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唐代前期菩萨璎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家教指南》2006,(1):54-61
璎珞是菩萨装饰中不容忽视的主要部分,唐代前期菩萨璎珞继承了敦煌前期的璎珞形式,但是其形式、色彩、艺术制作以及材质表现却相当精致、丰富多彩,富于创造性.复杂、丰富、多元化的装饰元素体现了唐代菩萨的装饰风格已经完全确立并日益臻于成熟.璎珞作为菩萨佩饰重要的一部分,对它的研究尚为缺乏.本文从概念、种类、来源、造型特征以及意义等方面对璎珞做出一定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学术文化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前期学术文化高度发达,在学术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唐代前期的学术文化方面颇为关注,在文学、史学、经学、艺术及科技等方面多有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唐代学术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赵声良先生著《敦煌石窟艺术简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敦煌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从4世纪到14世纪,延续千余年之久的敦煌石窟常建常新,创造出了与印度佛教艺术和佛教理论不同,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佛教艺术和佛教思想。全书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将敦煌石窟艺术分为十六国北朝、隋代、唐代前期、唐代后期、五代宋西夏元等五个时期,对敦煌石窟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从洞窟形制、彩塑艺术、壁画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李波 《家教指南》2008,(1):10-13
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了唐代服装款式、穿着方式、妆面流行与人体的关系.对唐代服装流行的成因寻找渊源.  相似文献   

5.
研究敦煌壁画中唐代的服饰色彩,有助于将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作为当今服饰色彩的启迪与应用.唐代前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反映在壁画当中的服饰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实力.把唐代前期壁画中的服饰按照初唐和盛唐来分析,初唐色调温柔谐和,盛唐色彩鲜艳明快,浓郁.  相似文献   

6.
服装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它以款式、面料、色彩三要素构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服装设计不是简单的做衣服,而是通过服装这种艺术语言,从服装的角度来表现现代人的整个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服装工业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中,服装结构设计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它是一项具有一种工程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工作,本文主要从艺术性这个角度分析服装结构设计中的线组成.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学习》2009,(4):40-41
传统戏曲服装,俗称“行头”,是古代服饰的美化和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代服装为主,杂糅了前自唐代后至清朝的各时代服饰式样。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的特点之一就是套式化。上至皇帝,下至奴婢,各色人等都有与其角色身份、地位、职业、场合乃至性格相配的专门服饰套式。例如同是宰相着装,朝廷上要戴“相貂”,居家则戴“相巾”。下面,我们就以服饰类别为线,带你领略戏曲服装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发达的时期,由于佛教的广泛奉行,唐代佛教艺术之花遍开全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从唐代壁画山水的分布与艺术成就上来看,可使我们窥见到唐代画家在山水画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唐代前期艺术中的菩萨头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家教指南》2004,(6):42-50
唐代前期是菩萨造像的鼎盛期,亦是菩萨佩饰得到极大发展的时期.头冠作为菩萨身份象征物之一,兼具佛教象征意义及世俗装饰意义,我们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本文依据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试图对敦煌石窟中唐代前期菩萨头冠加以探讨,以期能较透彻地掌握敦煌此期菩萨佩饰的发生演变.  相似文献   

10.
唐代艺术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发达、最辉煌的艺术之一,对许多国家的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第一,唐代艺术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第二,唐代艺术能够有效地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和发展;第三,它能敞开胸怀,虚心接纳异质艺术;第四,唐代艺术能够合理地对异质艺术进行吸收、改造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