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神奇的造物主孕育了无数的名山胜水,雄峙于中国江西上饶地区境内的三清山,就是大自然精雕细刻的一件艺术杰作。三清山原名少华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似道教鼻祖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而得名,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2.
郊游散记     
柴鱼 《生态文化》2002,(2):47-49
“五·一”长假让许许多多的人穿梭于大江南北或世界各地,尽情领略名山胜景,遗文古迹,异国风光。 我不愿加入到这人流如涌的旅游大潮中去,约了几位老同学择了风高气爽的“黄道吉日”——立夏这一天,去看京郊大地。看什么,心里没谱儿,就觉得轻轻松松地敞开心怀,抛开都市的喧闹,远离拥挤的车水马龙,让双脚实实在在地踩在松软的黄土地上,享受走在“田间小路”上的舒心与惬  相似文献   

3.
九华山坐落在安徽南部,东倚太平湖,南眺黄山,西邻贵池,北临长江,方圆120公里,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以佛教化和山岳型自然景观为特色,千姿百态的群峰如芙蓉出水,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是古往今来海内外信士、游人、学向往的胜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钟爱名山大川,吟咏过的名山就有庐山、六盘山、井冈山等。毛泽东也特别钟情杭州西湖山水,曾写了两首歌咏西湖名山的诗《五云山》和《看山》。《看山》系毛泽东登北高峰而作,现在北高峰上一大胜景就是为此所立的诗碑亭。诗曰:  相似文献   

5.
道教信仰与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刘守华道教的信仰与追求什么是道教?可以说至今尚无一个十分确切为各方所完全认同的定义。按照我的理解,道教学说的中心就是对“道”的信仰与探求。“道者,虚无之至真,变化之玄伎也”。道家把天地人视为一体,着力探求贯串其中的道,认...  相似文献   

6.
6月12日,正当龙虎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关键时刻,我专程赶到这方道都仙府、丹霞精华、崖墓大观的“三绝”宝地采访。作为江西老表,2008年7月,在三清山申遗的关键时刻,我曾受邀与全国数十位作家一起登山采风,著文《人间仙境三清山》为故乡胜景申遗造势。  相似文献   

7.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8.
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核心景区71平方公里,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清山历经14亿年地质巨变,造化出了世界上罕见的自然景观: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它是稀有植物的王国,野生动物的天堂,是都市人休闲度假、观光揽胜的胜地。 三清山既是鄱阳湖第一大水系信江之源,又是钱塘江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被誉为“江南第一仙峰”,它“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一代理学大师朱熹曾在三清山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23日,世界遗产颁发证书仪式在北京举行,新一批五种中国的世界遗产出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份名单里,最醒目的无疑是被称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  相似文献   

10.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这样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家安家落户自然不乏理由。然而,在多数西方人的眼里,这个亚洲巨星仍然是遥远未知的,人们可以列举的也只有中国的几个少数历史事件而已,如马可波罗的游记或毛泽东的“化大革命”……。对其它外国人来说,中国最吸引人的还有各色美食;而对我来说则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中国的万里长城,或去看看神秘的紫禁城以及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宝兵马俑。  相似文献   

12.
终南山怀古     
细雨如丝,天色如铅,看不清远处的终南山。据说从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在此修行后,终南山成为道教名山。其实,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就在这里祭祀过太乙神。历代隐士结庐终南者不在少数,这里距京城仅40公里,由隐士而成朝臣颇为便捷,唐代重臣卢藏用即从终南而入朝廷。当时颇受皇帝器重的高道司马承祯固辞还天台山(浙江境内),卢曾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司马对曰:“以仆观之,乃仕官捷径耳。”卢面有惭色。从此“终南捷径”之典流传下来,用以讽刺那些以隐求名捞官的假清高行径。  相似文献   

