静听课都做不到。上课基本不听讲,但是一旦听到他感兴趣的话题,马上开始“发散性思维”,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一大堆题外话,丝毫不理会课堂纪律。  相似文献   

13.
我校举行了“家教论坛”活动时。一位嘉宾在回答(你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说:“其实,我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进行教育,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具有那些所谓的‘优点’。”奇怪!不教育,孩子怎么就成了同学的榜样,怎么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当仔细看这位家长时,我顿时发现,她孩子的言谈举止与她简直就是出于一个模型。我想:这个家长其实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她其实施行的是一种“无声教育”!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有这样一个人,小时候学数学时只能从1数到9,数学老师给他讲了好多遍,他怎么也不会,最后数学老师不得不告诉家长:“你们孩子没什么希望了!”可是这个孩子却说:“那我将来可以当拳击裁判呀!”后来这个孩子果真成了全美著名的拳击裁判,他就是富兰克林。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下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常常扮演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唱“黑脸”,比如,一个说:快去把作业做完,否则小心我揍你!另一个则赶快说:别那么凶吧,他还是个孩子嘛,他懂什么呢,来,乖乖,先把饭吃了再说。这种情况下,唱“黑脸”的管教体罚孩子,想使孩子感到惧怕;唱“红脸”的说情呵护,想使孩子感到温暖可亲,这种一严一宽,一硬一软的做法究竟好不好呢?我认为这种家庭教育法有诸多弊端。  其一,会把孩子培养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唱“黑脸”的在家时,他就乖乖听话;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陈金生就是一个大家公认的一辈子为少先队做好事的人。1959年至2002年,陈金生一直在峰峰矿区第二小学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43个春夏秋冬里,他把人生最辉煌的年华献给了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少先队事业。退休后,他仍然痴心不改,坚守在星星火炬旗帜下,为少先队增添魅力。  相似文献   

17.
学勇 《家长》2023,(25):27-28
<正>童年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想让孩子长大以后有能力独自适应社会,关键在于从小培养。昨天晚上,我和袁晗(化名)有过一个沟通。他说他太恨爸爸了,除了絮絮叨叨地让他去上学,一点儿也不理解他当下的痛苦。他终于忍不住朝爸爸咆哮:“我就是那个您认为的废物,我就是废物,别再指望我了。”我问他:“如果爸爸不陪你了,那你准备怎么做?”他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明天我还是会去上学。”  相似文献   

18.
吴玲,生于1954年,毕业于开封教育学院,1993年调入郑州市22中工作。她从教近30年,忠实地履行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理念,她把教师比作泥土,因为泥土不仅把爱献给花,也献给草,从不厚此薄彼。她常说:“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没有理由挑选学生,孩子们无论是聪明伶俐的还是脑瓜不太开窍的,是品行好的还是沾染上了这样那样毛病的,只要他坐在我的教室里,就是我的孩子,我就要对他的成长负责。”——  相似文献   

19.
在童年和少年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的人,不可能有具体的人生理想。从小立志,实质上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所谓“志”,就是度量一个人伟大或平庸的尺码,是人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民主教育当然不能仅仅由语文来承担.而应该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但语文作为“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在民主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