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史全球化运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史的勃兴已经引起国际史坛的广泛瞩目。但过去其影响基本限于世界史学科范围内,而近来,“全球史观”在美国竟波及“美国本土史”的研究,以至形成“美国史全球化运动”(movement of globalizing American history)。这一动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本文即对这场运动的来龙去脉略作梳理,并说明其学术旨趣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世界历史发展具有整体的联系性、相关性,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非常重要;但世界通史及全球史的研究,需要以断代史、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门史以及诸多具体方向研究为基础。世界历史的发展可以表现出整体的一致性;但更多地则表现出个体差异性。世界史学科要承担起认识世界、继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应在大力培养学科建设所需要的“通才”的同时,重视诸多研究方向上各类“专才”的培养,进而为我国世界史学科整体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环境史开创了世界史新的领域,搭建起一条由传统全球视野向更宏大叙事的生态环境视野的世界史编纂方法的演进路径.二十世纪下半叶,人类步入“生态学时代”,一方面全球史学家突破传统世界史体系,将生态史作为全球史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另一方面环境史家关注“跨越国界”的生物圈,以世界史作为研究范围,两种研究取向的结合使得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成为世界史编纂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全球史的勃兴已经引起国际史坛的广泛瞩目。但过去其影响基本限于世界史学科范围内,而近来,“全球史观”在美国竞波及“美国本土史”的研究,以至形成“美国史全球化运动”(movement of globalizing American history)。这一动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本文即对这场运动的来龙去脉略作梳理,并说明其学术旨趣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备考复习中,学生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全球史是不是就是世界史?”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全球史和tU:界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不完全等同。一、全球史与世界史的区别钱乘旦先生认为:关于世界史的定义,向来有两种理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进入美国主导的“世界市场”,美国化的“全球史”学也适时进入我国走向开放的学术和教育空间。就史学视域而言,“全球史”与“世界史”并无不同,决定性的差异在于用怎样的政治观念看待整个人类的经历。“全球史”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世界大同主义”的产物,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世界公民”意识。一旦“全球史”成为我国大学的世界史教学内容,我们的年轻人丧失“中国意识”就是迟早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全球史虽然在国际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全球史观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方法论,把它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相提并论确实不很妥当。世界史的研究方法有必要借鉴全球史学者的一些方法论,但全球史不能代替世界史。西方文明是一个既有惊人创造力又有惊人破坏力的文明,它的成就和灾难都是一些“牵动世界全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事件”。在世界史的编纂中,用科学发展观重点阐述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绝不是“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问题》2007,(1):85-85
11月18日,“祝贺王养冲先生百岁华诞暨世界史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华东师大隆重举行。来自本市各高校、社会科学院和北京、浙江等地的学者,以及华东师大、上海市社联、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等领导同志近百人聚集一堂,为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耆宿人瑞王养冲先生庆贺百岁寿诞。王养冲先生是我国史学界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在法国史、西方思想史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退休后仍被公推为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先生也是华东师大世界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为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及史学人才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今年,王先生因其在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大学世界史学科现有历史学本科、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世界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自主增设有"全球学"交叉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国际留学生的"全球学研究""中国学研究""国际关系与外交"全英文硕士、博士项目,世界史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2015年入选上海市高原学科(Ⅰ类)本学科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史学科在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中,经历了在称谓上从"西洋史"到"世界史"的转变。这种转变以1952年院系调整为划分点,其背后更伴随着相关学科建制的变化,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西洋史"到"世界史"的称谓变化,及隐含其中的中国学者对世界史学科的不同认识,既反映了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近现代中国史学不断走向世界的学术视野。考察从"西洋史"到"世界史"的转变过程,对理解世界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建设当今的世界史学科体系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是与汤因比《历史研究》齐名的世界史经典著作。《全球通史》中的历史地理叙述和历史地图均贯穿全书,在内容上占有相当分量。书中相关理论的提出亦多将历史地理作为依据之一。这充分反映了历史地理因素在《全球通史》以及该书所表达的“全球史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周谷城是20世纪卓有成就的革命家和学者,他对史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不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即“历史完形论”,为史学研究开创了新理论、新思路、新理念,而且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成为史学研究的两座丰碑。周谷城还以大量的史学著作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史学教育中,为中国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史学英才。  相似文献   

13.
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逐渐走向了一体化的进程,各地区间的交流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从狭隘的以西欧为中心的论点而渐次着眼于全球的背景之下,去探讨世界各个地区的交流与互动,全球化与一体化成为了时代潮流。文章从不同时期对世界史的研究来论述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的发展及其各个时期所具有的特征,从而展示全球史观对于现代史学研究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乃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的历史。不是历史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历史。历史也需要我们去延续,延续历史的根本意义还是在于当下和未来。我们应该改变物化的历史观,拉近历史与当下生命的联系。历史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的教育,而成为提升个人主体性,提升生命中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情怀的教育。正是生命化的历史与历史教育,使我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大量的史籍、史料足以建构"建文史学"的命题.所谓建文史学,就是明清以来人们对建文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包括建文书法、建文史观、建文历史建构、建文史籍的编撰等几个方面.建文史学的发展和明清历史的脉动息息相关,在不同阶段,建文书法及建文史观均有变化,而建文史则更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认真研究建文史学的发展历程,既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建文史研究的需要,也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把握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高校当代世界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世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视野下,当代世界史教学如何将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依赖的时代特征呈现出来,树立全球史观或全球化史观十分必要。从跨文化的互动角度梳理重点与难点,注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并把世界现状这一最新当代史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利用多边教学档案,通过史料的相互佐证得出新结论也是当代世界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同时,电脑网络技术的发达也为教师引导下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倡导“全球历史观”,公正地评价了世界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的文明,注重世界各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有力地批判了“西欧中心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史学价值。他的《当代史导论》出色地贯彻了其“全球史观”思想,其论述为之后人们编纂全球通史和文明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中文专业一门应用理论学科,长期以来所使用的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与学科性质不相符合,而且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有违先进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点,是变革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史观”是国内外史学理论界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全球史观”不仅反映了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具有明确的时代性,而且突破“欧洲中心论”的束缚,重新建构世界现代史体系;不仅重视世界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关注历史的横向发展,而且强调科学革命的重要性,注重科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同时,“全球史观”所建立的全新的、开放性的思维也有利于克服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论易代修史     
易代修史是中国史学史上一种重要而极富政治意涵的史学现象,而历代的“正史”修撰正是这种现象及其意涵的典型表现。它从班固断代为史开端,中经唐代官修正史的型塑,最后形成了易代修史的规制和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它呈现出三种趋向,即从私修走向官修、从个人修史走向集体修史、从追求“成一家之言”到突出皇权正统。易代修史除了存一代之史、正一代得失的旨趣之外,还注重为易代之际的文化秩序构建历史观念基础,从对治统和道统谱系的书写之中完成易代阐释,建立新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