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地理总复习内容包括初、高中两部分知识,其中,初中地理知识是学习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但内地西藏班学生普遍基础差,没有很好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在复习时间紧的情况下,作为面向高考的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绝不能是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从考纲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运用高中系统的地理理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挖掘初中区域地理"地"表面下掩盖的"理"。笔者在多年的内地西藏班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处理好以上关系,是关系内地西藏班地理复习成败的重要环节。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初高中知识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关系和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探讨如何在内地西藏班地理复习中进行初高中知识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一轮复习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高考成绩的好坏。高考强调的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体现出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因此,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为了较好地完成一轮复习任务,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一、纲要导学抓主干在进行"必修1""必修2"和区域地理等的复习时,可以采用纲要导学的方式,即以"章"为复习单元进行整体设计,重点抓主干知识。复习纲要分为三个部分:第  相似文献   

3.
吕志鲜 《考试周刊》2011,(26):173-174
区域地理部分历年来都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但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较简单,且学生掌握得较差。考虑到这两点,高中阶段将对区域地理进行系统的复习。而新课改以后的区域地理知识如何复习呢?  相似文献   

4.
一、高三复习教学的广度和深度1.高三复习教学的范围和教学安排教育部颁布的地理学科考试范围为高中必修课内容 ,并不明确初中地理部分的考试要求。通过研究我们认为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 ,区域是人类活动的平台 ,离开了“地”这个平台就没有什么“理”可讲了。因此 ,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部分内容应列为复习的范围 ,需安排专门时间进行复习。考试中心命题处张亚南在接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 :“某些初中学习内容是高中学习内容的基础 ,在考试中不可能截然分开。”由此 ,我们把地理高考的复习范围确…  相似文献   

5.
地理高考复习一般分为四个复习阶段,即“四轮复习法”:第一轮单元过关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抓提高;第三轮综合测试重运用;第四轮查漏补缺塞漏洞。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和能力培养,也要注意对第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的巩固。一方面,把初高中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  相似文献   

6.
前言高考地理复习一般主要可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系统巩固的第一轮复习,其主要目的是逐章、全面、系统复习《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辅以相关地理单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第一轮复习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师比较容易操作。第二个阶段,即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载体强化知识应用与能力提升,但第二轮专题复习因没有固定的复习模式  相似文献   

7.
卢海明 《成才之路》2009,(19):74-75
高三地理复习从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全面的第一轮复习,其主要目的是全面、系统逐章复习《考试大纲》中所要求考查的基本内容,并进行相关地理单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经过几个月的第一轮复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之后,马上就要进入第二轮复习。如何在第二轮复习中提高复习效率?这是老师和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第二轮复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高三数学复习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主要强调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注重"双基"的复习,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第二轮模块复习.主要是知识点的整合,注意各个章节知识点的联系,把第一轮中分割讲授的知识点、知识片段组织成知识链,注重知识点  相似文献   

9.
王韬  王旭 《中国考试》2003,(2):3-44,49
一、区域地理复习中问题的提出高三地理复习包括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两大部分内容。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十分强调地理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运用已有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价值观念去解释和解决区域地理内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理的复习内容涵盖初中"中国地理"和高中选修地理第二册"中国国土整治"共三本书的内容。其复习的基本目标有:1.建立中国地理的空间概念,形成中国地理的"心理地图";2.掌握中国地理基本的地理特征;3.能够用系统地理中所学的重要原理和规律等,分析、说明中国主要的区域特征及其成因等。一、突出区域空间定位,建立区域空间概念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中国地理"一般以大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并以此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相关系统地理知识的把握程度,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思想。区域定位往往成为考生进一步做题的"门槛"。而考生能否迈进"门槛"的关键取决于区域空间定位是否准确。根据"中国地理"的内容特点和地理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中国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应在  相似文献   

1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要抓住"源头"复习,引进"活水",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源头是指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历史基础知识部分,活水指高三历史后期复习中不断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是考生最易感到困惑,也是失分较多的部分,如何提高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学效率,更好地衔接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调动学生复习高中区域地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了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文章对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学策略进行刍议,希望给其他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花较大的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只会加重学生负担,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复习中国地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高三地理需要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复习,是每个高三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仅供同行借鉴或参考。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高三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一些必要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联系 高三地理开篇第一节"我国三大自然区",所讲内容与初中地理的联系非常密切,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相似文献   

16.
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如何做好高三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高三地理教师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一、重基础,抓主干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熟练掌握区域地理知识,才能为复习地理打下扎实基础。如何搞好区域地理的复习,以下便是我在复习区域地理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一、整合课标,因材施教高三复习区域地理这一块时,需要把高中"必须3"与初中教材有机结合,结合的这个度需要教师把握。如果侧重于初中教材,就会造成学生的浅层次复习,能力提高不足,如果侧重高中"必修3"就会造成知识体系不全面。区域地理复习的总体  相似文献   

18.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单元的复习。通过系统而全面的复习,加深和巩固物理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并促使知识有序贯通,形成和掌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归根到底,第一轮复习就是要强化"双基"训练。下面谈谈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理的内容包括初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的内容,较为繁多.而且,选修Ⅱ中的内容实际上是在初中中国地理基础上的加深和拓展,考虑到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适应高考的要求,复习时要注意将两部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并突出建立中国的区域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1.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融会贯通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初中地理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