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胡毓骅 《寻根》2012,(4):116-120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这是胡适写的《希望》诗,现在成了歌曲《兰花草》的歌词。胡适从山中来,这山中就是皖南徽州绩溪的上庄。上庄位于绩溪县的西部,西接黄山区(原太平县),北与旌德县交界,南与歙县毗邻,距黄山风景区的直线距离仅20多公里;是一个一村邻四县的村庄。1996年,上庄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相似文献   

2.
汤用彤学术交往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一介 《中国文化》2004,(21):145-153
汤用彤与胡适。在《胡适日记》中多处记有胡适先生与用彤先生之来往,我在《汤用彤与胡适(一)(二)》(刊于《中国哲学史》杂志,2002年第四期)中用了一部分,这里对未录部分再补录于下,并作些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3.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因积极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提倡白话文,并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对中国近代文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秋柳》诗是他一生极其钟爱的诗篇,从他早年上海求学、留学美国、任教北大再到为抗日而至美国从事外交活动几个时期,其生活和思想是与《秋柳》息息相关的,这是与胡适喜爱道家思想并深受道家影响分不开的。胡适思想的演变轨迹可从胡适对《秋柳》诗的创作、修改及其种种诠释中寻绎出来。笔者认为,胡适《秋柳》诗中的“西风”喻其生活逆境或当时社会反动黑暗势力,与“西化”思想没有关系,诗中的“秋柳”也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意象。本文遵循知人论世的诠释原则,力图在特定社会一历史进程中理解胡适《秋柳》的主旨,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并澄清有关误解。  相似文献   

5.
胡适留美7载,人在美国时却以首倡白话文在国内名声大噪,但据曾在胡适家中住过的石原皋说,真正使胡适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还是以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打下基础”。可见,胡适是以《中国哲学史大纲》为基点,在自己的专业学术领域内建立了稳固的地位,但这也并不预示着《大纲》及其所应用的实验主义方法在民国学术界的尝试是一次成功的范例,因为在褒扬声的背后诸多学者也发表了对其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有些学者的质疑和批评声还相当激烈。  相似文献   

6.
姚志远 《寻根》2021,(2):130-132
一 据《绩溪仙石周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记载,绩溪周氏的始祖为唐歙州刺史周垚,其先世由庐江迁于饶州鄱阳.唐僖宗中和年间,周垚为躲避战乱迁居绩溪虎头山,是为一世祖,遂名始迁地曰周坑.周垚生三子,曰固、国、囦,周固迁小路口,周国仍居周坑,周囦迁东北乡之竹里,始分三支.  相似文献   

7.
汪伟强 《寻根》2022,(4):62-63
<正>在今天的安徽绩溪县城西门外三里,有一座古桥名为“来苏桥”。坊间传闻,此桥是时任绩溪县县令的苏辙,为迎接自南海而来的哥哥苏轼而建造的,历代《绩溪县志》也都采用此种说法。那么,来苏桥是否真的是为苏轼所建,苏轼是否到访过这座小城呢?笔者通过查阅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年谱及绩溪先贤汪泽的《绩溪县重修桥梁碑》《来苏桥重修记》,并结合田野实地调查,初步整理了苏轼与来苏桥的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8.
胡毓骅 《寻根》2003,(1):108-114
徽墨是我国的“文房四宝”之一,历来受到文人骚客和达官显贵的青睐。在徽墨业中,“胡开文”是我国近代一家闻名中外的老店,至今已有近240年的历史。现在“胡开文”三个字几乎成了徽墨的代称,“胡开文”的名号遍及徽墨的故乡—原徽州地区诸县,其墨则遍及海内外。但是“胡开文”不是人名,而是墨业的店名。“胡开文”墨业的创始人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上庄村也是胡适的故里)的胡天注。据《上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天注公,驰赠奉直大夫,名在丰,字柱臣……生于乾隆壬戌年(1742年)六月二十七日未时,故于嘉庆戊辰年(1808年)十…  相似文献   

9.
正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先生在《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册)、《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和《江藩集》三种著作中,基本上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江藩的各种记载,正如漆先生在"笺释缘起与后记"中所说的:"我想在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的研究方面,以后的学者,可以对拙著正讹纠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在资料的获取方面,要想有更多新的发现,我想将会是很困难的了。"(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  相似文献   

10.
李雪涛 《寻根》2008,(2):26-30
2006年6月至9月,我在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做了近4个月的访学,汉学系图书馆收藏颇丰的民国学术期刊使我对那一时期德国汉学与中国学术的互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当时执西文汉学牛耳地位之《华裔学志》,  相似文献   

11.
容忍     
容忍沈小兰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胡适先生,小时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当然很──反动。像《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一双小小的、自私的眼睛,富家子弟,挥手千金。无知的误解,留下了心酸的可笑。乃至读了《胡适自传》,便不由自主地感动,不是因为一代大学...  相似文献   

12.
任重 《寻根》2005,(2):104-107
众所周知,《独立评论》是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众文化精英所创办的、发行全国各地乃至欧、美、日、德等国家和地区的刊物,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对于这本刊物,世人只知道有胡适,其台下人物黎昔非先生则至今仍鲜为人知。黎昔非于1932年4月应胡适之邀出任《独立评论》的经理人,直至1937年7月25日最后一期《独立评论》出版之后,于7月27日离开北平,与《独立评论》相始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肖谢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先后有江藩《国朝(清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要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近代学术作出新的研究,确实有一定...  相似文献   

14.
胡毓骅 《寻根》2008,(2):104-110
龙川(大坑口)位于皖南绩溪县瀛洲乡中部,古称龙川。据(《龙川胡氏宗谱》记载:龙川始祖胡焱,原居山东青州濮阳(今属河南),东晋大兴元年(318年),敕封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晋元帝南下,镇守歙州。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资格     
程汉 《东方文化》2001,(2):119-120
胡适在《学革命的结胎时期》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钟先生主张汉字字母化,胡适对此主张颇不能接受,于是多次表示(强调)这位钟先生没有资格谈汉字改革,却以为赵元任可以考察这一问题。汉字是否应字母化,这里暂且不论,且说  相似文献   

16.
季蒙 《东方文化》2000,(4):123-124
1958年,胡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就是重印《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又提到他与冯友兰关于老子年代问题的争论,其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话,全引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刘纳 《东方文化》2003,(4):28-32
在《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里,存有一些写信人不愿公之于众的信件。例如,1919年陶孟和致胡适信,由于讲了一个姓傅的人“据云品学皆无”之类的坏话,曾嘱收信人“读后请焚之”。而收信人胡适并未按照写信的要求“焚之”,却保存了下来,与  相似文献   

18.
徽州绩溪     
胡毓骅 《寻根》2004,(1):125-130
绩溪,是皖南古徽州的六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之一。全县人口仅18万。宋代绩溪县令苏辙曾有诗云:“指点县城如手大。”  相似文献   

19.
论《太平经》中的儒家思想龙晦道教在古代号称"杂而多端",作为道教最重要的经典《太平经》,经王明先生加以整理后,为它写的《合校序》文中,也说《太平经》"全部内容多而且杂,杂而不纯"。王先生从宇宙观、认识论、社会思想三方面举出《太平经》里"自相矛盾的言论...  相似文献   

20.
《周易》的兵法姜国柱自古以来,《周易》就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和称颂,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影响百代。本文只就《周易》的兵法,作粗浅探析,以就教于方家。综观《周易》的兵法,主要有以下诸端。一、兵为大事,重战习武人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