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作品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丰富可释性和深刻意蕴的黑孩形象.本文试从生命体验与精神内化,梦幻世界与愿望满足,爱情体验与无意识几个方面浅析黑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曾经说过,哲学产生于惊异。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星辰、太阳和天空的景象",这就驱使我们去考察宇宙,由此便产生了哲学。儿童初临人世,精神世界还没有先入之见,周围的一切甚至他本身都是那样的陌生、新奇、不可思议,这很容易使他对一切产生惊异:"这是什么?那是什  相似文献   

3.
光与雾     
光问雾:"你为何要带来一团迷雾?"雾回答:"我想把整个世界的眼睛都蒙蔽,让生灵知道这个世界是我的。"光问道:"效果如何呢?"雾回答:"结果这个世界把我的眼睛都蒙蔽了,我连自己都看不清。"光说:"我与你恰恰相反,我让整个世界擦亮眼睛,敞开心扉,让生灵都看清自己,了解别人,让他们都觉得这个世界是他的,也是我的。"雾问道:"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小说发表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在小说里面,莫言成功的塑造了"黑孩"这一形象,在学界引起了一阵广泛讨论。本文将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故事中的典型意象"黄麻地"、"红萝卜"以及"眼睛"作出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将世界理念作为他进行共和革命"建设新中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他主张"吸收世界文化","兼取众长,益以创新";他倡导驰骤"世界经济之场",振兴实业,又力戒"以欧美为鉴",谋求社会"均等发展",表现出一种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意识的文化整合思想。孙中山的世界理念,对当今中国"和平崛起",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无疑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尹勇  王倩倩 《八小时以外》2012,(12):110-113
关注郎朗,不是因为他是"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他天才的一面早已令世人瞩目。他是"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这件极具意义的事,他正在做。往日荣光LANGLANG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郎朗是把古典音乐推广至现代生活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活世界理论,一个人只有在摆脱了特殊世界的限制之后,才能真正进入无成见的、不先入为主的普遍世界。若依据这一理论视域重新考察教师的世界,由于受到各自境域与习惯的局限,教师在判断和行动时首先依赖其特殊世界,藉着自然态度去决定如何行动。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克服自身境域的局限,或许能开启他在此境域中的重新判断与行动的可能性空间,并可能让自己"被唤醒",他的世界也将因此显现奇迹了,他也能够成功地驾驭其整个生活。  相似文献   

8.
小恍 《小学时代》2013,(12):2-2
猫眼中的世界究竟什么样?为什么它们看人总是爱理不理,是不是在它们眼中,人类都是小矮子呢?之前,研究人员曾研究过鱼和乌的眼睛所看到的奇特世界。这次,终于轮到猫咪了。最近,艺术家尼科拉伊·拉姆进行了一项实验,佩戴猫眼视觉装置,亲自去观察分析人类和猫的视觉世界存在的差异。他发现猫咪都是"近视眼",只能看到  相似文献   

9.
陈鹏 《小学时代》2015,(Z1):38-39
在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有不少小动物天生眼神不太好,看不清东西。但是,不用担心它们每天都撞得鼻青脸肿!为了生存,下面这几位动物会使出"绝招",用耳朵替代眼睛。也许有一天,它们都会进化成"千里耳"昵!蝙蝠——最早发现的"以耳朵引路"的动物人们最早发现用耳朵替代眼睛的动物是蝙蝠。1793年,意大利一位生理学家偶然发现,双目失明的蝙蝠同视力正常的蝙蝠一样能飞行觅食。他十分惊讶,将这只失明的蝙蝠带到一间黑暗的房间,蝙蝠依然能自由地飞行和转弯。生理学家突发奇想,要不……堵住它的耳朵试试?这一堵  相似文献   

