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架     
《教育》2012,(12):62-62
在写作中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很包容,就是做错了,也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其实,这个观念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的思维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  相似文献   

2.
听不进去话     
正孩子越来越皮,喜欢我行我素,妈妈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孩子却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到底是孩子听不进去这些道理呢?还是我们说教的方式有问题?对自己长大的肯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很敏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个时候听不进去大人的话很正常。这是他对自己长大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心理鼓励。认知能力的觉醒如果宝宝在自己穿衣服,妈妈见他慢吞吞的,就会说:"我来帮你。"这时候宝宝多半会  相似文献   

3.
孩子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的,是好事。为什么呢?我认为,逆反是孩子对周围事物有了一个判断,对自己有了一个认知,而且拥有了自己主张和想法。试想如果孩子一辈子不逆反,能成长吗?家长不要怕孩子逆反,而是要了解孩子逆反的原因,通过有效的沟通,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在沟通中,家长要能够放下尊严,所谓放下并不是降低到孩子的下面,而是平视孩子,在人格上尊重。就像大人跟两三岁孩子蹲下来说话一样,家长所站的角度变了,沟通起来就会变得顺畅和轻松。否则他总是在仰视你,你总是在俯视他,久了就会产生矛盾和问题。很多家长做过这样的事,当孩子刚要敞开心扉跟你说点什  相似文献   

4.
温柔的力量     
理解是相互沟通的桥梁,能拉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发生过程,再做出处理的决定。要让他觉得老师是在帮助他对事情有所理解,这样一来他会对你更坦诚,对解决问题更有帮助。理解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相信有了我们的细心呵护后,他们会更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小六班     
九、小李叔叔(二)小夕知道了小李叔叔和炮炮的故事后,见到小李叔叔总是笑着说:"终于有个害怕你的了,小李!"炮炮如果故意洒饭,所有的孩子会很小声地对他说:"小李叔叔……"炮炮如果抢了别人的玩具,旁边的孩子会很认真地提醒:"小李叔叔……"要是炮炮实在有不愿吃的东西,他会先看看周围的小朋友,然后把挑出来的食物放在桌子上,这时候是不会有"小李叔叔……"的。  相似文献   

6.
3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会触动你的神经。身为父母的你,肯定有很多兴奋与期待,所以你也会积极地为他的成长做很多事情。但是,作为新手的你也许经验不足,不清楚哪些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孩子3岁前,哪些事情是你不该做的呢?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7.
信任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国家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孩子失去了信任,会失去与别人沟通、学习的机会,不利于自身成长;一个家长失去了孩子对他的信任,会引发许多家庭冲突,家庭教育也变成纸上谈兵。其实很多时候不只是孩子会犯错,当他们拿你的话当“耳旁风”的时候,你是否也反思过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对待?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机会,是不是觉得该让他吃点苦头,让他感觉不好,下次才能长记性,才能表现得更好?麻烦您回忆一下,当您还是孩子的时候,犯了错误,经过老师或父母对您的批评、惩罚之后,您是否认为"啊,老师和父母对我太好了,下次我一定要好好表现"?当你成年以后,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你的伴侣或领导只会不停地批评你、指责你犯的错误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  相似文献   

9.
早晨,很多家长送孩子入园时总是嘱咐我:"李老师,麻烦你多让孩子喝水。"我也总是满口答应:"放心吧。"可每次活动后喝水,孩子们总是不太情愿,喝几口就把杯子放下了。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喝水呢?我一直很苦恼。有一天,洋洋带来了一瓶橙汁。喝水的时候,他就从包里拿出橙汁喝了起来,好几个小朋友眼巴巴地看着他,天天说:"我也想喝饮  相似文献   

10.
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很活泼开朗,但也有一些孩子郁郁寡欢。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是悲观的,悲观心理倾向的形成,更多是受到了后天的影响。有些父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否定性的,譬如:“他是个胆小的孩子,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他是个调皮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如果孩子老是受到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他会觉得自己“很坏”、“很笨”、“很不讨人喜欢”,会觉得“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都是我不好,事情才会这么糟”。孩子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慢慢地就会形成悲观心理。不仅如此,孩子还有可能遭遇一些“不幸”事件,如…  相似文献   

