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老子《道德经》为出发点,从其核心概念"道"体现的模糊思维论述开去,集中说明老子哲学中的模糊思维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和对人内心永恒、美好、至善的作用,从而阐释中国哲学的深刻性和模糊性特点,以期能在《道德经》研究方法和角度上有所创新,丰富《道德经》和老子哲学的学术研究,体现中国哲学区别于西方哲学求真求善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老子与《老子》书问题是学术界的一大公案。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老子研究情况作一简单概述。民国时期 ,学者们加强了对《老子》版本的校勘和考订工作。最引人注目的是 ,在“古史辨”学派的推动下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老子年代问题大讨论。在老子思想比较研究和新理论阐述方面 ,学者们也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是自然哲学,发掘老子哲学的生态价值对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湛约翰、阿瑟·韦利和陈荣捷的译本,考察了他们对老子生态哲学核心词:“道”“无为”“观复”“自然”的阐释与翻译。研究发现湛约翰的阐释融合了部分基督教思想,韦利的阐释具有人类学民族志的特色,而陈荣捷更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史和思想史角度阐释。通过分析译者阐释可见,他们大部分情况下能较好地把握和展现老子生态哲学核心词的基本含义,但译者身份不同、所处社会背景不同也使得其译文侧重有所不同。通过对其译文分析发现,译者们综合运用了直译与意译法、语境化释译法、增补翻译法、加注翻译法、音译法等多种翻译方法,以不同方法呈现了老子生态哲学核心词的生态意蕴,不同译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能更好地将老子生态思想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老子之"道"的认知与体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是一部探索宇宙、社会、人生的书.老子之"道"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对于老子之"道",它的提出背景是其认知之前提,涵义考略是其认知之基础,对首句的理解乃是认知之关键.老子之"道"具有"返璞归真"的哲学意境.  相似文献   

5.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荣辱观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并不占主流,但也展示了他对荣辱观的一些看法。老子的荣辱观是与他的哲学观念融合在一起进行阐述的,他的荣辱观要求人们不要太过看重功名利禄,不要太过重视世俗的名誉和尊宠,相反,要懂得亲近自然,做到无为,要懂得保持谦虚谨慎、知足常乐的心态,这样才会使自己真正体会大道,真正"不辱"。  相似文献   

6.
在《老子》中,老子提出了宇宙生成论,并表现出对自然的偏爱。倘从中国古代思想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即以自然说明人文的特点,并具体结合老子哲学观念构建的基本方式来考察,老子的这种偏爱自然的倾向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出老子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产生于两千七百多年以前,西周社会是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老子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一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自《老子》产生后,其流传过程中就变成了被以后的历朝历代的意识形态和学人们肆意篡改和歪曲的对象。还《老子》思想以本来面目,发掘和重新认识这一久远的宝藏,是当今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对老子思想的微言大义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但近一段时间,有人提出:中国无哲学,老子算不上哲学家。本文讨论了老子哲学对人类文明史的伟大贡献,并将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古代哲学作了比较,从而捍卫了中国哲学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陶佳 《培训与研究》2013,(11):59-63
韩非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但其精神却是法家的。在解老以诠法的过程中,韩非论证了法的哲学根基,阐释了法的生成机理、形式特征、运作规律等。同时,韩非解老是为了发挥其法治思想,非真为解老,故而使老子哲学变得更加社会化、法家化。无论是"道"观念的形下学转变,还是"理"概念的提倡,都是韩非以法家精神调和老子哲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老子哲学是政治哲学。老子所关注的对象是社会,而不是自然界。老子的政治哲学包括反对智慧和仁义,无为而治,谨慎地对待战争,主张国与国之间的谦下和友好,“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版本宏富、被大量思想家注解阐发的哲学经典,是思想史上经典化的代表。众多老子注本中,王弼注展现出超然的思想深度与理性精神,一扫前代老学的虚无主义与超验倾向,崭露出《老子》文本广阔的思想视野与强大的解释力,为其经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前代老学文本相对照,王弼的《老子注》更加清晰地呈现了《老子》文本在解释史中的义理化、哲学化转向,并折射出哲学文本经典化的群体过程。  相似文献   

12.
高校管理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现代化的核心是管理观念现代化。管理观念现代化的基础是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精华。老子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能为高校管理现代化源源不断地提供灵感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家哲学中的人性论思想,虽然没有涉及“人性”一词,但确实有较为系统的人性论思想。在返璞归真、复归自然,德行致上、度让为先,知足贵身、制性制欲,贵柔制刚、度善若水四个方面探讨老子的人性论思想,体味老子“道”“德”之人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的老子哲学研究,其话语背景仍是西方哲学,并没有走出西方哲学的套子,老子哲学的民族特色仍然受到遮蔽.具体说来,其缺憾主要表现为:在本体论探讨上,削足适履,机械与现代思想相比附;在人性论研究上,突出差异,看不到儒道仁义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高红 《文教资料》2008,(36):68-69
中国古代对哲学的研究从老子开始拉开了序幕.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教导人无所事事,无欲无求,而是蕴含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朴素的辩证法智慧."无为而治"理念对我们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过程中,如何"作为"以真正让人民满意,具有一定的哲学寓意和借鉴意义:广大公仆要有"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的意识;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道”与“名”的哲学关系贯穿与老子哲学思想的始终.老子哲学对“道”和“名”有深刻的探究.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构建了“道”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名实之辨”的哲学问题,对“道”与“名”的哲学思辨集中体现了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和语言哲学观,其价值对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荣敏 《华章》2011,(27)
老子的《道德经》像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上空.这一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向世人揭示了“道”的本质和体用,从而表达了老子深邃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老子哲学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内涵无疑成为当代青年成长之必备,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教之必需.  相似文献   

18.
西方人了解或认识中国哲学当然主要是靠翻译本。《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历史上有过多种译本。本从哲学要领的术语化及风格两处方面简要地、对比性的对《老子》的三个英译本进行了评论,认为新译本有可能在吸收旧译本的基础上而优越于旧译本。  相似文献   

19.
对策哲学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的对策哲学有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柔、处下、不争、无为是对策哲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还吾老子》一书中,我考证了《老子》是中国第一本站在民本立场上专对侯王说的政治哲学书。《老子》政治哲学的理想社会是和谐社会,也可以说和谐社会是其核心理念。但与我们一般对理想社会的理解不同,《老子》的理想社会不是对未来的设想,而是对已往的追述,也就是说,《老子》认为理想社会在上古时代实际是存在过的。尽管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理想社会存在于史前的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