10.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1.
对于教学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另寻他途,且不同观点各有其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之所以让人争论不休,主要是因为不同学者对"回归"和"生活世界"的理解不一,而且有的研究者在探讨这一问题过程中还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和理想教学的建构.其实,对于教学而言,重要的不是争论它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而是认识到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特殊生活,是"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2.
似乎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钢琴大师们都是拥有金色头发、蓝色眼睛的西方人,但是一个年轻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世人的看法,很多西方人也不得不赞叹:"原来东方人也是很会弹钢琴的。"这个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年轻人就是新一代的钢琴王子—郎朗。他,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一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中国的莫扎特"。他创造了许多"第一",堪称世界乐坛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3.
正诗人说:"上帝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在我看来,光明之中,除却光明本身相对黑暗所具有的色彩之外,还有着除黑眼睛之外的蓝眼睛、绿眼睛,亦都能看见缤纷的色彩。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光明,认识世界,这从来都是源自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求知欲所致。选择"看"似乎自然而然,然而"看"是否真能有所"见",以及所"见"的多少和真实与否,总难以轻易界定。①  相似文献   

14.
神心情不好,不满人间的美好,于是向人间降下各种灾难和罪恶。一位年轻人发现世界的丑恶是神的行为后,怒发冲冠,他不断地指责神的胡闹。神不胜其烦,想要改变这个年轻人的看法,便劝慰他道:"年轻人,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说完,神就给年轻人换了一双眼睛。年轻人得到这双眼睛之后,放眼四望,惊叹世界的美好,他为自己对神的指责而羞愧不已,接连向神道歉,并赞叹神的功  相似文献   

15.
妈妈,我走了,你们不要难过,不要悲伤,我的眼睛还在看着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叫张鹏的男孩的墓志铭。他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因为肝癌而去世。在他去世两天后,他的眼角膜被移植到两个孩子的眼睛里。因为他的行为,之后,陆续有百例眼角膜捐献,许多双眼睛由此重新获得光明。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书籍《山海经》中,有一位神仙刑天能够"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也就是说刑天能够用乳头当眼睛看世界。现在,也有人能够用舌头当眼睛看世界。这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神话传说,而是事实。英国一名在伊拉克战场受伤失明的士兵卢德伯格,已经能够通过舌头看到周围的环境。卢德伯格是一位英国人,今年24岁,他本来是个可以通过眼睛看世界的健康人。不幸的是,他于2007年参与了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南部大城巴斯拉打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要准确判断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必须有科学依据,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世界各种力量的新的分化组合以及时代的主题等因素判断,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继续发展。多极化被单极化所"阻断"、"耗散",单极等于"一超伴X强",世界向"非极化"、"无极化"方向发展等说法,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应当看到,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但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贡献?目前社会上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其实,创造"最优标准",培育"精英人才";勇担"人类使命",挑战"人类未知";造就"顶尖大师",贡献"原创性成果";夯实"基础研究",追求"开拓性发展";张扬"大学之道",哺育人类精神情怀,这些才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应有贡献"或"应有价值".应当说,21世纪,中国研究型大学能不能在"实质性贡献"方面达到以上的"应有高度",这确实是中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夸美纽斯在儿童研究与儿童教育领域的工作是开拓性的,西方近现代儿童观念与教育观念的确立得益于夸美纽斯的奠基性工作。《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专门为年幼儿童编写的一本入门教材,它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以事物的自然进程与儿童内在自然性发展为基本线索,揭示出不同于传统儿童观念的"新儿童",具体表现为夸美纽斯对儿童观念的"破"与"立",即由"成人的"转向"儿童的";其次是他对儿童研究的推进,论述了自然的儿童与儿童的自然教育;最后他力图证实儿童在世界中的位置,即从"消极的弱小者"到"积极的重建者"。这就需要今日之儿童教育研究回到"夸美纽斯",寻求儿童与儿童教育学发生的近现代源头。  相似文献   

20.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是怎样界定的?教育是怎样"回归"生活世界的?胡塞尔、哈贝马斯等教育家对"生活世界"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要正确理解"回归",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与生活相互统一,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