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本人采写的人物消息《红云村出了个名扬联合国的青年农民》,除被本报评为一等奖外,还先后荣获益阳市年度新闻一等奖,湖南省地市报一等奖、“我与湖北科技报”征文优秀奖、全国妇女报刊二等奖、中国地市报一等奖、中国科技新闻三等奖。奖次不算高,但稿件给我的启示很多。 乐于同普通人交朋结友 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作为党的喉舌,记者  相似文献   

2.
做记者二十多年,作为重要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虽然写了不少,有的还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有的获得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一对亲兄弟两个状元郎》),近8000字篇幅的《益民之歌》发表后,还被江苏省淮剧团改编成六幕大型淮剧上演。但时过境迂之后,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物通讯么,人物通讯就应该这样采写么?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信息     
全国地市报第四届好新闻评选揭晓1989年度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定评委员会,于7月21日在京召开第四届好新闻定评会。评出消息:一等奖12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55篇;通讯:一等奖20篇、二等奖39篇、三等奖43篇;深度报道:一等奖10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言论: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1篇、  相似文献   

4.
人物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新闻记者必经的途径,是砥砺记者功夫的磨刀石。人物采访的成败或深浅,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与采访者的能力、用心程度及采访对象的配合默契与否等密切相关。笔者担任过十多年通讯员与二十多年专业记者,采访过大量人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方方面面,当中不乏明星名人,更多的是三教九流的草根人士。多篇人物通讯与特写获得全国优秀副刊作品奖、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在第四届中国地市报好新闻评选中,我同曾鸣同志合作采写的人物通讯《他走进深山麻风病院》被评为一等奖。记得此文被《湖北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后,我们和文中的主人公都不断接到读者打来的电话及热情洋溢的书信,赞扬湖北省房县麻风病院主治医师皮乐银的高尚医德。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的这旬名言虽是对文艺创作而言的,但对新闻写作,特别是人物通讯的写作,也不无一定的指导意义。读了一九八四年获省一等奖的人物通讯《受聘前后》——记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新任经理王步美,能给我们许  相似文献   

7.
我们办报的人,天天编新闻,自己有没有新闻呢?说真的,我们衢州日报就冒出过一桩大新闻:青年记者严红枫参加“中国青年记者访日代表团”出访日本了。全国300多家地市报,这次只有他一人参加。这新闻一传开,大家都感到严红枫太幸运了。自1987年以来,严红枫的新闻作品年年获奖。其中《两位承包者失败的启示》获第三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通衢道上的丑闻》获第四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王普党”》获第五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郑重“声明”的背后》获1987年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平平淡淡最是真》获1991年浙江省教育好新闻奖……面对  相似文献   

8.
人物通讯是一种真实、及时地报道先进人物的事迹,并深刻揭示他们精神境界的新闻文体。 真实,是人物通讯的“生命”,也是对人物通讯作者的基本要求。 那么,人物通讯怎样才能使它有“生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我以为,必须做到不夸张,不溢美,既入情又入理,方能令人可信可亲。 在1991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选中,我与他人合作的人物通讯《女儿情》荣获一等奖。获此殊荣,始料未及。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篇通讯除了  相似文献   

9.
一则比新闻事件发生时间晚了一个多月,又被其它媒体广为报道过的“旧闻”,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接连获得了山东省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这是发表在2002年12月28日《聊城日报》的消息《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初裁胜诉》参加评奖爆出的冷门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新闻     
在1988年度好新闻评选中,延安报的通讯《汽车,拖着火龙奔驰》(作者艾庆伟王天乐)在相继获得陕西省和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后,又获全国地市报好新闻特等奖。(薛)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党报的人物通讯也是这样。但许多人物通讯,尤其是对典型人物的报道,明明是对真实人物真实事迹的真实反映,我们阅读起来,却常常没有真实感,甚至觉得虚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诗歌好坏有一个重要的标准,他说陶渊明、苏东坡的诗好,一个最重要标准就是不隔。这里的不隔,其实也就是真实感和贴近性,好的诗句令人如临其境。好的人物通讯也一样,不会令读者有隔膜感和虚假感。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信息     
1989年度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定评委员会,于7月21日在京召开第四届好新闻定评会。评出消息:一等奖12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55篇;通讯:一等奖20篇,二等奖39篇,三等奖43篇;深度报道:一等奖10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言论: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1篇、三等奖17篇。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主办、广西玉林日报社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2001年度)6月下旬揭晓。本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共有28个省(区)的312家报社选送作品2365件,分消息、通讯、言论、读者来信、照片、美术、版面和标题,有1602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76件、二等奖543件、三等奖496件、好版面177块、好标题210件。又讯:中国地市报第二届新闻论文、论著奖6月18日在襄樊评出。全国有186家地市报选送新闻论文1093篇,论著31部,定评出论文一等奖78件、二等奖413件、三等奖333件…  相似文献   

