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闻真实性可谓是新闻界一个永远的话题。尽管大家都一直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但假新闻仍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在这些假新闻中很大一类是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一位电视台领导在本单位的一次记会议上说:“其实我们这些领导很容易被你们记出卖掉。”这句话的实质讲的就是新闻真实性中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不相统一的问题。因为记提供给领导审查的新闻事实已经通过记的主观筛选,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认识论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事实这个哲学命题缺乏足够的把握,不仅新闻界理论认识达不到深度,而且报道实践也可能出现一些荒谬的观点。认为新闻只能是媒体过滤的主观事实,把经验事实误认为客观事实,新闻的概念容易走向“唯心化”。既然事实具有真实的刚性,那么记者在发现事实过程中,首先要将“假事实”摒弃在报道之外。可是,现在广泛吹捧的“新闻策划”这玩艺儿,就把那些没有、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实设计出来,实施种种“假事件”的谋略。新闻辩证法的认识论,导引记者进入事实的内在网络,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具备解构事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篇新闻稿从采访到见报,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新闻事实一进头脑“加工厂”,往往会融入新闻发布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是非标准、情感投入、兴趣爱好,对千千万万读者产生影响。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假如报道者的主观倾向与客观事实相脱离,就难免产生新闻偏见。  相似文献   

4.
何贵宝 《新闻窗》2011,(5):76-76
一、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我国的新闻学教科书对新闻大都采用陆定一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这则定义可以看出,所谓新闻应该是一种客观事实,既然是客观事实,那么它必然是真实的、客观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客观事实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5.
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新闻真实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二是对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三是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整体要一致。从哲学的高度看,新闻和真实并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属于主观与客观,新闻的真实性标志着主客观的统一性,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来确定新闻真实性的标准。新闻本性的含义就是真实。它有独特的特性,即真实  相似文献   

6.
体现就是用具体可感的新闻事实,表现抽象的思想观点,寓思想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手法。让受众在接受事实的同时,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事实所包蕴的思想观点。看起来作者似乎在极其客观地记述事实,实际上这些事实是经过作者选择、剪裁、组合等手法处理过的,能够表现特定思想观点的事实。这种以客观事实表现主观倾向的手法,就是用事实说话的手法。 体现,是化抽象为具体事实的艺术,换句话说,是用具体事实,表现主观倾向的艺术。主题思想,主观倾向,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它是从特定的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思想倾向。要让群众理解、接受,必须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客观事实本身不是新闻,而是新闻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认识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其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被称之为一种用事实说话的艺术,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所有新闻工作者必须秉承着对新闻负责的态度,讲究用事实说话的艺术。本文站在一个公安边防部队新闻从业者的角度,结合多年从事基层一线新闻报道的实践,把新闻作为一种说话的艺术,对如何做好新闻的真实报道进行了研究,以期在新闻中保持原有的真实性,真正实现新闻的价值,树立正确的新闻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必须真实。新闻真实主要包括这样几层意思: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要真实可靠;第二,新闻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语言和动作、原因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受新闻媒体所在国家政策、法令、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记者立场、观点、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的影响。记者在报道中选择怎样的事实,从哪个角度反映事实,都会渗透着记者的主观倾向。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国家、不同党派的新闻媒介,虽然都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报道,但却出现各不相同甚至观点完全相反的新闻报道,这就是新闻的倾向性。所谓“纯客观”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许青 《军事记者》2004,(2):58-58
高祥森撰指出。许多批评报道可以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中性操作”并非完全不带主观色彩。它是记在新闻报道中不掺带任何主观褒贬.客观准确反映事实的发生发展真相.记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不偏不倚进行采访写作.让读自己去把握、思考和判断。“中性操作”是让事实去说话.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11.
张鹏 《新闻三昧》2005,(7):56-56
学与新闻之间有着毫无疑问的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新闻又有其特殊性,首先它以字体现事实,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这不同于学可以夸张、可以想象甚至可以编造;其次,新闻事实的发生必须是新近的,这又不同于学可以随意地怀古或是幻想未来。此外,新闻事实只有通过报道,广为人知才成为新闻,并非所有的学描述都可以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离开了真实性,新闻的本质也就不复存在。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事实必须真的发生或存在,有据可查,有证可验;新闻要素必须完全真实,  相似文献   

13.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潘攀 《新闻传播》2006,(10):36-37,39
所谓图表新闻,就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它可以不依附于一定的文字而存在,也不仅仅是文字报道的一种补充、解释,而是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的报道形式,有着完整的新闻性,可以独立地陈述新闻事实。一幅好的图表可以用数字、图案等来表达新闻事实,更加客观地反映事实,起到文字、照片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保军 《新闻传播》2005,(10):20-21
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事实信息,新闻传播者的本职首先是传播事实信息。在传播状态中,新闻(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对新闻事实信息的传播,是对新闻事态变化的符号再现。新闻把客观事实作为本源,把对事实本身面目的呈现作为第一目标,把与事实对象的完全符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6.
刘荃 《新闻知识》2004,(12):35-36
一般认为,客观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所有新闻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具备真实这一素质,以真实作为生命之本,真实性与新闻与生俱来。正是这种客观报道新闻的义务,要求媒介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报道。美国新闻学希伯特指出,新闻的最重要原则可能就是客观性,新闻应当是一个事件的真实报道,其中不包含记的偏见。但如何进行客观的报道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17.
新闻真实性所衡量的是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原貌的吻合程度以及逼真程度。新闻是 人写出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新闻作品整个流程中,新闻的真实性本身就受主观性的制约:新闻是作者根据 客观事实加工制作的,是对事实的报道;纯粹的客观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张婧 《新闻窗》2007,(6):103-104
广播新闻播音工作是一门特殊学科,其特殊之处在于播音员的工作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工作,它是用有声艺术语言进行再创造的新闻工作。有人问,反映新闻事实的新闻节目需要艺术表现手段么?我们说,播音创作过程从感受到表达,从情感的引发到表现,都具有艺术属性。新闻事实的报道是客观真实的,  相似文献   

19.
报道新闻事实既不可主观臆造,也不可有闻必录。既然是事实的报道,就要尊重事实,就要以客观的态度用客观的手法忠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此,不但“真度”在再现中,“深度”也在再现中得到彰显。既然是报道要在大众媒介上刊播,就要尊重新闻规律,就要按刊播要求,对新闻事实在“再现”的基础上加以选择与提炼。如此,事实的面貌与意义都将在事实的提炼中得到呈现。为此,特分析两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冯兴华 《青年记者》2015,(29):10-10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存在。只有客观如实地报道事实或者事件、人物,才能形成真实的报道。新闻之道,在于求真。报道的事实客观、真实,材料可靠、确凿,是新闻最起码的品格。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新闻的真实应该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