13.
在群峦叠蟑、碧波万顷的大森林里,有一幢黄墙红瓦的俄式小木屋,依山傍水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时而有人出入,时而有马嘶鸣,时而有鸟儿飞过,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幅西洋油画,静谧而精美。您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森林旅游去处吧?听我告诉您,这是一个叫做“吉落部”的森林警察外站,三十年前我就曾工作生活在那里。那里撒下过我青春的汗水,播种过我理想的种子,我把“吉落部”外站看做是我人生旅途的第一个出发之地。  相似文献   

14.
有一首歌唱道:“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我觉得夸张。他老人家从来就没有来过大兴安岭。 老人家没有来过大兴安岭,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有很多人对大兴安岭了解得不全面,因为大兴安岭实在是太大了!由于工作原因应该说我对大兴安岭了解得相对多些。这里的东南西北,19个林业局还有众多林场基本我都去过了。  相似文献   

15.
岭南第一名山——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北纬23度,东经112度,因其完整保存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从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相似文献   

16.
由国内一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于日前结束,评选出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贡嘎山、西藏珠穆朗玛峰、云南梅里雪山、安徽黄山、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新疆乔戈里峰、西藏冈仁波齐峰、山东泰山、四川峨眉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而一些自古闻名的“老牌”名山如华山、庐山等却因景区过度开发、人为破坏严重等原因遗憾落榜。众所周知,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因此,旅游开发成为很多地方发展经济的手段。然而,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管理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的现象。结果造成一些旅游资源浪费、退化,一些景区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发生生态系统失衡的情况。如湖南张家界等地曾因无序开发被联合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委员会警告。适当地旅游开发与赢利是必要的,它可以反过来促进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但是必须看到,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开发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适时而为,适度而为。过度和超载的开发行为,虽然在一个时期可能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看,却是对旅游资源的掠夺,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如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问题,如周庄、敦...  相似文献   

17.
龙年说龙     
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所以古人常用龙来形容杰出的人或事物。(《三国志》写诸葛亮“龙骧虎视”,是赞扬他有雄才大略;《世说新语》谓嵇康“龙章凤姿”,是赞美他相貌出众。“龙吟虎啸”形容人声音宏亮;“龙行虎步”形容人步履矫健;“龙飞凤舞”、“龙筋凤髓”常用来形容书法之精妙。“龙争虎斗”则用来形容战争或体育比赛的激烈。  相似文献   

18.
荣格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格与道教[美国]托马斯科施著朱冶华译李亦雄校“荣格与道教”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课题。荣格[CarlGustavJung]的一生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但由于他本人从未间断地警告西方人勿被任何一种东方思想所左右,以至人们往往没有认识到这种影响。然而,许...  相似文献   

19.
郭江龙 《文化学刊》2012,(6):181-183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演变至明代,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宋代士人好谈心性,讲究义理之学;清代学者则黜虚崇实,重考据之学。明代处于学术理念全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中间,在学术发展理路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明代史学的研习可探清自唐宋以来学术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可达“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谢国桢云,“有明一代,史学最盛,若焦骇之《献征录》、王世贞之《四部稿》、何乔远之《名山藏》、郑晓之《吾学编》,恢弘典则,蔚为巨观。”而清代以降,学者对明代史学甚为贬低,尤以四库馆臣之流。厚诬明人,多有訾议,但闻明人史著,多有“明人恣纵之习,多涉疏舛”之语,诸如此议不可谓持平之论。  相似文献   

20.
提起苹果,人们无不熟悉最普通不过:圆胖红润带着喜幸,香气诱人酸甜多汁,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都很高。光是对它的赞誉顺口溜就有一大串:“饭后吃苹果,老头赛小伙”;“每天吃苹果,医生远离我;一天吃一个苹果,疾病不找我”。人称“大夫第一药”,不但有“全科医生”之美誉,还有“全方位健康水果”雅号。可见苹果不光是人们喜吃不厌的水果,还是药材、医生、国内外公认防病保健佳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