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闻工作者要想奉献给受众以精品,首先就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新闻精品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者,经过反复提炼产生的精华也。精品: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之作;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之作。二是精心采写、  相似文献   

2.
郑明欣 《青年记者》2007,(3):112-112
新闻精品是具有一定思想内涵,融新闻价值、实践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的优秀新闻作品。要打造新闻精品,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增强新闻敏感,搞好新闻策划,扣紧时代脉搏,反映重大主题,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3.
每名记都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写出新闻精品来。在新闻越来越重质的今天,都在为创出精品成为“无冕之王”而不懈追求。毕竟,新闻精品影响力大,一篇精品的影响力超过成百篇、上千篇的普通作品。但创新闻精品绝非易事,光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笔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悟出一点创精品的道理,那就是记要舍得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4.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5.
精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当然是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6.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7.
新闻创优,顾名思义就是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拿大奖、出精品已经成为各新闻媒体的常规和必备“节目”。因为这是对新闻实践的检阅。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主要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新闻记者或一家新闻媒体实力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对一张报纸来说,精品是一件获奖作品,一个优秀的版面,还可以是一个出色的策划、一期亮丽的特刊。近年来,新疆塔城日报社坚持“贴近大众、服务群众、追求出众”办报理念,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首获中国新闻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册式特刊新鲜出炉、“漫‘话’访惠聚”栏目获新疆新闻奖……笔者一直在采编一线,这一个个精品的打造都曾亲身参与,本文从新闻作品、新闻栏目、新闻版面、新闻策划四个方面浅谈如何打造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9.
没有精品意识,难以创造经典作品;没有经典作品,难以打造精品报纸。与一般的新闻作品相比,新闻精品不仅在题材上、写作上应该非同一般,其社会效果以及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效应,甚至在新闻队伍建设、新闻事业发展上,更是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0.
金震茅 《视听界》2004,(3):60-60
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价值重大、制作精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是权威性、指导性、新闻性和可听(看)性完美结合的作品。实施精品战略,是广播电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和基本要求。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闻精品,不仅是受众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时代,为记者采写新闻精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为什么还会出现新闻精品难觅的现象? 首先,市场化经济大潮对新闻单位和记者产生较大影响。现  相似文献   

11.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就是说,你写的编的新闻作品是读者爱看的耐看的,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能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社会的共鸣,能引起上下呼应、相互交流和彼此促进。新闻界的不少记者、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新闻精品往往主题挖掘得十分深刻,事实展现得非常充分,作品显得很厚实,而又有深度。地方记者要创作精品,让自己的新闻出彩,必须在厚度上着力使劲,这是当前乃至今后新闻精品创作过程中不可忽视、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时也是地方报台新闻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李严 《新闻世界》2009,(11):25-25
我从事新闻工作有十三个年头了,直接从事采访工作也有五年了,十几年来无论新闻战线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有多么快的发展,我都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想拿出比较好的新闻作品乃至精品,离不开两点:一是精心策划,二是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一位记者对我们说,他天天报道会议,写的都是“八股文”,一年下来,连参加好新闻评选的作品也推不出,对会议新闻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了。据了解,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中,持有这一观点的还大有人在。其实,只要用心,会议新闻同样可以写出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5.
张泽勇 《新闻前哨》2003,(12):57-57
第十七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共收到言论作品169篇,其中一等奖15篇,二等奖57篇,三等奖47篇,这次获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题材重大。如申办奥运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召开党的十六大等。许多新闻单位围绕重大题材,开掘精品。因此,这次获奖言论作品中,重大题材占了不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搞新闻报道离不开策划。一张报纸要发展必须依靠成功的新闻策划来增加可读性。新闻策划的基础在于是否有丰富的新闻资源,高水平的新闻资源整合是新闻策划成功的保证,经过新闻策划和新闻资源整合推出的新闻作品,应该是采编人员深加工的精品,这对一张报纸发挥好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扩展新闻报道深度和广度,增加可读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没有精品意识,难以创造经典作品;没有经典作品,难以打造精品报纸。与一般的新闻作品相比,新闻精品不仅在题材上、写作上应该非同一般,其社会效果以及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效应,甚至在新闻队伍建设、新闻事业发展上,更是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8.
新闻精品生产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精品生产的前提、动力和保障;新闻精品生产彰显新闻职业道德风貌并促使其向更高境界发展。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同时要更新新闻理念、注重文本创新、强化新闻叙事功能,才能写出具有感染力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9.
人类自从有了新闻传播活动以来 ,中外新闻作品浩如烟海 ,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历史 ,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灭的足迹和翔实的史料。可以说 ,这些历史“碎片”闪烁着时代的精华 ,堪称时代的真金。本着借鉴历史创造未来的初衷 ,新华出版社推出了由白庆祥同志策划、主编的《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该辞典续集在内共四卷本 ,收集中外新闻精品4000余篇 ,近千万字。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透视近二百年来中外新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可以饱览两个世纪以来的新闻精品。首先 ,精品来自于记者的慧眼识金。精品之所以“精” ,是因为事实本身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甚至精品,是每个新闻作者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所谓好作品,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就是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及其广大读者需要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探讨一下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从而为新闻作者如何提高自己新闻作品的价值,以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和参考,写作实践上的努力环节和方向。 探讨报刊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实质上就是探讨在读者(价值主体)与新闻作品(价值客体或对象)间建构起的价值关系中,新闻作品应该在哪些基本方面满足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