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每年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因为春联象征着吉祥,寄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从前,先辈们贴春联都是自己编自己写。近年来到处有现成的春联卖,方便是方便了,但缺少了个性。所以,如果有兴趣的话,小读者们应当试着编写春联,一方面表达自己对来年独有的祝福,一方面能增加些知识修养。春联怎样写呢?人家知道:因为汉字是方块字,这个特点,使对联成为我们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既然是艺术,就有艺术的讲究。对联(包括春联)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当。字数相等好掌握。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比如:…  相似文献   

2.
漫话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一门雅俗共赏、耐人寻味、妙趣横生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历经千年,对联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有关对联的知识典故、佳话趣闻、名篇佳作可谓浩如烟海。下面,笔者希望能从对联的知识宝库里撷取一二,连缀成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历史上第一副真正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后,历代皇帝多有喜写春联者,如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传旨不论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要张贴春联。一日,他微服私访,忽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春联,原来此人家以阉苗猪为业,家里无人会写字。朱元璋便亲自给他们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此联幽默风趣又切合职业特点。朱  相似文献   

4.
贴春联     
过新年了,街头巷尾放鞭炮,户户人家贴春联,每家每户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用各种方式喜迎新年。今年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是和爷爷一道贴对联了。往年我家的对联在印象中都是爸爸写了再贴,我很小没太在意。今年腊月二十八,爸爸早早地对我说:“燕子,今年你和爷爷一道写春联、贴春联,好吗?”我说:“嗯!好啊!”我满心欢喜地应答着。  相似文献   

5.
贴春联     
过新年了,街头巷尾放鞭炮,户户人家贴春联,每家每户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用各种方式喜迎新年。今年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是和爷爷一道贴对联了。往年我家的对联在印象中都是爸爸写了再贴,我很小没太在意。今年腊月二十八,爸爸早早地  相似文献   

6.
巧解对联     
清代,以诗、字、画闻名的郑板桥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常常拿卖字画得来的钱周济百姓。一次,郑板桥去扬州南门外的文峰塔游玩,走到南门街,看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蹊跷的对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从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联的考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对联的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时,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现就有关对联知识介绍如下。一、对联的起源对联将汉语特有的节奏韵律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表情达意,具有独特的美质。对联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联最早用于庆祝春节,叫春联。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片做成的,上面书写除祸祈福的话,悬挂在门旁以避鬼驱邪。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说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  相似文献   

8.
贴春联     
过年时,每一户人家门前那红彤(tong)彤的春联,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至于贴春联的时间则是不固定的,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一般都是在除夕的上午或下午。过年要买春联,分别贴在大门、厨(chu)房和猪圈上,这是妈妈交给我的任务。我从商店里买回来三副春联,贴好  相似文献   

9.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对联以它强大的生命力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新时代新生活中令人注目的亮点。一、对联融入人民群众的褒贬爱憎。山东省临沂市九曲乡农民顾延泽曾三贴春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辛酸地写过一副春联:“吃一斤  相似文献   

11.
数字对联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数字对联@苏新民  相似文献   

12.
乾隆看对联     
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一户人家,看见这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家存万金不算富”。下联“人有五子还独孤”。横批“南北”。乾隆略思一下,明白了,心里难过。他轻轻敲开门,亲自拜访了住在这里的一位老人,安慰他一番,并给他一些银两,又差人把老人的十个闺女和十个女婿找来,训斥了一顿,规定他们按月交给老人赡养费,然后离去。随行的官员懵里懵懂,便问乾隆怎么看那副对联就知道老人一家的情况。乾隆回答:“人称一个小姐一千金,一个女婿顶上半个儿子。这老人有十个闺女和十个女婿,这不等于‘家存万金’、‘人有五子’吗?为什么老人感到…  相似文献   

13.
火警     
<正>在这一栋二十二层高的大楼住了三年,没有认识大楼里一个人。一层两户,共四十四户人家。如果把每一户人家放进一个独门独户篱笆围绕的屋子里去,四十四户是个颇具规模的村子了。人们每天进出村庄,路过彼此的桑麻柴门一定少不了驻足的寒暄和关切。把四十四户人家像四十四个货柜箱一样一层一层堆叠成大楼,每一个货柜门都是关闭的,就形成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现  相似文献   

14.
《老年教育》2011,(2):36-36
传说有一年春节前夕,纪晓岚回乡省亲,应一乡邻邀请,为人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 大年三十,对联贴出之后,引来很多围观的人。其中有个与纪晓岚家素有世仇的财主,看到了这副对联后,以为有机可乘,马上差人串通了当地官府,上告到京城,说纪晓岚借回乡之机,煽动乡民犯上作乱。  相似文献   

15.
对联与数字     
春节快到了,又要贴春联了.同学们可能见过不少对联,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生活中的对联与我们学习的数学还有不少联系呢!  相似文献   

16.
一、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支部书记方山县圪叉嘴村是吕梁山上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23户人家,全是从外地逃荒、谋生来到这山旯旮安家的。当时,这块近万亩的地方却养活不了这百十来口人,更谈不到学习文化了,全村没有一个人会写对联,逢年过节得下山求人写对联。人们饱尝了没有知识的苦楚。1958年这里开始有了小学校,可到1962年为止,4年换了4个老师,都被“苦”吓跑了。无耐学校又停办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有良同志为了继续把学校办下去,奔走呼号,一面请求上级继续办学,一面亲自求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有良同志终于把李健老师请上…  相似文献   

17.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18.
对联与数字     
春节快到了。又要贴春联了.同学们可能见过不少对联,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生活中的对联与我们学习的数学还有不少联系呢!  相似文献   

19.
对联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应对它,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谈:一、预演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对联题,是2004年高考语文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因其新,故题型单一(只有“对句式”)。随着考查的深入,考试的题型定会趋向多样化。笔者在教学中搜集整理出以下题型,以供学生演练。1.修改式。设题示例:鄂西山区有一个故事。有户姓卓的人家,大儿子娶媳妇,请一位乡间学究写一副对联,或许是招待不周,这位学究写下一副丧气的对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乡亲看了无不摇头,新娘下轿看了也很不高兴,幸亏她急中生智,毅然将上下…  相似文献   

20.
门铃的牢骚     
有户人家的大门口安着门铃,院里拴着一只狗。每当有客人来时,还没等按门铃,狗就叫唤起来,主人听到狗叫与门铃响后,便去为客人开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