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先让幼儿尝试,再指导或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让幼儿得到正确的知识、经验,避免让幼儿出现错误。其实,先让幼儿尝试,不管成功与否,教师再指导或参与,会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愿望。在“六·一”前夕,我让孩子们画一幅“全世界小朋友庆六·一”的命题合作画。结果孩子们第一次失败了。因为,当我把一张大纸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画笔画开了。当我把他们画好的画展示出来时,问题出现了:画纸的中间一片空白,小朋友的画全在画纸的四周,要看清楚每个小朋友的作品,则需把画纸转过来,转过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经过…  相似文献   

2.
尾巴丢了     
今天我教了小朋友一个新游戏“捉尾巴”。我拿着用纸条做的“尾巴”向幼儿交待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孩子们听了又蹦又跳地高兴极了。我发给每个幼儿一条“尾巴”给他们别在裤子后面。当他们看到每个小朋友的屁股后面都拖着一条“尾巴”时,笑得前仰后合。  相似文献   

3.
情况分析: 幼儿喜欢画人物,但是不太会画人物的各种姿态。在中班我们就用“活动人”(用硬纸或其他材料制成人体的四肢、头颈等,再组合成人体,连接部分能活动)教幼儿画人物的姿态。目前班上有四分之一的幼儿能画出人物正面侧面的一般动态,画面布局合理,想象力丰富,富有童趣;有半数以上的幼儿借助“活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让幼儿画主题意愿画,因为它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春节刚过去,趁着小朋友对节日印象还深的时候,我让他们画一幅“愉快的春节”主题意愿画。“假期小朋友一定过得很愉快,你们能不能把在春节里看到的新鲜事画出来呢?”我的话音刚落,有的小朋友就手握彩色笔在纸上“大刀阔斧”地画了起来,有的蹙眉托腮地凝思。哦,他是在回忆节日里最高兴、最有趣的一件事呢! 我巡视了每个小朋友的画,发现有些幼儿画了又画,直到画面填满为止,缺乏主题。这是因为幼儿时期具有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的特点,他们的想象常依赖成人言语的描述。于是,我启发小朋友:想想春节干了些什么,春节时爸爸妈妈带你去什么地方玩了?这样,小朋友意愿画的主题趋  相似文献   

5.
情况分析 针对我班幼儿作画时画面内容比较一般的情况,我们设计了“线条想象画”系列活动,以此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创作,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因为全班幼儿绘画、想象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给予他们不同的要求和指导。“乱线想象画”是其中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6.
锯末是最常见的木材下脚料。我在美工教学中,用锯末教幼儿作画,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前,我先找来锯末,用细筛子将杂质和较粗的部分筛去,把细的部分用广告色染上各种颜色,晾干,按不同的颜色分别放在小盒子和小盆子里。在作画前,我先将锯末发给每个幼儿,并为幼儿准备了事先复印好的一轮廓画和胶水、棉签等材料。作画时,要求幼  相似文献   

7.
刚毕业时,我分配到一所农村幼儿园,教的是大班。开学不久,一次我让幼儿自由绘画,但所有幼儿画的却是同样的内容:一间农村的房子,房子一边是一棵苹果树,另一边是一个幼儿在做操。我的心一下缩紧了,这是我小时侯画的呀,现在的大班幼儿还在画这个?我顺手拿了一盆花放在讲台上,说:“小朋友,我们今天画这个好吗?”他们都摇头,说:“我不会画。”有的说:“老师,你画在黑板上吧。我们可以跟着你画。”我感到非常震撼,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本人从几年来在美术课实践教学中的探索,谈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幼儿美术作品的讲评一直是我感到最难把握的。幼儿作画时处于安静状态,讲评使孩子活跃了起来。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老师则应该既满足孩子情绪情感的需要,又达到引导孩子发展的目的。我上了一堂美术课“添画大熊猫”。在作画的过程中,幼儿很专注,都按要求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但讲评时,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对评价自己的作品感兴趣,而对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漠不关心。尽管我提醒幼儿  相似文献   

9.
实践告诉我,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教儿歌,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在教《粗心的小画家》时,我按儿歌内容,画了这样几幅画:(见下图。)课上,我请小朋友认一认这是些什么动物?观察了一会儿,小朋友都嚷起来了:“老师,画错了!画错了!”小朋友一一指正后,我就告诉他们:“这都是丁丁小朋友画的。他对别人把口夸,说他什么东西都会画。可是,八条腿的螃蟹他  相似文献   

10.
蔡婷婷 《江苏教育》2005,(2B):24-25
我经常观察小朋友的作画过程和他们的作品,发现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都喜欢画太阳。常常发现他们一拿到绘画纸,首先会想到在纸的上部画上“太阳”“云朵”等等。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小朋友在绘画时加上一定的背景,很多小朋友也会选择画“太阳”“云朵”。更让人奇怪的是他们表现的太阳往往都是一个模式的,连位置都是很统一的,大部分小朋友画在画面的偏左面。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2让幼儿用已学过的不同物体形象,自由地表现人物的五官及面部表情,画出有趣的脸谱。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活动准备1画好娃娃头的轮廓并发给每个幼儿一张。2范样两个、泡沫板、小黑板、剪子、小筐子、各种拼贴物体、粉笔。3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想象。组织幼儿随意坐在地毯上,围在老师的周围。1提问:“小朋友都转过身来,互相看看,仔细瞧瞧,你们的小伙伴长的什么样?脸上有什么?”2“小朋友看看、说说你…  相似文献   

