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好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大学不仅在大中城市十分重要,在边远少数民族省区旗县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它在振兴旗县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近10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教育通讯卫星、地面接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在12个盟市所在地建立起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在1100个旗县(市区)中有38个旗县(市区)建立了电大工作站或依靠社会力量办起了电大教学班。在这些旗县开设了文科、经济管理学科、工科等16个专业,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招收了7812名大专生,1900多名中专生巳毕业,各专业大专生5339人,有些旗县电大毕业生占同期国家和自治区分配到这些旗县的大专毕业生近一倍。不少电大毕业生在管理和专业工作岗位上已成为骨干力量。同时还开展了会计师、审计师等岗位培训与专业证书教育,有的旗县电大还在乡镇、苏木开始了为燎原计划提供教学服务的实用技术教育。有7个旗县电大工作站办了蒙语授课的电大班,为运用广播电视教育媒体开展民族教育探索了路子,做出了贡献。电大在一些办得比较好的旗县已经站住脚,扎下根,受到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内蒙古广播电视远距离教育学会主持召开的全区旗县(矿区)电大建设研讨会议,今天在赤峰市开幕,我代表自治区电大和自治区远研会常务理事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下面仅就从我区区情和实际出发,努力推动旗县电大建设的问题讲几点想法和意见,同与会同志一道研讨商榷。一、我区旗县电大教育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我区广播电视大学从创业到发展已走过了12年的历程.经过12年来的建设,形成了全区性的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和网络。由于广大基层电大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为全区各条战线输送了近3万名60多个专业大专层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我区每万名人口增加了十多名大专生.同时还开展了岗位培训、专业证书、继续教育、单科教育.电视中专也逐步有了发展.可以说,电大已成为我区教育事业,特别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大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旗县电大、各大矿区和企业电大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为今后发展旗县电大教育,办好矿区和企业电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语授课专业,根据自治区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电大特点,几年来先后开设了蒙语授课行政管理专业、文秘专业、新闻编译专业,为自治区有关系统、部门和基层培养了实用型人才近九百名。  相似文献   

4.
陈巴尔虎旗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是呼盟牧业四旗之一,也是呼盟重要的畜产品基地。但是,该旗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落后,人才奇缺,特别是少数民族管理型干部人才匮乏。广播电视大学,这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远距离、大面积教学的新型学校倍,给这个偏远旗县能在短时间内多快好省地培养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力条件。旗委党校利用自己的办学基地,在旗政府、旗委及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从1989年开始与内蒙古电大呼盟分校联合办学,开办了89级、90级两届蒙语授课行政管理电大班,今年7月底就有28名学员学成毕业,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5.
翁牛特旗地处赤峰市中部,资源贫乏,经济落后,是全国有名的贫困旗.这里的干部、群众为了尽快脱贫致富,抓住一切机遇,大力发展各类教育,特别是广播电视教育.多年来,我旗电大工作站在上级电大指导下,从全旗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共办8个专业12个大中专学历班.已培养了近350名中高级专业人才,向全旗各行各业输送毕业生186名.据毕业生追踪调查表明,其中75%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或领导.现校内有3个专业4个教学班计164名学生,相当于前9年在校生总数.我旗电大工作站,在旗教师进修学校,与负责全旗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师训处,负责全旗中小学教学教研的教研室、电教站合为一体共同办学,共同使用教师进修学校的校园校舍、办学设施、教学设备、教工人员及办学经费;在管理体制上,电大工作站在党务、行政事务方面由教师进修学校直接领导.在业务上直接接受赤峰市电大分校领导.这种合体办学形式,人们称之为“一体化”办学模式.这种“一体化”办学模式适应我旗近些年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整体效益,大大促进了我旗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一体化办学模式,优化了办学条件,使电大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众所周知,办任何一种教育,都必须依托一定规模的办学基地及必需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  相似文献   

