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诺族的《阿嫫腰白》是一个创世神话,由多个神话母题融合而成却又浑然一体,融合了女神母题、水生母题、卵生母题、化生母题、洪水母题和葫芦母题。这些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独具基诺族民族个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2.
《妈勒访天边》的故事是在"动物潜水取土造地"类型神话的最后一个母题——"巡视"母题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也就是说,"动物潜水取土造地"型神话中的"巡视"母题是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3.
对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所蕴含的母题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分析研究,并尝试性地归纳出几类与英雄有关的母题——关于英雄诞生、成长的母题、关于英雄助手的母题、关于英雄结义的母题、关于美丽贤淑妻子们的母题以及坏父亲的母题等。通过对这些母题的分析研究,为这一领域的史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提及葫芦,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与美国有什么关联。实际上,葫芦文化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于1937年就成立了葫芦协会,距今已有70多年。美国葫芦爱好者数量庞大,以至葫芦原料市场也欣欣向荣。全美国每年有20个~30个全国性的葫芦节和葫芦博览会,几乎每月都有两三个大型葫芦活动,活动上有葫芦器乐表演、工艺培训、艺术交流、主题比赛等。而这些精彩的活动与美国悠久的葫芦文化和葫芦协会密不可分。美国葫芦协会的会员大都是中老年人。他们追逐的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和一份心灵美  相似文献   

5.
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家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两者的互映互动延续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学母题为基点,将百年中国文学置于“家园皈依意识与追寻母题”、“男权制文明与审父母题”、“重返母体与失乐园母题”、“宗法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家族至上观念与复仇母题”等五种文化母题之下进行审视,是《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对百年中国家族文学精神特征的精妙勾勒。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歌充斥着壮族人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壮族民歌曲目繁多,许多经典之作更是口耳相传历经百年而不缀。这一方面是壮族人喜歌爱唱的民族特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与壮族歌圩这一特定的传统习俗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壮族歌圩是一个审美与仪式的复合体,作为审美活动的壮族歌圩让人们在欣赏那清透美妙的歌声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作为仪式活动的壮族歌圩让人们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圣化与神秘感。壮族歌圩具有审美与仪式的双重属性,审美与仪式在此活动中相互结合在一起,互为特性,因此深入研究壮族歌圩的审美仪式化与仪式审美化对于正确解读壮族歌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中的诸多原型与母题蕴藏着整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明生命力与魅力的强大基因。而莎剧经典之经典《哈姆雷特》,若是从原型分析的视角来看,或也可谓是一出“重演神话”的好戏。该剧再现了古希腊神话原型中的杀子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和追寻母题,这也是该剧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无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学的新变和超越不仅是在价值理念、话语模式、审美理想之上,而且是具体到题材领域、创作方法和文体形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开创。而在题材领域的新创之中,童年母题的出现和兴起无疑是一个极富意味的现象。与家族母题、乡土母题、爱情母题相比,童年母题似乎显得比较冷清和平淡,但是若从纯粹的文学现象来讲,她与上述母题相比则更富新意和开创性价值。综观现代文学童年母题的创作,虽然若隐若现、浓淡不一,但却贯穿于现代文学发展的始终。在众多对童年母题进行过创作的作家中,萧红无疑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位。关于萧红创作和童年经验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不少研究者已经进行过一些探讨。本文力图将萧红的童年母题作品放在现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审视,以求更全面圆融地理解童年母题在萧红创作历程与整个女性文学书写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世界民间神话中的葫芦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洲、美洲、非洲各地均流传着古老的葫芦神话。通过比较分析世界不同地域的葫芦神话的异同点,揭示了葫芦神话的文化意义与葫芦文化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文本中,母题通常是那些极能激发人想象力的媒介单位并被加以识别.母题既是修辞手段,又是修辞手段构置在作品的具体表现.一般母题与个别文化母题间的区别,也是从美学和诗学角度对文学母题作以评价的出发点.基本母题可理解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常量,基本的新母题中极少真正创造之作.应在原型和个别文化母题中给文化和文学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