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科研项目管理的方法及存在问题,继而在分析用决策支持系统辅助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科研项目的最新特点与管理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计划基准化的概念,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详细阐述了滚动式规划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和思路。该方法通过将项目任务自上而下地按照年度进行分解,创建项目年度执行基准,在滚动周期内对组织过程资产进行阶段性固化,同时应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体系实现科研管理与技术研发的持续改进,从而确保年度考核指标的完成。本文利用MS Project软件在滚动式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年度进度网络模型,实时跟踪与监控科研项目的进度、成本与质量,从而实现科研项目的高效、动态、精准化管理。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简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增大项目成功率,适用于规模化、市场化、复杂化的科研项目管理,为未来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华 《科研管理》2003,24(4):36-40
本文对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探讨。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互通,以及相关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并能将业务流程信息化处理,实现业务实时监控和实时处理。信息化管理实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业务流程改进、过程管理改进、信息化实施。  相似文献   

4.
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科研机构的发展战略与科研项目选择的匹配问题,并分析了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组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应该从立项可行性和实施可行性两个方面考虑以及研究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排序,是科研项目评审和筛选的前提,也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被评科研项目数量有限情形下采用专家排序方式更为合理,而有序投票模型是处理此类问题的经典方法。提出了基于公共权重的有序投票模型,给出了基于交叉评价与总体评价的公共权重确定方法,弥补了传统有序投票模型中权重不一致、区分度不高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从降低科研项目团队整个经费开支并且提高研发质量两个效益背反的因素出发,提出矩阵团队管理的双层规划模型,对项目经费的投资和数量选择进行定量分析,力求达到最优化,使得科研项目管理更具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和模糊数学理论的装备科研项目评审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时目前装备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给出了装备科研项目评审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装备科研项目评审模型。  相似文献   

8.
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一大难点问题是资助机构与科研团队之间的授权问题,即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善,委托代理问题会导致科研项目经费匹配不当、经费使用与研究目标偏离以及科研实践与评审机制脱节等诸多问题。该文从内地与香港的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比较研究入手,系统分析科研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与应对机制。研究发现,香港和内地不仅在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科研活动监督与管理、课题结项与验收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科研项目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程度与性质也有很大区别。香港科研管理体制能够较好地应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委托代理问题,比如项目申报与评审中的逆向选择、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以及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拓展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考评机制、提高资金分配灵活度、以及构建科研人员信誉信息系统等政策建议,从机制设计上有效解决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目前科研项目立项决策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选择研究意义、研究方案、创新性和可行性等4方面因素作为评价特征指标,引入信息熵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熵权的TOPSIS科研项目立项综合评价模型。以某职业学院科研项目立项评价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科研项目评审提供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英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全 《科研管理》2012,33(1):120-126
科研项目经费配置如何更加安全、合理和有效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有些国家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的模式,对提高我国科研资源管理水平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中英两国政府科研项目实行的全成本核算管理核心内容,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我国在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方法的完备性、核定计算标准的合理性和市场匹配性较差。本文最后针对我国目前财政科技投入的模式和计算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方法因没有考虑项目间的相互影响而不能直接用于R&D项目组合选择的情况,通过对R&D项目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将项目间的相互影响分为三类,并分别对这三类影响进行了数学描述。然后分三种情况建立了带有相互影响的R&D项目组合选择的0-1规划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验算,说明了该模型的具体用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寿涌毅  宋淳江 《科研管理》2014,35(10):144-149
合理选择合作伙伴是复杂产品系统研发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在对伙伴选择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选取费用、时间、风险及合作伙伴间的协作关系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建立了复杂产品系统研发项目伙伴选择的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旨在为各子项目找到整体最佳的合作伙伴组合,以实现总项目失败风险最小化和总项目费用与拖期惩罚最小化。设计了遗传算法用于求解该伙伴选择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证实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雷利桂 《科技广场》2006,230(1):108-110
并行程序设计是并行计算的难点之一,基于模式的并行程序设计方法为程序员提供了并行程序的框架,比使用并行库(PVM和MPI)具有更高的抽象程度和通用性。本文简单地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三种应用此方法所开发的模型或项目以及我们所研究的SRVRT模型,并做出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层规划的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准确地选择和确定合作伙伴是建立虚拟物流企业的关键。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充分考虑联盟与客户双方利益,设计了基于双层规划的模型和求解算法来优选联盟伙伴;并且在计算物流企业为客户服务的作业成本时,考虑了配送路线安排对作业成本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实例仿真说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微观计量LPM模型在同行评议专家选择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俭  景衍斌  陈锐  赵京兴 《科学学研究》2008,26(6):1243-1247
 同行评议制度目前广泛运用于科研项目的审查、立项、监督及成果评价等领域。同行评议方法已成为贯穿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的一种方法。国内目前对同行评议的研究较多,但大都是定性和一般描述性研究,缺乏精确定量分析。本文利用线性概率模型对同行评议制度进行研究,这在国内同行评议研究中尚属首次。这种研究在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并且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提出新的结论和新的研究同行评议的方法,这对于指导科研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种定量评价仅是一个开端,后续将利用蒙特卡罗实验随机生成数据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方曦  刘平  何华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65-70
通过国内外研究对新兴技术项目投资选择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归纳,以影响因素为一级指标,结合企业投资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从技术、市场、产业、一致性和社会效应5个阶段构建新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经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3D技术项目投资进行评估,发现技术指标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指标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案例选取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网侧储能项目是一类刚刚兴起的工程项目,其最佳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实现项目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电网储能产业发展阶段及项目具体特点构建了电网侧储能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TOPSIS、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矢量投影法三种理论建立了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的电网侧储能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模型。为了避免传统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起的客观性欠缺问题,引入直觉模糊集( IFS)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以某电力消费大省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与工程实践相符。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王雄  岳意定 《软科学》2008,22(2):18-21,31
针对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特点,提出一种将模糊优选理论与动态规划法相结合的合作伙伴选择方法。该方法在二元对比的基础上,确定模糊决策集优越性二元对比矩阵,并结合语气算子,定量标度定性目标的相对优属度。利用两级模糊优选模型,综合计算候选伙伴关于定性与定量目标的相对优属度。基于物流环节的阶段划分,结合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运用决策序列相对优属度总和最大法,求解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的最优化组合。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The concept of a smart city, based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emerged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was considered feasible. However, the selection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for providing better services to citizens and en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multiple-objective decision process that is usually performed by experts in relevant domains. The major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 structural method for policy selection,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phases. In the first phase, the modified Delphi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lements of the decision by surveying panel members for their opinions. In the second phase,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s used to ascertain the priority of each alternative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e decision. In the third phase, zero-one goal programming models are developed to select a feasible portfolio based on the political goal and the annual budget. W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to demonstrate and valid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induce the municipality to consider citizens’ requirements, identify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proposed policies, and select a feasible project portfolio in response to public expectations. In addi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a feasible portfolio, including consideration of citizens, 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 enables the public perception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within the resource constraints of the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