6.
克旗电大站1985年建立,迄今已有七年时间。建站始,我们从克旗成人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出发,致力于学历教育,先后开设了中文、法律、英语、文秘和蒙语授课的行政管理等专业,共培养了130名大专学历的毕业生。我们为电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路,1987年举办了为期半年的会计师、审计师岗位培训;1989年开设了蒙语授课的行政管理专业。总的来说,这一阶段(1985—1991),克旗电大站逐步形成了立足学历教育,尝试非学历教育和民族教育这样一个办学机制,为电大教育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电大蒙语授课开放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模索,已经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点。蒙语授课开放教育经实践检验是适应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提高文化水平,提高学历层次需要的较好的手段,但由于观念、资金等的限制,内蒙古电大蒙语授课开放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土左旗从一九八九年开办电大普专班政史专业(师资类)至今只有两年。办学时间虽不长,但我们认识和体会到广播电视远距离教育对于发展旗县农村教育、快速培养大批科技人才是非常适宜的一种成人教育形式。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广播电视成人教育在旗县应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远距离教育体系,把电大的根扎在广大农村,这是旗县电大的希望所在、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前,旗县一级的电大工作站大专学历教育处于低谷,集中表现是生源匮乏。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自八五年以来旗县所在地对本专科毕业生的需求接近饱和。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再办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势必造成更大的供需矛盾。二是目前旗县对大专层次人才的需求量由大变小.特别是偏远的旗县,大文大理的专业,如中文、数学,适用面虽然比较广,但连办后,生源已枯竭.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也很难招够一个班。由此可见,旗县一级电大的办学方向,必须由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转向电视中专和岗位培训上去.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全区旗县(矿区)电大建设研讨会议历时三天,现在就要圆满结束了。首先,我代表与会同志对给予这次会议以热情支持和精心安排的赤峰市电大分校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赤峰市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同志在百忙中到会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由于各盟市电大分校和分会,特别是赤峰市电大分校和分会的认真准备,由于与会同志的紧张工作和共同努力,开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代表校部和内蒙古广播电视远距离教育学会作会议总结发言,主要讲讲这次会议的收获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乃林镇蒙古族小学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现有自治区学科带头人1名,赤峰市学科带头人13名,旗级教学能手32名。孔维龙校长享有赤峰名校长、全国模范教师、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5年"宝钢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荣誉。学校先后被评为赤峰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学校、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教育宣传先进集体、德育工作特色学校、教育科研典型学校、多次被旗委、旗政府评为全旗优秀学校,是赤峰市首批中小学德育培训基地、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自治区教学改革实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民族高等教育是1952年与自治区普通高等教育一同起步的。当年就根据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开设了用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专业,并使蒙语授课成为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特点。多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为自治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经济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的电大教育网络中,县级电大的“基础”、“桥梁”、“纽带”等作用越来越充分显示出来。那么,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旗县电大教育呢?就这一问题,我们想结合地处内蒙古东部的赤峰旗县电大教育发展,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电视大学,内蒙古电大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八六年起开设蒙古语授课的党政管理干部基础专修科,首届招收预科生六十名,学制两年。为做好该专业的开设,内蒙电大在内蒙师大中文系蒙语专业组的协助下,就教材编写、翻译、印刷,教学节目的制作编导方面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各种职业学校应运而生,方兴未艾。1987年民族地区农、职业中学在校生已达125335人。从我院学生1987年暑假民族教育调查报告来看,我国民族地区县县有农职业中学。发展速度快的县如广西崇左县职业技术中学学生占普通中学在校生的32.07%;四川秀山县初高职教生已占初高普中在校生的22.89%;有的市县如内蒙赤峰市职业技术教育已形成体系,创办了5所用蒙语授课  相似文献   

16.
蒙语授课班外语教学工作 ,是民族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多年来 ,内蒙古师范大学一贯比较重视。笔者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内蒙师大蒙生班外语教学的改革情况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省区电大举办民族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进一步运用电化教育媒体,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提出了建议与思路。主要是:全面理解和认识发展民族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加强少数民族教师、电教技术人员、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组织得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编译和录制较高水平的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实行少数民族省区电大、盟市电大、旗县电大一体化办学,发挥网状效益和系统功能;根据需要和可能建立电大少数民族教育基地,等等。文章提出了在“八五”期间和今后10年要使少数民族省区电大办出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大学的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8.
宝玉 《林区教学》2013,(5):76-78
蒙语学科是在黑龙江民族中小学教育阶段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对黑龙江广大民族中小学生进行蒙语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蒙语能力和素质,是广大民族中小学的根本任务之一。然而,汉语授课加授蒙语学生却普遍学不好蒙语,严重制约着蒙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党中央关于实现"两基"、"两全"的目标要求,努力解决汉语授课加授蒙语学生的蒙语学习难题,尽快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蒙语教育教学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自治区特约教育督导员,我参加了“1996年自治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工作,历时近80天,对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赤峰市红山区、根河市、满洲里市、乌海市海南区、乌达区、额济纳旗、土默特左旗和集宁市10个旗(县市区)的两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并对争创先进达标旗县的包头市昆都仑区、赤峰市元宝山区进行了考察。验收考察中,自治区“两基”工作的进展以及在此项工作中各方面的可贵的努力,特别是各盟市旗县党政领导对“两基”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在实施“两基”达标…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落实在内蒙古电大校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在全区所有盟市所辖的旗、县市建立工作站的精神,呼盟电大至96年7月为止在全盟境内所有旗市都建立了工作站,实现了呼盟电大办学“满堂红”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