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这就要改变教师逐段串讲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我们的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始于生疑,终于释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自学存疑,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课前主动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诱发他们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前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提供自学实践的机会。新课开始,鼓励学生自由地、积极地读书,扫除字词障碍,圈画出自己认  相似文献   

3.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学生只有自己在读中感悟。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标新立异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学生把书读熟,读出疑惑,要凸显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将所教课文和学生学过的同体裁,同作者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要在学生读得不好处点拨,在重难点处引导。如此细微的朗读指导,为学生学习语文奠定了情感与方法的双重基础。  相似文献   

5.
阅读课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文字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阅读课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自主地读,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课文感悟文章,并实现自动的内化,这就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导"很大程度体现在组织指导学生的读。指导学生读书要避免走入"死读、硬背"的怪圈,避免学生在读中将其思维发展定死、礓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贯彻《课程标准》中读的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悟意,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现行语文教材中编排大量的自读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自读课文中"议""品"结合,提高个人语文综合素养,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具体探究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的对策,以此帮助学生的语文自读课文取得更高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一、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要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精神的落实,基础是自主,关键也是自主。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就必须把教学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过程,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读书,整体感知,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  相似文献   

9.
《嘱咐》一课 ,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期望 ,读懂蕴涵在朴实言行中的母爱。如何让学生从“无声”处悟到言外之意 ?一、自主朗读 ,感受“无声”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使他们自主地、充分地去读书 ,兴味盎然地去读书 ,在读书活动中体味“无声”之意 ,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节时 ,出示句子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 ,再指导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呢?我在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 ,引导学生读中探究 ,读中感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 ,把握探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读准读通、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或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关键词“全神贯注”作为研究主题。二、精读课文 ,领悟研究策略。1 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动作的句子画出来 ,再用心体会。”(学生读、画、想。)…  相似文献   

11.
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指导学习方法的人越来越多了,譬如课内自读课,教师一般都要在学生自读之前花几分钟时间讲一讲自读本篇或同类课文的方法与步骤。这自然是好现象,比起单纯灌输知识来,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但阅读方法(推而广之,也包括学习方法)有多种,你讲的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是否适合课文,也颇可讲究。笔者一次看到一位教过多年书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五步读书法”——审题、读文、加  相似文献   

12.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读物,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帮助学生读好重点和关键段落;指导学生读过渡段和关联词;列出读书要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编制对比表,指导学生读课本,即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13.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与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读书 ,让学生带着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走向教师。师生共同探索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 ,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疑是一种创新教育思想的体现。不久前 ,在杭州大学礼堂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了《曼谷的小象》一课 ,展示了“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这样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值得我们鉴赏和学习。支老师是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呢?一、让学生主动地去读书教学伊始 ,支老师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用读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多读课文 ,把读书的权利还…  相似文献   

16.
一、学法回顾平时我们学习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山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能体会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一读,画一画,边读边想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二、自读课文,感悟探究(一)欣赏山中雨声,学习第二段。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在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4人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①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请学生模拟远处雨声及近处雨声,体会雨声的变化。练读,师生评议。②引导体会句子:飘飘洒洒的雨丝是…  相似文献   

17.
第九册《威尼斯的小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课文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思路:小艇的重要作用→小艇的样子→坐在舱内的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威尼斯人离不开小艇。怎样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在读书活动中探索求知(课文写什么)求得(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呢?笔者通过创设读书、思考、讨论的活动情境,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利用课文提供的阅读材料,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到阅读理解过程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又让学生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中形成了会自读、会自悟、会自得的技能。 一、启发学生自…  相似文献   

18.
周一贯 《江西教育》2002,(10):25-25,26
实施研究性阅读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要的可行性策略。虽然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实行接受性学习还是实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但研究性学习更大的实施空间还是在深读课文阶段。即摒弃教师逐段地串问串讲的传统模式,代之以一种新的模式:在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的坚实基础上,提炼出一两个足以覆盖全文,具有穿透力的研读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并组织课堂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在解读课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在于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教师指导好小学生的朗读小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扫除知识障碍,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一是指导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二是读课文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切不可让学生读上一遍就草草收兵,让读书仅仅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课文之美,读出语言之美,读出生活之美。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一味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杨锋 《现代教学》2013,(3):52-53
教师应注重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以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学生可以运用讲读课上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新的语境中去自我检测、自主解读、学会思辨。学生通过学习自读课文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中可以逐步摆脱依赖性,养成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习惯并形成问题意识,进而开展对问题的探究,加上教师的适时介入,有利于实现思维的突破。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如何呢?对于白读课文教学的态度,目前有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完全不讲,由于它存在于“考纲”之外,教师习惯让学生回家随意阅读,效果如何,无法知晓;二是教师把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同等对待,细讲、精讲不进行区分,不仅让学生失去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