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哈代小说婚恋悲剧的研究主要围绕小说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进行。在本文中,作者一改传统做法,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作家写作的社会婚恋现实和个人婚恋经历,分析了哈代小说人物婚恋悲剧的七大心理特征,并阐发了其启发意义,为研究哈代作品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爱玛》是简·奥斯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作者对世态人情进行了不少描写,当时的英国社会是一个等级差异明显却又经历着巨大变迁的社会。这是一个以财产来界定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社会,作者在描写小说人物时突出了婚姻制度和生活环境对女主人公们的婚姻观念及命运的影响,揭示了当时英国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相似文献   

3.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四段不同的生活经历,反映了简爱有自卑到自信的心路历程。小说结局在学界引发了对简爱命运走向的讨论。简爱的命运结局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作者的自身局限因素,也不影响小说本身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作品运用巧妙的情节构思、机智和幽默的对话方式和讽刺手法,向世人展示了四种婚恋观,并从侧面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乡村生活、文化背景、社会状况和经济关系。这部作品至今仍给它的追随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加地被证明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各主人公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的解读,从道德方面分析了二战后家庭中权威主义伦理观的存在,及其这种观念对于战后英国人与人之间疏离的和家庭不和谐的关系的影响,揭示了英国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人的精神危机和带来的社会危机,展示了斯威夫特对于人道主义的立场和对人道主义伦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伦理无处不在,广西特有少数民族的生活伦理就体现在他们的居住生活格局、社会生活组织秩序、婚恋生活、文化生活中。他们的居住生活格局暗涵宗族团结、家庭和睦的内涵;社会生活组织秩序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道德性,努力使整个民族团结向善;求真求善的自由婚恋生活;还具有对神灵和祖先的感恩与怀念的传统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创作主题体现为一种由外向内再向外的演变轨迹:由80年代初对新中国政治制度遮蔽下女性在社会、家庭生活中不平等现象的反思,向内转为80年代中后期对女性欲望主体性的肯定及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强弱的反思,深化为90年代对女性性别主体性的展示;到世纪之交再次向外转为对传统历史民族文化结构中的女性意识的展示.这一演变轨迹反映出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在小说创作中的萌发、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生产生活活动是文化产生的基础;有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活动,有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活动就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因此,青海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民族村寨传统文化之基.水既是载舟之基,亦是覆舟之因,因此,自然生态环境既是青海民族村寨传统文化产生的基石,也是其被破坏的原因.通过梳理青海民族与其文化及青海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来探讨自然生态环境对青海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理想的幻灭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全景图。对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其背后深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唐·德里罗是美国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白噪音》通过描绘杰克·格拉迪尼教授一家的生活,揭露了后现代社会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严重对立,记录了当代美国人精神上的孤独、绝望和危机感,展现了大众传媒、消费文化对人们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影响。本文试图以生态批评理论为视角,从自然、精神和社会三个维度来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