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道德社会化是指在校期间,青少年学生按照社会和学校对其社会角色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信念并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和构建具有社会化特征的价值体系,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要将外在的道德礼仪、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心自觉自愿的需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其中蕴涵的真善美并将之推及他人与社会。这样,青少年学生才能对社会其他成员产生发自内心的接纳,也被其他社会成员所接纳。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儿童期是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小学教育在儿童道德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情境下,儿童道德社会化影响因素包括教师、同辈群体、社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问题的内在前提,当代德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责任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个体成就事业、经营家庭、贡献社会的人格基础。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责任素质重要任务,大学生责任教育,就是教育大学生负责地去行动,其本质就是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关键在于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即促进大学生形成和发展政治自我和道德自我,引导他们正确自觉担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具有区别于以往时代的责任教育的不同的特征,体现为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可塑性的统一,教育性与成长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情绪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形式和主要内容,而且儿童情绪社会化的程度直接制约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未来的道德发展。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如何加强对情绪社会化和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如何通过有效方式促进儿童的情绪社会化及其道德发展,以及如何培养有助于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良好情绪特征和道德品质,是教育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心理阻抗是影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过程中个体产生心理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道德接受主体道德价值取向的模糊、学校道德教育的错位与失误、大众传媒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弱化等。只有培养大学生自觉的道德社会化意识,帮助大学生进行道德心理调节,同时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实现途径的干预,才能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移情发展与道德发展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姬慧  乔建中 《教育探索》2004,(6):111-113
移情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移情发展对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移情的内涵与道德原初的内涵相一致,个体移情的发展体现着个体道德的发展;移情发展是情绪社会化的基础,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也是道德发展的基础;移情促进道德准则的内化,移情水平反映了道德的内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明远 《河北教育》2011,(10):27-27
“重要他人”是个心理学街词,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在教师的成长道路上如果出现了“重要他人”,实在是一件幸事,校长无疑是最重要的“他人”。  相似文献   

8.
促进在校学生个体道德社会化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在学生个体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教师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各种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其施加影响,以期引起学生个体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动的预期变化。而有些手段与因素则是在教育过程中以“无意识”的方式作用于学生,对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人际互动及在此基础上孕育而成的人际心理是对学生道德社会化起着潜在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对学生品德形成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其正面的影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是自我意识初步确立的时期。自我意识的初步确立,是青年时期在心理和社会属性方面最重要的收获之一。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既是社会化进行的领域,又对个体社会化具有控制作用、调节作用,对青年学生个体人生价值观和人格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一)自我意识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自我意识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化的内容包括了自我意识的产生、发展和稳定形成。自我意识也是在个体与他人、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道德发展是一种社会化过程,个体能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社会性自我”,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理解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复杂而深刻的道德关系。离开这种社会化过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R·L·赛尔曼在道德认知研究的基础上,另辟了研究社会认知的新领域,进一步研究人们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到他人的看法和观点、思想、动机和意愿,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从道德社会化角度看大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衔接问题 一个自然人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必须要完成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道德社会化是指主体经过一系列与他人和社会互动,接受社会伦理文化的基本准则,遵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规范,以获得社会认可和参与资格的过程。由此可见,道德社会化是一个人进入社  相似文献   

12.
进入社会转型期,面对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种种声音,如何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阿里木精神内涵的分析,基于重要他人和蝴蝶效应的视角,探讨了阿里木精神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唯 《人民教育》2012,(12):12-13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Harry Stack Sullivan于1953年提出的,主要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重要他人可能是一个人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不认识的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师范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 ,是指在校期间 ,按照社会和学校对其社会角色的要求 ,通过多种途径 ,将相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信念、并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过程 ,呈现出社会角色的多重性、角色变化的阶段性和鲜明的实践性等特征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德的社会化、大学生行为准则的社会化和师德的社会化 ,其途径主要有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相似文献   

15.
“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作为知识传授者和学生成长的领路人,班主任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热爱教育,掌握规律,知识渊博,教学熟练,探索创新,终生学习,真诚自信,胸怀广阔。“重要他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指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重要他人”是对个体的自我发展产生主导性影响的因素。每个学生都具有“向师性”,有乐于接受教师教诲的天然倾向。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对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是全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也是学生成长中的互动性的重要他人,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道德信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呢?  相似文献   

16.
《辽宁教育研究》2014,(9):F0003-F0003
正自我调节作为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在个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个体在应对压力情境时如何维持注意、处理冲突、调节冲动,使自身达到或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稳定状态的能力。自我调节被认为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特征,是预示个体成熟、社会适应、健康发展的一种人格变量,是儿童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核心和基础,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儿童阶段是个体身体、智力、  相似文献   

17.
一、从道德社会化角度看大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衔接问题 一个自然人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必须要完成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道德社会化是指主体经过一系列与他人和社会互动,接受社会伦理文化的基本准则,遵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规范,以获得社会认可和参与资格的过程.由此可见,道德社会化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他人细化为内群体他人和外群体他人以研究不同清洁类型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本研究从某初中随机抽取被试88名,男女各半,采用自己(自我清洁)、内群体他人、外群体他人湿纸巾擦手的群体进行清洁启动,以道德两难故事进行道德判断的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清洁启动类型的主效应显著,自我清洁可以有效降低道德判断的标准,无论内群体还是外群体,他人清洁均可以有效提高道德判断的标准。即,自我清洁的群体会使个体对道德判断更加宽松,而他人清洁则导致个体对道德判断更加严格,且对中学生而言,均把内外群体的个体纳入他人的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个体道德社会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潘源琛道德社会化,即个体在社会道德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在个体社会化的总体上,道德社会化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方面,可以认为它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我国历来强调德育在全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是深得科学真谛的。心理学上对此有着...  相似文献   

20.
霍夫曼的道德移情及其功能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霍夫曼认为道德移情是在情感性唤起和对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他提出移情式悲伤的四阶段水平,概括了儿童移情发展水平.指出道德移情对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功能移情倾向可以加强个体具有的公正道德价值取向或者关爱道德价值取向;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唤起的移情可激活道德原则,而影响道德判断和推理;移情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道德动机,进而决定了个体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并完成道德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