14.
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同源而流异,有所区别。也许是因为都着重写人的缘故,这三者之间却往往有些瓜葛不清。现在经常发现一种搭错线的现象:人物通讯向报告文学靠拢;报告文学则撇开“报告”,写成人物传记。我们不反对体裁之间可以相互为用,取长补短。问题是离开了基本要求去求他方之长,势必颠倒关系,弄得不好反而取了人之短又扬不了己之长。因此,看到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上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作品,不论是记者写的,还是文学家写的,都必须绝对地遵守完全真实的原则,不容许有一点儿虚构,不能搞任何“合理想象”。目前失实的报告文学在报纸上时有出现,读者很有意见,以至怀疑报纸的宣传的可靠性。这就影响了应有的宣传效果,损害了党报的声誉,削弱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对于这种背离真实性原则的不正之风,应该下决心刹往,不可等闲视之。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属于新闻的范畴。新闻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真实。因此,这种报告文学与新闻的其他形式,如消息、通讯和特写等一样,必须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为描写对象。报告文学区别于新闻的其他形式之点,主要的只是更着重于运用艺术加工的手段,即运用文学语言和形象思维等,去表现所要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可以虚构,可以“合理想象”的。但是,有的同志认为,既然报告文学要进行艺术加工,而虚构正是艺术加工的手段,那末报告文学也是可以虚构的。这是对艺术加工的一种误解。虚构只是艺术加工的手段之一,进行艺术加工并不是一定非要虚构不可。报告文学的作者完全可以不用虚构,而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笔法等,描写情景,刻画人物,充分地施展其艺术加工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笔者原为地、市报记者,近几年相继离开报界,但“改行未敢忘笔耕”,并一直关注着地市报的发展。今年贵刊开展如何办好地市报的征文讨论,想借此谈谈一孔之见。现在,一些地市报在日常发稿中,不是报道一些大企业,就是报道“有实权”的部门,要不就是报道财大气粗的万元户。今天为某厂长树碑立传(发长篇通讯或不论不类的报告文学),明天为某些万元户歌功颂德(也多是署名文章),后天为某些企业的产品叫好称  相似文献   

17.
笔者原为地、市报记者,近几年相继离开报界,但“改行未敢忘笔耕”,并一直关注着地市报的发展。今年贵刊开展如何办好地市报的征文讨论,想借此谈谈一孔之见。现在,一些地市报在日常发稿中,不是报道一些大企业,就是报道“有实权”的部门,要不就是报道财大气粗的万元户。今天为某厂长树碑立传(发长篇通讯或不论不类的报告文学),明天为某些万元户歌功颂德(也多是署名文章),后天为某些企业的产品叫好称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人物”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报纸上人物新闻(消息)多起来了,刊物上探讨人物新闻问题的文章也多起来了,于是,“新闻人物”这个问题也就提出来了。过去,我们在运用人物报道的形式方面,偏重于人物通讯、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等等。在介绍经验、研究业务的文章中,若论及人物,都不用“新  相似文献   

19.
我与赵博生合写的千字通讯《国旗飘扬在农家小院》,先后获 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县市报二等奖、陕西县市报一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4个大奖后,又被陕西省记协推荐参加当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说,报告文学和通讯是有本质区别的。报告文学这个词儿的主语是文学,报告只是它的定语;而通讯不折不扣地是新闻。既然报告文学是文学,这就决定了它允许想像,因为想像是文学的翅膀,不允许想像是谁也写不出文学来的,不管是什么文学。也就是说,报告文学允许在细节上虚构;而通讯必须绝对真实。如此说来,报告文学和通讯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可谓泾渭分明。可在实际上,在写作实践中要把二者严格区别开来并不那么容易。首先,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