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十分重要。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依托高职院校的专业类社团对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立足于高职院校实际,在分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和就业能力现状以及高职院校专业类社团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探索以专业类社团为依托加快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个人缺乏培养意识和家庭经济困难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政府要从完善职能入手,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高校也要从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为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搭建平台;贫困大学生更要树立忧患意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就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目前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就业竞争力弱,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因此,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研究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分析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加强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职院校的困难学生就业工作,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性资助理念,使其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相结合,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路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经济资助上,而是让贫困生在校期间从各方面的能力上去提升自己,实现有效就业,真正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  相似文献   

5.
优化和提升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不应停留在修修补补的层面,而应该以培养就业能力为主线,全面进行培养体系的研究;要从教学、管理、指导、服务等多重角度,对现有的培养理念、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全面更新和整合,为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综合能力欠缺的双重影响而处于弱势,且有边缘化趋势,加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的缺位及自身综合素质的相对偏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通过构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平台,加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机制,以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应用型工程本科特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理论教学工程能力培养不够,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不足和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理论教学要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要结合应用实际,注重兴趣与学科专业操作并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主要有以学校导向为主的校企结合被动教育模式、以学生导向为主的校企结合主动教育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校企结合共赢教育模式。通过“校企结合”可以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缩短进入社会的适应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校培养出能够满足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建设者。完善“校企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要求更新教育观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实施开放教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协作关系,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行业企业参与,发挥其在就业与创业教育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就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出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十余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从过度关注就业与就业中的焦虑心理、就业中的价值取向、对就业的期望值和对造成就业障碍原因的认识等几个方面分析当前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思想的现状,并在这个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该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措施:切实转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增强贫困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工作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常用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本文指出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局限性,并针对创新创业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培养模式,提出:高校应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相似文献   

12.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邓志军 《教育探索》2004,(12):94-96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经济拮据、心理素质水平不高、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他人对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就业市场的压力等均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重要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建立心理贫困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进行干预;是高校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脱贫的重要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在校分布不均匀,综合能力相对较弱,就业期望值较高以及经济拮据等因素导致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为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可发挥主导性作用,给予农村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就业优惠政策;高校继续强化育人宗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农村贫困大学生也应转变观念,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在就业心态、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就业区域上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4.
对过去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的梳理,既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理性诉求,又是其培养的现实需要。人们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与提升策略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取得了不少成果,推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但从整体看,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较少,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加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的可行性研究;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类研究,重点研究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现象调查显示,高校贫困大学生存在就业心理焦虑的比例较高。内因表现为就业心理压力大、期望值过高,自我调适能力较弱,个人综合素质欠缺;外因主要是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影响。对此,应从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加强指导,多方位服务贫困生就业;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家庭给予更多理解帮助来消除贫困生就业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6.
介绍郑州轻工业学院创新人才实验班教育改革,在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培养模式,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时探讨了实验班和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管理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创新人才实验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前受教育的最后一站,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以重庆市5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学历与专业知识及技能、专业设置、就业政策以及专业实习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高校因素。在探究贫困大学生就业高校因素的基础上,从高校层面提出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能力不足是困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就业能力框架及其培养机制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政府、高校及企业三方配合;要对国民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规划,以更好地培养全社会人员的软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空间系统;构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时间系统,实施全程式生源规划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经济困难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焦虑心理‘虚荣心理,而经济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又与他们就业面试的成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使得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更难。本文从分析经济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入手,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探索如何帮助经济贫困大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培养积极品质,挖掘潜能,提升就业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0.
李江红 《文教资料》2014,(21):141-142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其家庭幸福、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贫困大学生薄弱的就业竞争力迫切要求重视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文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上,阐述了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