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蜗牛的家     
晓敏 《幼儿教育》2000,(2):44-44
一天,小蜗牛在草地上爬,一只小老鼠问它:“你背个大包,是要出去旅行吗?”蜗牛说:“你难道不知道?我背的是我的家呀!”“你的家?那么,窗户在哪儿?”小老鼠觉得很奇怪。“我的家不需要窗户!”蜗牛边说边爬开了。小蜗牛爬呀爬,一只小蚂蚁问它:“你背个大包,是不是要去度假?”“这不是什么包,这是我的家!”小蜗牛仍然耐心地解释。“你的家?那么烟囱在哪儿?”蚂蚁也觉得奇怪。“我的家不需要烟囱!”蜗牛边爬边说。小蜗牛还是慢慢地向前爬。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蚂蚱,问它:“你肯定是个邮递员!你背的大袋子里有我的信吗?”“我不是邮递员,那也不是袋子。我背着我的家呢!”蜗牛回答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家具吗?”蚂蚱也挺好奇。这时候,天下起雨来,动物们都躲雨去了,只有小蜗牛不慌不忙,慢慢缩进自己的壳里。那是一个舒适的家,尽管没有窗户、烟囱和家具,可是,它能为蜗牛挡住风和雨。(选自《幼儿画报》1998.8)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世界上有鬼吗?我的答案是:"有!"你们可别不相信,我家就有三个"鬼"!哎——别跑呀!我们家的三个"鬼",只在自家闹闹而已,绝不会出来追吃你哦!因为这三个"鬼"分别是:唠叨鬼妈妈,烟鬼爸爸,还有调皮鬼我——绍芳。现在,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这三个"鬼"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3.
假期里,几个亲戚因为加班的缘故,把孩子托付给我,让我给他们照看些时日。我真有些为难:别人的孩子好教育,自家的孩子难看管,尤其又是亲戚家的小孩,轻重难担,搞不好连大人都弄得不愉快。几个孩子,一个是我妹妹家的世毫,一个是妻妹家的聪聪,另一个是妻弟家的拍拍。三个孩子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青椰     
这是结束.或者说是开始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离开了我的家。我本应永远地留在那儿。我的家是一只椰子,一只浸在海水的苦涩里、青绿而甘甜的椰子,如同乳房那样饱满多汁。  相似文献   

5.
离家的滋味     
终于,到了这一天,我将要离开家,开始三年的住校生活。三年,说长也不长,弹指一挥间;说短也不短,三个春秋冬夏。  相似文献   

6.
黄豆兄弟     
张颖 《山东教育》2004,(30):37-37
春季有一节“种子发芽”的实验课,意在要求让幼儿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可内容比较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采取拟人的方式来讲解。我取出三个装有黄豆的透明玻璃瓶,分别在第一瓶中倒满水,第二瓶中放入刚刚遮住黄豆一半的水,第三瓶则不放水。故事也随之娓娓道来:黄豆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住第一家,老二住第二家,老三住第三家;三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老大特别能喝水,整天泡在水里;老二呢,比较勤劳,每天除了喝水外,还要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老三呢最懒,不吃不喝,整天睡觉。小朋友,咱们看看他们三兄弟谁的身体…  相似文献   

7.
<正>"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这是杨绛先生写在《我们仨》里的句子。写这本书的时候,杨绛先生已经老了,白发苍苍,没有了爱人钱钟书和爱女钱瑗,家充其量是个客栈。"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  相似文献   

8.
卓玛信箱     
宿舍里的烦恼卓玛:没有住校以前,我对住校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可是真的离开家,住在学校宿舍里,我却感觉到一切都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以前在家里,父母都会迁就我,只要我在看书或者写作业,他们就不看电视,而且说话、走路也会尽量轻声,一点也不想影响到我。可是这几个月来,我就像生活  相似文献   

9.
三个字     
<正>在家中,母亲永远比父亲更唠叨。母亲说过的那一堆话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有时换了种说法而已。而时常在远方的父亲不懂得说那些"抒情"话语,在他那里,有些话、有些字眼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所以,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那三个字:"我想你。"这三个字,电话里父亲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这三个字,也是父亲电话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小时候,每次给父亲打电话时,我最喜欢听到这三个字——只要父亲说完这三个字以后,我不知怎么的,就会觉得  相似文献   

10.
    
