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社会逐步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移动、数字等各类新媒体在各领域得到日渐广泛的应用。在新媒体时代,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策略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本文浅析了新媒体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探究了新媒体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以期为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胡俊 《甘肃教育》2023,(18):15-18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既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又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是笔者对于思政课教学创新的课程观和方法论。在网络育人环境下,笔者探究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方式;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案例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课程设计融入实践环节;创作相关视频作品,通过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自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网络舆情的形成速度大大加快,网络舆情风险爆发的概率也大大增加。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面对新时代网络舆情格局扁平化、成因复杂化、群体共鸣性强等特点,我国政府在网络舆情风险防控的实际工作中呈现出了思维创新的发展取向,具体表现为变被动迟缓为有效监测、变消极避责为积极面对、变一元主导为多元参与、变只求稳定为更重民心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网络舆情风险浪潮下,思政课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网络舆情风险的冲击和挑战,极大地降低了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思政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网络舆情风险防控和思政课教学均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我国政府在网络舆情风险防控实际工作中呈现出的思维创新发展取向及其措施,给当前饱受网络舆情风险影响的思政课教学以启示,有助于解决其针对性和回应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有效性,使思政课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话语本质上表征权力关系,体现为某种叙事方式。欲提高教学实效,必须不断改进叙事方式,达成与时代合拍的话语体系创新。以思政课教学为例,在价值多元的解构主义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既能坚守主流意识形态,又能维护课程自身的学术品质,科学地解释历史与现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学术素养,改善课堂叙事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坚决反对照本宣科,是走出思政课教学困境的内在理路。思政课不是说教,而应该是自足的学问。思政课如是,其他价值判断课程亦如是。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推进带来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变革,在这种变革下,高校思政课迫切需要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转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逐步推广和运用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条件,多样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将成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依托网络构建的课程教学信息发布平台、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虚拟实践平台、教学互动平台、学习评价平台将为高校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提供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时代的到来,高职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日益凸显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思政课教学应充分利用微时代提供的新机遇,构建师生互动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增强课堂的新意和活力,扩大学生的主体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实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以“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为视角,通过思政课教学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意义重大。现阶段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社会转型中政治理性弱化;二是多重文化样态叠加冲击;三是理论世界和生活世界疏离。基于此,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既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教学方法的澄明,也实现从“理论彻底”到“掌握群众”的飞跃。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以习近平关于思政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策略建构上,立破并举,以建设性加强思想引领,以批判性纠正思辨缺席;在方法上,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全面革新和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8.
乡土资源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本文通过推进乡土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试图解决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真正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好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分析思政课“金课”内涵及标准基础上,借助翻转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经验,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网络授课平台选用、翻转课堂建设、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反馈与组织保障等方面入手,打造一堂思政课在线“金课”。  相似文献   

10.
陈焕随 《教书育人》2023,(36):88-9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贯穿制度自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建设中,把握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要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大学生担当有为中,明晰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要在教育机制、课堂教学、师资力量中,梳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的实践困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优化制度自信教育机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升制度自信教育实效;以师资建设为关键点,努力锻造制度自信的教育队伍,实现对大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引导大学生实现对制度自信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同转化,进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时代使然。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因时而异,考虑学生新特点;甄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做到知行合一,选用适当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是解决"总开关"的根本,扎紧"安全阀"的基础,筑牢"防火墙"的关键。但西藏高校思政课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上面临着教育意识淡薄、教学观念落后、网络舆论引导不力等问题。因此,要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意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灌输观、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扎实做好思政课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其办学定位,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忽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和建设。导致思政课教学改革滞后,教学效果欠佳。要优化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必须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打造"互联网+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培育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经济秩序变化、新技术迅猛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给高校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时代新人内涵为劳模精神融入指明了方向。从劳模精神融入实践难点出发,厘清劳模精神与当代学生群体时代特征、个体主体性发展需求、国家发展需要的融合问题,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通过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与创新,解决融入的实践难点,增强学生对劳模精神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能够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使传统教与学的方式被打破,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可以开拓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新媒体又会扰乱思政课教学环境、挑战思政课权威性、消解意识形态话语权。正确认识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双重作用,是新媒体时代开辟思政课教学新路径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微时代"环境为高校思政课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它适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拓展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政治思想观念良性发展。同时,"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和教学方式又面临着新挑战,要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运用好微媒介和课堂两个载体,协调好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当中所蕴含信息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并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去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准确把握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当中所蕴含信息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并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去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准确把握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必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一体化视域下,要实现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并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各学段,应做到四点:立足主战场,把劳动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开拓新阵地,开展符合不同学段特征的多种形式劳动主题德育活动;用好指挥棒,完善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各学段考试评价体系;共建同心桥,构建家校共育机制,营造热爱劳动的家庭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实践,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学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对思想理论的需求,亦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往的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都与现实需要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为此,调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发展方向、实施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依据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新特征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思政教师媒介素养培训,并将思政课堂与网络、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