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明朝的李贽和韩国李朝的许筠,两人都被自己当时的国家视为“异端”,引起了思想界和文学界的巨大震动,并最终被捕入狱而死。他们在性格、遭遇、思想等方面同而不同,他们的相同,反映出中韩当时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中国对韩国思想文化上的影响;他们的不同,透视出中韩两国当时相异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特别是近现代戏剧在时间和空间处理上有不同的理念和策略。元代家庭剧时间跨度较大,善于在时间的流程中展示家庭的兴衰变化和人物的命运;文本时间处理灵活,通过家庭人物叙述、折与折的转换和人物(演员)的上下场来完成时间的过渡和省略;重场戏则采取文本时间(演出时间)与生活时间同步,或大于生活时间的方法,使叙事重心突出。元代家庭剧对空间处理颇有特点,以家庭场景为中心,着力构建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家庭场景与社会、自然场景结合,社会场景一般由家庭人物引出;楔子或第一折里家庭家族中的重要人物都要亮相,空间确定和变换一般采用人物定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家庭叙事一直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传统,表现在影视艺术中则是家庭剧在全球的流行.本文选取中美两国较有代表性的以现代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绝望的主妇》和《婚姻保卫战》,分别从故事主题、人物塑造以及叙事元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美国家庭剧呈现出现实风格而中国家庭剧则贯穿着理想色彩,进而探讨造成这种风格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风靡全球的韩国整容热,还是已经销声匿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裹脚,都深刻地反映出不同时期女性文化的生存状态。笔者从跨文化的角度入手,探讨两种文化现象长期存在的缘由与体现的社会文化功能,从而揭示中韩在审美上折射出的不同社会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针对韩国家庭剧被中国观众热捧这一现象,作者从文化发展的产业化,文化传统的同源性,接受心理的趋同性等方面,分析了韩国家庭剧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心理原因,希望给中国大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现实的角度看,《AA制生活》和《新妓生传》都是世俗性因素极为显著的家庭剧。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AA制生活》和很多青春家庭剧一样,想要在社会、经济变化剧烈发展中的背景下重塑中国的家庭伦理,意在变革;《新妓生传》却想要在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条件下,重申韩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意在维护。通过二者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示,特别是目前很成功的青春家庭剧在给出了针对时下社会现象的人生经验后,如何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启示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公民的韩国出境游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韩国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但中国游客在韩国的一系列不文明表现,导致韩国人对中国人误解加深,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公民旅游的好心情,有可能破坏两国关系的友好。剖析中国公民在韩国旅游期间的多种不文明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韩国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的对策,对进一步加深中韩两国的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阐释空间的差异表现在音乐形态、乐谱特点、审美追求三个方面。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音乐较西方古典音乐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而这种差异产生及存在的原因在于中西音乐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继母型故事是家庭故事的一种,传达着继母单方面虐待非亲生子女,或偏爱亲生子女的同时虐待非亲生子女的不公平。口传故事里面多包含了对受虐继子悲痛欲绝的同情,严格批评继母的形象,表现了民间的道德标准,还有做了坏事的继母最终失败,而忍辱负重的继子获得胜利的结局故事,应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因此这样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对中国与韩国的民间故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继母型故事在中韩两国传播的过程中,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最终成为两国各自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时代、环境、文化及民族心理的不同,继母型故事在中韩两国形成传播过程中,赋予了其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黄彦彦 《现代语文》2009,(6):124-126
金泽荣是韩国末期著名的汉文学家,他精通中韩两国古典文学,并且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他在接受中国古典文学审美倾向的同时,及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爱好。  相似文献   

11.
戏曲的文本传播与场上传播所派生的命题是案头之作与舞台之作。它们在差异和联系中互动,其联结点是观众心理学。观众心理是左右戏曲审美建构无形而巨大的抓手。研究戏曲美学必须加入观众心理这一维。中国观众的命运关怀心理、趣味性心理、观赏性心理、满足性心理等,规范和导引着戏曲的审美对象、方向、方式和形态。观众心理具有组合性、流变性、调控性等特征,它是一柄双刃剑,具有正负面价值;其反馈和制约、调节功能成为戏曲综合性审美机制及其诸种审美特征的重要基础,也形成了中国戏曲活力和情力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军旅戏剧有着突出的美学风格,在创作主题和意境开掘方面取得了独特成就,为丰富中国当代戏剧舞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当下社会戏剧的创作正处在最好时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思想性格、文化修养、审美趣味等方面阐述了大家庭出身对中国现代作家的积极影响。笔者认为,大家庭痛苦的生命体验为现代作家准备了生活与情感的积累,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其受到系统的传统文化熏陶。由于特殊的生命与情感体验,他们对封建大家庭的解体情有独钟,中国现代家庭叙事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及其所达到的思想艺术成就与大家庭出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韩国文化以电影电视为主要形式大量进入我国,受到普遍欢迎。韩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公民赴韩旅游的热情,以直观的方式将韩国的风俗习惯、旅游风光、时尚元素等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前,吸引中国公民到韩国进行参观游览。分析了韩剧中对我国公民赴韩旅游动机的诸多要素以及韩剧对赴韩旅游产生的影响,对我国影视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s new media spaces expand opportunities for engagement with geographically distant people and plac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within such spaces may construct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study’s data source was a website on which people posted, watched, and discussed Asian dramas. Qualitative data included writing, visual images, and interactions created within the site’s Korean dramas forum. Analyses of user-generated discussions revealed discourses about Korean distinctiveness. The forum functions as a virtual multicultural learning community where youth who lived outside of Korea imagined and negotiated an understanding of Korean culture. As these youth participated in Hallyu (the Korean Wave) through their engagements with its media, their discourses on Korean distinctiveness reinscribe Koreans as a global Other.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include ways that online transnational engagements with Korean dramas in particular, and Hallyu media in general, shape current learning about Korea,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of new media affordances for Internet-mediated multicultural learning.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朝鲜族服装的历史渊源、款式、色彩、服装配饰等方面着手,试图探寻在这些华丽外表下蕴藏的文化。通过传统服装这一最具有民族风俗和民族特征的载体,来展示朝鲜族的审美价值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美学和古希腊美学都是和谐美的典型,但是二者又有很大不同.它们产生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美学理想和个体幸福观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我们就更能清楚地认识中国美学的特点,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美学.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Korean and Mongol minorit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erms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preservation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at th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n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Korean and Mongol minorities’ language issues. Content area experts on Chinese minority education from China,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re interviewed for this study. Findings include suggestions for helping to formulate government educational policies regarding issues related to language in Chinese minority education at th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This information is helpful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educate others in school and home settings where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reside. The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inority education knowledge related to higher education will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 and empower individual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throughou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以鲜明的平民意识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代戏剧美学则以其平民主义倾向成为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从元杂剧作家、观众和作品内容三方面可以探析元杂剧的平民意识与元代戏剧美学平民主义倾向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精品。可与莎士比亚大师的四大悲剧相媲美。剖析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创作者和观众不同的审美心理特征,我们会发现,二者在悲剧结局的创作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前者的悲剧结局大多“带一条大团圆的尾巴”:后者则呈现出“毁灭式”的纯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