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诗·大雅·公刘》是人们经常引用的诗篇之一。该诗第五章云:笃公刘!既溥且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幽居允荒。  相似文献   

2.
入境·品情·悟理·审美──朗读在古诗教学中的多重功能唐春良(江苏省泰兴市新市中心小学)朗读是语是活动,也是情感活动,还是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发挥朗读的多重功能,指导学生进行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可更生动地入诗中境,品诗中情,悟诗中理,并从中受到...  相似文献   

3.
豳国辨     
豳国辨张耀民一、题解在姬周的发展前期,从尧、舜及夏、商到周武王灭殷,有史可据的大体经历了“后稷居邰”、“公刘居豳”、“太王作周”等三个阶段,约千二百年。本文所要辩析的就是“公刘居豳”的阶段。此段即《诗经·国风》中十五国之一的豳国,或曰“诗豳”。就是说...  相似文献   

4.
夕阳一词,始见于《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所谓“度其夕阳”,是说开辟山的西侧,以扩大种植的土地.“夕阳”,本指山的西侧,这是因为山的西侧为西下的太阳光所投射的缘故,故《尔雅》云:“山西日夕阳.”《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日之夕”,即太阳落山之时,故牛羊下山归家.可见,夕阳原先只不过表示日在山之西侧即傍晚之意.  相似文献   

5.
理句·绘境·悟情颍上县城关回民小学米山诗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诗的内容的钻研体会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去欣赏那一幅幅的佳图美景,从而达到陶情冶性、提高审美思维能力的目的。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咬文嚼字”绘境悟情对古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影响着对全...  相似文献   

6.
《诗经·卫风·有狐》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从字词理解、服饰制度及历史史实出发重新认识《诗经·卫风·有狐》一诗,阐明此诗乃是古代大臣忧国之作。  相似文献   

7.
自主·自觉·自省·自立——《诗经·卫风·氓》意蕴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卫风·氓》是久经传诵的名篇,也是所谓“弃妇诗”的代表作。透过此诗女主人公的自叙之言,对其内涵意蕴作新的探掘,揭示其不同于其他“弃妇诗”的鲜明特色,即婚恋的自主、女性的自觉、理性的自省、人格的自立。这是此诗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略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8.
~~《诗·小雅·我行其野》作者及创作意图@王涧泓$伊犁师范学院中文系!新疆 伊宁 835000~~~~~~  相似文献   

9.
漫议赋·比·兴李宪生赋、比、兴最早出自《周礼》和《毛诗序》。《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但何谓赋、比、兴都没给以说明。唐孔颖达《毛诗...  相似文献   

10.
《七月》:周族的农业史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豳风·七月》是《诗经》中一首十分特别的诗,因而它有一系列的难解之谜.本文从土家族史诗《摆手歌·农业劳动歌》入手,获得一种理解《七月》的新的理论视角:农事诗是东方农业民族农业开创史诗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七月》当与《公刘》同一机杼,当是周人在豳地时以农业兴国的历史的记述,它应当是周人农业史诗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七月》的一系列难解之谜都容易理解了.  相似文献   

11.
《易·讼》反映西周初年有争财的官司。讼属民事,有民事才有完全意义的诉讼观念,这是法律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法的发展与完备。西周的法制建立在礼与刑的基础上,礼强调秩序与道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又强调等级与安分,实质上是人治。  相似文献   

12.
《诗经·召南·驺虞》是关于保护动物的一首诗,它反映了我国先民很早就具备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诗经·齐风·鸡鸣》一传之主旨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做了大量的训诂考证。以诗论诗之法,意欲推翻占今学者的传统旧说。文章认为,“鸡鸣”一诗不是歌颂“贤妃”和统治阶级君臣的“上朝”诗,而是猎人在黎明会猎前与妻子的对话,形成一首生动活泼的民歌。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2,(Z5)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阳货》)可见,多读一点诗多了解一点诗多学一点诗是受益匪浅的。它可以帮助你感知世界,抒发感情,提高认识,增强能力。鉴于此,我们向广大初中生推荐《课外名篇·诗歌卷》(初中版)这本书。除了上述原因,我们推荐这本书还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名家主编。本书的全部篇章是由著名作家王安忆、梁晓声选定的。作为名家,他们对文学作品有着特殊的鉴别力,知道哪一些作品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作用大一点,因而…  相似文献   

15.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诗旨之又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博简诗论》第26件简文的探讨,结合《诗经·桧风·隰有苌楚》的内容,综合诸家说解,考求诗旨。提出此诗含有"得而媒之"之意,并证之以文献,说明这种诗旨的理解是符合诗意及当时风俗的。  相似文献   

16.
《诗·豳风·七月》是一首颇负盛名的现实主义诗篇,它真实、朴素、具体地叙述了西周前期豳地的农事生活,以一幅幅白描的画面反映了农奴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此诗的第三章写农奴由春到秋的桑织之事,与第二章写春天女子采桑采蘩的内容不相重复,在此章中用很多诗句来写对桑树的管理与培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一样源远流长.虽说《尚书·尧典》“诗言志”云云,将诗歌观念的发生推到远古时代,实不可信,但在商周之际及至西周、春秋时代,却是的确出现了,有《尚书》里年代可靠的《金滕》(文中有“于后公乃为诗之诒王”之语)和《诗·大雅》(“诗”字出现于《卷阿》、《崧高》之中)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18.
阿列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83——1945)是前苏联最卓越的无产阶级作家之一。 阿·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是从象征派的文学阵地上起步的。1907年初,俄国象征派文艺周刊《光芒》的创刊号上,发表了署名“阿列克赛·尼·托尔斯泰伯爵”的一首小诗《咏乳蘑》。时隔不久,他的《抒情诗集》也在它们的帮助下出版问世。从此,他便涉足于梅列日科夫斯基——吉比乌斯的文艺沙龙。他厕身于象征派的文学  相似文献   

19.
(括弧内依次为期数、页码) ,特稿* 周济部长纵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二’‘”·‘’‘·”.········,·······……本刊记者(2·封二) 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添砖加瓦 ······························……本刊记者(2·封三) 周济部长陈小娅副部长到人教社考察指导工作 ””’、””二“t’二’··、·············,…本刊记者(2·3) 周济部长陈小娅副部长考察人教社纪实 ‘’.”’“””’‘·’·“‘’二’······……本刊记者(3·封二)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  相似文献   

20.
《诗经·秦风·无衣》是描写战争题材的作品,后人对其写作旨意看法相异。本文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战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