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分析比较了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在研究杆件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进一步认识并正确应用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化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将材料力学课程中用力法正则方程求解超静定结构的理论应有限元法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开发设计了自行车车圈结构实验装置,为本科生开设出“工程结构电测应力分析”教学实验。测试了在钢丝预紧力为零时车圈的受力与形变,并用材料力学简化模型与有限元法对该结构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得结果吻合良好。该新型力学实验平台适用于培养学生选用力学实验、理论和计算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工程力学》是一门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作为一名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尤其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写出来供同仁参考。 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工程力学分两部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的学习重点为静力学,即学习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和物体平衡的一般规律;材料力学研究工程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工程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和基本运算方法,应用合理的假定、严密的推理方法,应…  相似文献   

4.
《轴向拉压变形内力》一节,是材料力学教学部分的重点难点内容。搞清楚内力的概念及计算,对本章节及后续章节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内力的概念内力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研究材料力学四种基本变形时都要对内力进行分析。讲解时应注意以下五点:1、物体因外力而变形,材料内部颗粒之间位置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就是内力。2、内力是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形式成对出现的。3、不同的外力产生不同的内力。轴向拉压时的内力称为轴为。4、内力随外力增加而增加,但有一定程充,到达某一极限时就会引起构件破坏,因而内力与构件强度是密切相关的。5、材料力学中内力不同于理论力学中内力的概念。前者是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后者则是在讨论物体系统的平衡时,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于物体系统这个整体来说,是内力,但对于某一个物体来说,就属于外力了。二、截面法的运用截面法是材料力学中求内力的普遍的、基本的方法,各章中均会运用到,因而是重点。用截面法求内力按截开、代替、平衡三个步骤进行。其中第二个步骤即代替的具体过程是: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弃去另一部分,将弃去部分对研究对象的作用以截面上的内力(力或力偶)来代替,画出其受...  相似文献   

5.
“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理论力学"作为工科院校的技术基础课,是连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电动力学"机械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的桥梁,是工科学生教育过程中由基础理论教育向工程实际教育的重要转折点,"理论力学"在工程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理论力学"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它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适合开展跨学科教学。文章将寻找"理论力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而开展跨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6.
科学计算是当代工科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电算化训练引入材料力学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加宽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从繁琐的公式推演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力学建模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掌握科学计算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山东科技大学基础力学创新实践环节引入材料力学电算训练的案例设计思路及实践情况,为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水力学》是一门密切联系水利水电实际工程技术的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众所同知,水力学属于古典力学的范畴.要学好《水力学》并应用水力学原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就必须有较好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基础.对学过《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水工、水电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水力学》比较轻松;然而对没有  相似文献   

8.
学习建筑力学(上)课程是为了研究各种建筑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及承载能力,从而初步掌握解决建筑工程中简单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复习时静力学部分以物体的受力分析、简单平面平衡问题求解及简单平面桁架杆件内力计算为重点;材料力学部分以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及应用、平面图形几何性质的简单计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学是土木工程各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理论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材料力学的教学现状,从教学次序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手段的改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材料力学的教学改革探索,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避免重复教学结构力学是工民建专业三大力学之一,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其中一些理论和公式的推导都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作为理论基础的。它与这两门力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都用了一定的篇幅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材料力学实验是高校工科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建筑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材料力学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为例,探讨针对不同专业,基于YDD-1多功能试验机的弯扭组合材料力学实验的不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教学中,采用"顾后式"的理论力学教学方案和"瞻前式"的材料力学教学方案,对两门课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计算的要求,全面表示某一物体(或物体系统)受力情况的力学简图,称为该物体(或物体系统)的受力图。理论力学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要求:“能将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本课程讲授范围的力学模型,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进行受力分析,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并能正确地画出受力图(包括考虑摩擦力的情况)。”因此正确地画好受力图是对物体(或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的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材料力学实验内容的改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在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中引入新型材料来测试其力学性能,引导学生把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具体的材料,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材料力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实验竞赛,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加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的吸引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理论力学是电大土建类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由于它涉及较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有其自身的一套解题方法,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学习理论力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同学们能运用力学基础知识结合其它有关课程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任务之二,就是为学习后继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理论力学研究的内容仅在古典力学范围内,只能解释机械运动的现象。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相对力学  相似文献   

16.
学校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课程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服务。工程力学作为工程技术的基础课程,如何为培养(?)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如何深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仅就工程力学教材建议谈些看法。 一、明确教材的针对性,以工程构件为重点 工程力学教材从五十年代初沿用前苏联的教材体系,至今没有实质性的改进。现行教材包括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不同教材只是根据学时的多寡和专业的需求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内容进行一些删节取舍、重新组合。因此没学过力学的人认为,工程力学与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不同的力学课程;学过的人则觉得工程力学就是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综合物。探讨一下这几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会理顺我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们在材料力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在校学生认为材料力学解题不如理论力学灵活多变,尤其是材料的前半部分內容比较简单?杓坪涂蒲腥嗽比捶从?他们在校时固体力学基础知识学得少了。看来,“材料力学教学质量要提高”是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教学体系的改革、教材建设和师资水平的提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下分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理论力学是电大机械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由于它涉及较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有其自身的一套解题方法,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一方面要使同学们能运用力学基础知识结合其它有关知识,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就是为学习后继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电测法是一种测定材料力学性能,并可对受力构件进行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在材料力学实验和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实践,将电测法引入材料力学实验,使学生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应用,同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20.
《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受力物体和物体系统的机械运动、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分析的固体力学。其主要内容通常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等固体力学的内容。一般来说,与其它力学相比,《工程力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基本内容,尤其是基本公式的理论推导比较繁杂;二是教学计划学时数比较少,一般是用一门力学的教学时数去完成两到三门力学的教学任务。这就给任课教学的教和学生的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果忽视上述两上特点,继续坚持“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播,而不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和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势必严重影响《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