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针对本校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动机、每日平均锻炼时间和喜爱的运动项目等三方面实际问题设计问卷。通过回收的问卷分析,笔者给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梁瑞涛 《考试周刊》2011,(90):141-14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的时间、场地都还给了学生,但是如何更有效地积极地推进新课程和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总结经验法等方法,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积累体育锻炼的方法。增强体育锻炼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宗旨.制定“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建立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相似文献   

3.
魏观锋 《新教师》2021,(3):88-89
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2006年年底,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文件下发;2007年起,全国各地的各级院校都积极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尽早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个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质健康得到提高。该项目启动已有十多年,笔者在一线教学二十载,对当前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较为了解,现基于我县情况,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其主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而初中体育课程不仅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项目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的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如何通过恰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前后的体育教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中学的体育教学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学教学工作体系有了转变,领导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及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加深,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欢和参与等都有所改善,但是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及体育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影响发展,并未达到理想化,最后并提出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措施,重视科学规划,改善不均衡的局面;加强中学生及教师们运动意识,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加强阳光体育建设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肖丽 《青海师专学报》2009,29(5):119-121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让青少年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自2007年4月全面启动以来,全国亿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但应该看到,目前,阳光体育运动在一些学校或地区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阳光运动”难见阳光.通过对信阳市部分中小学的调查统计,查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阳光体育运动更加蓬勃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阶段推广和宣传力度不够、小学生锻炼时间不够充足、方式单一、运动内容缺乏新颖和趣味性。本文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阳光体育运动在小学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洪 《考试周刊》2009,(37):171-171
阳光体育运动进人体育课程,即课程化。课程化是保证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阳光体育进入课程有其必要性。 1.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1)生理成长的需要。体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要贯彻十多年,这些年也是学生身体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决定从当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的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然而,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学校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体育场地不足是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到阳光体育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背景分析入手,阐释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联系.进而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各个角度具体的实施过程.最后,阐明了“阳光体育运动”影响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取得初步成效,但广度和深度不够,需要普及与提高.推进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应齐抓共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完善课程建设,贴近学生需要开展教学;精心组织,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有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课程和"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我国中学生的体育社团组织已经广泛开展起来。啦啦操社团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效延伸组织。它以多样化的锻炼形式、选择的自主性和指向性、成员之间的互助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笔者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多年来积极进行初中啦啦操体育社团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创建了"开放互动"模式,以下就此模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豫北地区中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体育参与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豫北地区中学生体育活动的频率呈两级分化状态,超过36%的学生每周锻炼在3次以下;95%以上的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到1h;体育项目的选择仍是以传统竞技类项目为主,新兴运动项目和传统民间体育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开展,体育活动场所缺乏,锻炼项目少,缺乏指导和组织以及学习任务重是制约中学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部分大、中、小学的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认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学校必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育评价制度;广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建立学校指导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学校体育工作长效机制;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合理统筹各类资源;加大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  相似文献   

15.
运动与健康是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训练学生具备超强的体育素养,但是必须要以恰当的运动技能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健康体魄。为此,中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类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兼顾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更需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发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需求、身心成长相适应的阳光体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体育课程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变化是永远的不变。"学生体质健康出现的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区锻炼环境、学校安全责任、学生休闲方式、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与阳光体育运动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现实利益博弈环境改变密不可分。因此,要想有效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必须正确理解和认真面对这些变化,充分考虑阳光体育运动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改变其利益博弈环境,重新找回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新奶酪"。  相似文献   

17.
沈斌 《中国德育》2014,(4):36-38
正2013年11月26日发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提出:"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活动时间,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实效,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形成合力,培养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的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切实推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非常重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而安全问题却成为影响其开展的瓶颈.文章试图通过从运动风险形成过程的相关主要因素上分析阳光体育开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使阳光体育运动能够得到科学持续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阳光体育运动的逐步推进,阳光大课间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载体之一,已经为广大师生认可,跳长绳已经作为重要的锻炼活动形式。但是,小学生在参与跳长绳时,受到一定限制,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对身体的位移、空间运动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均处于最初级的状态。鉴于此,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让小学生迅速接受并掌握跳长绳运动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梯度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认知过程的进度不同,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科学区隔、调整、融合跳长绳的教学实践内容,形成缓冲坡度,先易后难,化难为简,有效快速推进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建构学生体育观是一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举措.针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开展探究式教育、情境化教育、正向迁移、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管理目标,客观地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制定多项学生评分和激励标准等学习策略,经验性地提出: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初始期到各个学习阶段都应着重培育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并保持持久的运动习惯,在运动实践中建构体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