家,就是有个人点着灯在等你回去。——三毛自上高中以来,我每晚都得上晚自修,每天都会很晚回家。穿越黑暗的走廊,我远远看到母亲为我点的三盏灯——走廊上的、客厅里的、卧室里的。灯远远地告诉我:那就是我的家,家里有人在等我回去。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还是那块田》,文章内容是这样的:暑假里,我回了一趟乡下老家。这半年,老家大变样了。由于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穿过这儿,所以村子里好多人家拆迁了,又纷纷在公路两边新盖了房子。拐个弯就要到家了,这时我注意到了一块低凹的田。它是三婶家的,当然,三婶是不把它称作“田”的,她说那叫“水洼坛子”。确实,这块田地势不好,水排不掉,种的稻子总是恹恹的,杂草丛生,现在怎么长得这么茂盛了?原来,今年村子里重新划分了责任田,这次那块田分给了二婶家。妈妈告诉我,以前三婶总是抱怨自己家分的田不好,十几年来这块田一直是一个没有…  相似文献   

12.
我的小秘密     
我的抽屉里锁着我的小秘密,那是一张大狗多多和它几个宝宝照的全家福。你一定会笑,这有什么好保密的?听我从头跟你说。那是三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去同学小刚家玩,无意中听到他家客厅里的对话:“如今家家搞副业,养牛、养鸡、养鱼的,我身体有残疾,干不了那些,养狗也不错,只是没本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汶川小朋友:你好吗?我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送到你的帐篷里,因为我从电视里看到,余震还在继续,交通、通信还时有中断。几天来,一回到家,我就守在电视机旁  相似文献   

14.
拳击家两个旅客坐在一个车厢里,经过互相自我介绍之后就随意聊了起来。东南西北地聊了一大堆,最后谈起哲理来。“我宁可施于人,不愿受于人,这是我对待生活的原则。”“您大概是位博爱家?”“不,我是个拳击家。”越说越露陷有一个司机,开车经过一个路口,一个交警走过来说:“先生,恭喜你,你是经过这个路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跟了她,但我并不爱她,我不爱她,因为是她“炒”了我爸,给了我一个残缺不全的家。爸走后,家里就只有奶奶(爸爸的母亲),她和我,只有三个女人的家,就不叫家,家字的结构就是要靠人来支撑,一边是女人,一边是男人,缺少了任何一边,家就不协调了,就不成其为家了。正因为如此,我就再不把这个家当家,也很少和她说话。初三了,每两周放一个晚上,我不愿回家,很多时间都在网吧里过,后来竟迷上了上网,完全无心读书了,学习成绩是一滑再滑。有一天晚上,我翻过学校高高的围墙,溜进了网吧。我也不知道我这弱不禁风的身体是怎样翻过那高墙的。不幸的是,这…  相似文献   

16.
两个媛媛     
今年我读三年级。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叫我李媛,可是,一回到家,妈妈却对我“媛媛媛媛”地叫个不停。我分明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女儿,可是最近总听着妈妈说她有两个媛媛。这两个媛媛嘛,一个在学校里,一个在家里。  相似文献   

17.
疙瘩汤     
正疙瘩汤几乎是我现在每天早餐必点的食物。作为一个南方人,刚来北京之时不知道"疙瘩汤"为何物。在看到其真面目之后也没有马上尝试,只因它的颜色为红色。想我之前被食堂红色菜系不知骗了多少次。"师傅,我要宫爆鸡丁和鱼香肉丝。"这两道菜我一直很好奇,我们那谁家也不会做这个,饭馆里也没有,可是却经常在电视上,小说里看到这两道菜,好似很有名。宿舍里三个北京的姑娘也  相似文献   

18.
1 引发矛盾 ,激发兴趣 ,初步感知矛盾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因此 ,我在讲授这课前就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了矛盾 ,引导他们发现矛盾 ,尔后针对矛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初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我先拿出三个预先准备好了的玻璃茶杯 ,第一个里面装满米 ,第二个装满水 ,第三个装满空气。这时 ,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后 ,说出这三个茶杯里分别装着什么。前两个茶杯 ,学生们异口同声说出 :第一个是米 ,第二个是水 ,唯有第三个茶杯 ,学生们众说纷云 ,有的说 :“空的 ,没装什么 ;”有的说 :“装有空气。”两部分学生争论不休 ,达到了我设想的…  相似文献   

19.
人物:老奶奶和三个小宝贝——小白兔,小花猫,小花狗场景:老奶奶家道具:四把牙刷,一副假牙。都可夸张做大些。三个小宝贝朝门外张望着:咦,老奶奶怎么还不回来?老奶奶提个包走来:小宝贝们,我给你们买来了好东西!三个小宝贝(急切地):老奶奶,是好吃的东西吗?老奶奶从提包里掏出三把  相似文献   

20.
还是那块田     
暑假里,我回了一趟乡下老家。这半年,老家大变样了。由于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穿过这儿,所以村子里好多人家拆迁了,又纷纷在公路两边新盖了房子。拐个弯就要到家了,这时我注意到了那一块低凹的田。它是三婶家的,当然,三婶是不把它称作“田”的,她说那叫“水洼坛子”。确实,这块田地势不好,水排不掉,种的稻子总是恹恹的,杂草丛生,现在怎么长得这么茂盛了?原来,今年村子里重新划分了责任田,这次那块田分给了二婶家。妈妈告诉我,以前三婶总是抱怨自己家分的田不好,十几年来这块田一直是一个没有多少收获的地方。现在当这“不好的运气”降临到二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