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因此,我认为:归类识字也要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在进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归类识字”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作法: 一、为归类识字开拓广阔的语言环境识字是为了阅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完全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归类识字中,如不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材五年制第三册中编排了三个“归类识字”,共14课,有生字192个,占全册识字量的48%。这些“归类识字”在原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更注重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它把字放在词语里、句子里及其语段里去识记、理解、运用。教者可借助这一编排特点,在“归类识字”教学中,相机渗透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3.
“归类识字”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义务教人教版第三册为例(下同),全册共识字400个,而归类识字就集中了192个之多。它是编者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特征,采用归类的方法,集识字、词、句为“一体”的课文。教师在归类识字教学中通  相似文献   

4.
王琰 《陕西教育》2010,(1):105-105
在北师大版的《丁丁冬冬学识字》这样的单元教学中,我对识字教学有了一些感悟.并尝试运用了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说.集中识字的方法是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归类识字.以看图识字为基础,以形声字归类为主体,辅之以基本字识字、部首识字以及形近字对比、反义词对比等多种形式的归类识字。这样,有规律、有特色地一组一组识字,使识字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较好地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学生任务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优化教学目标“归类识字”教学 ,要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 ,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 ,逐步掌握识字方法 ,培养识字能力。为了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在知识、能力、行为习惯上 ,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1 在学习音、形、义的基础上 ,了解教材特点 ,把握识字规律。常用归类识字的编排形式有形声字归类识字、反义词比较归类识字、量词归类识字、部首字归类识字等。不同形式的归类识字有不同的构字规律 ,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其构字特点 ,学会利用构字规律识字 ,无疑对识字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形声字的教学中 ,教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阅读教学课《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基于课标要求,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根据教材特点,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如拼音识字、归类识字,在识字中推动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整体推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阅读体验,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并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归类识字教学是按照汉字的结构特征,加强音、形、义的联系,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加强字、词、句的联系,着眼于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在教学中常用的归类识字的形式有:形声字归类识字,反义词对比识字,量词归类识字,部首归类识字等。一、形声字归类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是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识字的一种形式。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字带字识字。由学过  相似文献   

8.
要让识字教学真正发生,让童心在自主学习中闪光,就要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意味,充分利用汉语的文化资源,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语境,进行多元识字;要联系生活,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要抓住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归类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中安排有三个归类识字,其识字量为192个。占全册书识字总量(400个)的48%。这三个归类识字中的识字类型包括看图归类识字、独体字带合体字归类识字、会意字归类识字、同音字归类识字等。如何通过归类识字教学很好地完成这近半数的...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课本,低年级安排的识字量是:一册170,二册300,三册380,四册 360。这个识字量之和刚好占了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50%。 这些数字表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整个小学语识字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行教材的识字,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随识字,另一类是归类识字。而归类识字又有好多类型,如看图归类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基本字带来归类识字、按汉字表义特点归类识字、事物归类识字、反义词归类识字等等。这些不同的类别,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是属于教学形式范畴,一般来说,内容决定形式,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形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在研究计算机参与识字教学模式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法去设计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基于此,笔经过四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摸索出了几种计算机参与识字教学的新模式。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归类识字”教学如何渗透语言环境1.利用汉字的自身规律揭示语言环境2.运用课本中的插图再现语言环境「归类识字」中的一些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字、词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与表达能力。通过反复地看田识字,充分利用了图画的直观...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在二年级的三、四册安排了归类识字,而且归类识字占了全册识字量的一半以上,从安排的数量和位置,不难看出归类识字在这两册教材中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归类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凭借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方法,教规律,培  相似文献   

13.
“归类识字”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课型,第四册的“归类识字”分三部分安排(共14课)。教学“归类识字”要按照汉字的结构规律,加强音、形、义的联系;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加强字、词、句的联系;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加强识字与认识事物的联系。着眼于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效率。一、本册“归类识字”的特点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和归类集中识字两种方式进行,就“归类识字”来说,其内容和形式有如下特点。(一)识字量大,目标明确。“归类识字…  相似文献   

14.
对归类识字教学的一点尝试安图县第三小学孙喜凤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设置了归类识字:1.看图归类识字。2.形声字归类识字。3.反义词比较识字。4.查字典识字。根据这一教学内容,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针对识字密度大,规律性强的特点,在教学...  相似文献   

15.
黄昭艳 《广西教育》2005,(7A):64-65
一、汉字教学及汉字使用现状 1.汉字教学现状 (1)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主要采用的汉字教学法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的汉字识字教学法多种多样:a.看图读拼音识字(以图示义,音形义结合识字,小学一年级用得较多)。b.归类识字(如把形声字、形近字、同义字、反义字等归类,集中识字)。c.随课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言环境中学用结合)。d.部件识字(通过对汉字部件结构的分析进行识字)。e.听读识字(听读、识字、写字分步进行)。f.字理识字(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探究汉字的形义渊源,从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等等。  相似文献   

16.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都是从识字入手的。低年级处于识字的高峰期,识字量较大,故识字教学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识字。从多年的识字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充分利用媒体,教给识字方法,精心设计训练”的“三位一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它能使学生快速、牢固地学会生字,并可发展学生自学生字以及运用字词的能力。 本文以小学语文第四册归类识字(三)第2课的“量词归类识字”教学为例,谈谈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注重识字,尤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会教给他们一些识字的方法,认为这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也有意安排了一些识字法,有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和归类识字法等,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些方法,对形声字、象形字和会意字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它们的基本规律。本文主要以形声字进行归类识字教学加以探讨,教师通过汉字造字原理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从而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识字教学中,随文识字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随文识字为基础,并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如归类与分化、比较与感悟、联想与分享等,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遵循规律培养能力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第四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江苏刘星华周梦熊小语第四册第一单元由五课归类识字和两篇看图学文组成。归类识字有看图归类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其中包括基本字带字识字、形声字比较归类识字)、部首字归类识字以及部首字带字归类识字等几...  相似文献   

20.
怎样进行“归类识字”教学内蒙庞金香怎样教好归类识字呢?现以义务教育第三册教材归类识字(二)第二课为例,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努力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特点,正确领会编者意图。第三册教材是以归类识字打头,依次安排了看图学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