12.
内容与要求 1.幼儿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及小朋友在冬天里的活动。 2.能按照讲述内容画出小朋友活动时的各种姿态并剪贴,巩固沿边缘剪的技能。 3.培养幼儿不怕冷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有关冬天的大背景图片一张,小朋友锻炼身体的图片若干张;幼儿人手一张纸、一盒水彩笔、剪刀、浆糊;绳、圈、球等体育用具若干。  相似文献   

13.
给孩子们讲述故事“龟免赛跑”后,我让他们来画一画这个故事,我给大家示范了龟和兔的各种动态后,让他们练习作画(自由添画背景)。不一会儿,有位小朋友大叫起来:"老师,汪明杰乱画!"我走过去一看:汪明杰既没有画兔子也没有画乌龟,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最爱画画,只要一拿到笔,他们就画个不停,而且喜欢边画边自言自语。绘画是幼儿的形象语言,是幼儿表现思想、表达感情的一种形式。所以,在布置活动室时,我们设置了一个美术角。在美术角里,有各种纸张、图形、彩笔、剪刀、橡皮泥、浆糊等。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生活经验,大胆地创作,并绘声绘色地讲述。刘晓星小朋友画了一幅《我为妈妈捶背》讲给大家听:“晚上吃完了饭,我和妈妈看电视。妈妈说她腰痛、背痛,我给妈妈捶背。你看我使劲捶,妈妈的背就不痛了。”赵爽小朋友画了  相似文献   

15.
一、风景写生能激发幼儿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我园地处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附近,一眼望去,西湖美景尽收眼底。但要从美景中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至能面对实景作画,则非易事。我从写生一棵树、一座桥开始,由浅入深地示范讲解,耐心地启发诱导,让他们慢慢地掌握了写生的基本要求,懂得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就画出不同的画面。随着写生次数的增加,孩子们画出了白堤上的一株杨柳一棵桃,“新新”饭店的三种不同造型的楼顶,放鹤亭、九曲桥等,孩子们为自己的成功欢呼,绘画兴趣骤增。有个小朋友说:“写生以后,我越来越觉得杭州更美了。”还有个小朋友说:“我以前不喜欢画画,现在觉得画画真有趣,白堤都到我的纸上了。”孩子们会经常三五成群地坐在湖边聚精会神地画呀画,俨然像个小画家。  相似文献   

16.
在大班的一次教学活动中,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自纸,请孩子们以“我的幸福”为题画一幅画。按常理,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生活不可谓不幸福,想必孩子们能画可画的“幸福”该会多么的多姿多彩!可出乎意料的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们竟纷纷嚷着说他们不幸福,自然是画不出来的。这是中央电视台的某个栏目播出的真实一幕,不免令人惊愕。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水墨画教学中我以我的一些教学实例来谈谈,如何发挥教师的“杠杆”作用。 一、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 当幼儿的感知觉得到满足时才能激发他们浓厚的作画兴趣,所以,在水墨画意愿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自己对作画内容和画法的选择;在水墨画临摹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心理活动和意愿;在水墨画创作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朱静怡 《早期教育》2001,(21):36-36
记得有一次组织小班幼儿游戏,我把糖果作为奖品发给每个幼儿,所有孩子都把糖放人口中,只有潘慰小朋友把糖放进了口袋。她说:“我要拿回家和妈妈分着吃。”离园时,潘慰家长告诉我,他们平时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有物分享,包括对家中的保姆。  相似文献   

19.
幼儿临摹画是模仿范画作画,幼儿写生画是照着实物作画,即让幼儿面对特定物体或场景,通过观察,把看到的形状特征画下来。幼儿写生画的对象以数量少、形状特征明显为宜。写生画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引导幼儿观察写生对象,分析形状特征,示范重点写生对象的作画步骤和描绘方法,然后把示范画拿走,不让幼儿临摹,而要求看着实物作画,能画得“有点像”。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添加有关内容。例如写生“挂着的一串葡萄”,要求在画好一串葡萄基础上,添加藤、叶、葡萄以及蝴蝶、蜻蜓等。又如画“一个花坛和种着的花草”,要求画好花坛花草后添加树、房子、小动物、人等。因为幼儿写生,也还有着想像作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得集     
为帮助幼儿画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动态,我特地用废纸盒和线为每个幼儿做了一个可以灵活转动的纸人。作画之前,先让幼儿摆弄活动人,仔细观察动作时人体关节的变化,然后再作画。幼儿画人物时就不再拘泥于老师的范例了,作品中人物形象丰富,造型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