11.
你是不是最怕和孩子一起逛商场,玩具店?他总是纠缠着你买个没完。也许你会想:要是孩子知道大人赚钱不容易,那该多好!更让你头疼的是,你给孩子买的越多,就越会勾起他的购买欲望。"物质小孩"的欲望似乎是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你面对他的"贪得无厌"束手无策……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他们很快就会改掉"贪婪"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表扬过多避免让孩子受到自己期望的束缚。如果孩子总是听到说他“很独特”,那么当他没有耐心收拾房间时就会感觉很不好。如果老是听到说他“聪明极了”,那么当他学习成绩不好时就会感到非常失望。最好对具体的事情提出表扬,例如说“祝贺你算术得了满分”。提问过多质问很难使你的孩子讲心里话。例如总是问在学校怎么样或者课间休息时做些什么,你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孩子,总是算不出4 7等于多少,老师让他扳手指算,他还是算不出。后来,老师给他取了一个绰号:阿笨。下课后,小朋友们都叫他阿笨,孩子很伤心,回家问妈妈,我是不是很笨?妈妈说:"你一点也不笨。"孩子每次考试,总是班里最后一名,班主任总是叹息。  相似文献   

14.
西西信箱     
遵义县泮水中学 洋 洋我从小不在妈妈身边长大 ,所以我觉得很难与她相处 ,而她也处处与我为难。还有弟弟 ,他对我的态度也特别不好 ,我该怎么办 ?洋洋 ,因为你从小不是在妈妈身边长大的 ,所以你和妈妈之间可能沟通不多 ,所以你们之间肯定会有一些误解 ,所以你才会觉得妈妈不喜欢你 ,爱唠叨。我想世界上没有一位母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 ,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得到母亲的爱。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洋洋 ,有的时候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 ,许多事情也许就能相互理解了。如果我是你 ,如果我和母亲面对面的沟通有问题 ,那我会…  相似文献   

15.
吴淡如 《小读者》2013,(5):54-55
亲爱的孩子:前不久,你最喜欢的蓓蓓阿姨很烦恼,因为她姐姐的孩子小志离家出走了。小志是个很棒的孩子,我从他五六岁时就认识他了,他总是一脸笑,很斯文,从来没有大发脾气。他还是个在大人眼中很乖的孩子,很勤快,很愿意帮忙做事惰。看到你的时候,总是很有而}心地逗你玩。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17.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儿能变聪明,不希望孩子变"笨",如果希望孩子聪明,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如何变"笨"的,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让孩子向聪明的方向前进. 孩子变笨三大原因 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父母能够从故事的转述者变身为故事内容的生产者,会让孩子更直接地感受到故事带来的冲击力,也会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你的"在场"。"永远、永远、永远不要背诵晚安故事!"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很重视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不过,大部分的父母还是照着图画书上的文字大声朗读,偶尔会带一些自己的解读与旁白说给孩子听。如果你已经做到了以  相似文献   

19.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跟他保持顺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么多年来,我与两个女儿之间进行过无数次积极的对话,当然也有无数次效果欠佳的谈话,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还是女儿们清楚地知道她们可以随时找妈妈说话。如果你不幸与孩子遇到沟通障碍,你就该适时调整,把谈话拉回正规。  相似文献   

20.
正突然之间,孩子对"屎尿屁"格外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还会说一些听起来很过分的话,让父母尴尬不已。我们应该如何接下这招儿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小可爱"的嘴里突然开始出现"屎尿屁"这种不怎么可爱的词了。如果是一群正好爱上了"屎尿屁"年龄段的小家伙们在一起玩笑打闹,他们会一口一个"臭屎""烂屁股""丢"地说个没完。陌生的小朋友建立友谊通常也用"屎尿屁"作为沟通的媒介,话题的开启经常是这样的话风:"你觉得这个面包像一坨屎吗?""嗯,上面的果酱像你刚刚拉出的臭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