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许慎的《说文解字》无不体现出古人在解读汉字过程中所展现的智慧以及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智慧。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问世后,引起了学界对这部经典汉字解读著作的研究,这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古人在解读汉字过程中所展现的智慧以及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智慧,可见一斑。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中国汉字学的开拓者,时人称之为"五  相似文献   

2.
王敏 《大观周刊》2010,(41):30-31
汉字有语言流长的历史,很多发展至今看似无关的汉字,其实在早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本文选取了“等”、“候”、“待”、“俟”、“徯”这几个字的进行字义分析。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义项一一等候、等待。通过查阅许慎的《说文解字》、王力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汉语小词典》等辞书,来粗略地探讨这一组字的字义。  相似文献   

3.
汉字之最     
▲最早的汉字是3000年前的甲骨文。▲汉字的造字方法最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归为6种,名六书:指事、象形、声形、会意、转注、假借。▲汉字的字体最多,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字数最多,《康熙字典》共收47035字(不包括1995个古字),《辞海》共收单字14872个,现有6万多,通用的也有六七千个,常用字3000左右。▲汉字笔画最少的字是“一”、“乙”。▲汉字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汉字中9笔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11.1%,其次是10笔字和8笔字。▲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  相似文献   

4.
王佩 《档案管理》2005,(6):92-92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正是盖住[睛的头巾。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我是文化人,原来是在…  相似文献   

5.
涂建国 《图书馆》1989,(3):25-28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从汉字形体结构出发,依据“六书”的原则,编著了《说文解字》一书,把九干三百五十三个汉字系统摄于五百四十部首之下,开创了中国字书部首排检法的先河。《说文解字》是按小篆字形分析字义,取首归部的,小篆能较好地反映造字原理,因此《说文解字》的“据形系联”实际上就是按义归部。其后,辽时僧人行均撰《龙龛手鉴》,它的部首次序以“平上去入”四声为排列次序。金人韩孝彦撰《四声篇海》按三十六个字母顺序排列,每部又以字的笔画多少排列次第。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字书所采用的部首制,功用主要在于分析字根,只便于研究,并不便于一般人检索。  相似文献   

6.
从《说文解字》到现代汉字,部首字数量由540部减少到201部。本文系统考察了《说文解字》部首字消失的情况,发现在汉字简化过程中,由于部首合并、混形、变异以及从属字消失等原因,导致大量部首字消失,从而导致汉字进一步记号化。  相似文献   

7.
许春颖 《出版广角》2018,(13):74-76,90
许慎在《说文解字》自序中写道:"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书中多处标注"阙"字,自成体例.现存《说文解字》中的阙疑问题前人没有深入研究,文章从传世文献及出土古文字材料出发,对《说文解字》阙疑问题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8.
奉晓政 《兰台世界》2013,(12):21-22
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玉部”字作为研究的对象,介绍了《说文解字》中所记录的玉的名称、种类、用途以及特性,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汉字来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展现我国古代发达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9.
许慎(约58—约147年) 文字是探讨和交流学术的基础,做学问须从掌握文字开始。清代学者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辞也,所以成辞者字也。必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通其道。”东汉许慎编辑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若要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史哲等学问,就必须研读《说文解字》。从编辑史的角度看,它是我国字书的先河,为后世编辑字典词典奠立了始基,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一部百科奇书,后世历代学者由于不熟悉辩证思维方法,因而没有采用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看待它,也就未能发现隐藏于《说文解字》一书中的汉字构形理论体系。以系统方法对六种汉字构形原理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象形法是用自然手法记录实物;指事法是靠主观意识表达器用;会意法是借客观场景描述情理;形声法是凭事物形貌据形归并;转注法是依实物种属分门别类;假借法是照语言之间音依声寻字。汉字六书构形系统在语言心理学原理指导下,建构了一个各自以物、事、意、形、质、音为核心的周密完备的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痴"关于"痴"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它的意思应该近于一种生理现象。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它是"不慧也",《说文解字系传》中说是"神思不足"之病,而关于"痴"字的意义演变,周汝昌先生在《点评红楼·说痴》一文中,开篇就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著。共30卷,收19353篆字(小篆为主),是我国最早解释字义的字典。慎字叔重,博通经籍,被称“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创怍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成稿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历时二十二年,为许慎生平心血之作。但经过数百年辗转传写,叉经唐李阳冰篡改,以至错误遗脱,违反本真。  相似文献   

13.
刘向是第一个把校对称为“校雠”并对之作出界定的。刘向在当时那么多可选用的汉字中,为什么偏偏选中“校雠”二字?我认为,对此二字所以情有独钟,不排除下述因素,即刘向在校书中对此有特殊的感情体验。根据是:从文字学角度看,校与雠都是形声兼会意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只提到它们是形声字。这不够全面。我的理解是:“校”的偏旁“交”不但是声符也是意符,它与另一意符“木”会意,即木相交会意为枷、桎梏等刑具。木制刑具就是校的本义。《易·噬嗑》中有“屡校灭趾”、“何(通荷,去声)校灭耳”句,这里的“校”,显系刑具。又,武当山东麓现存的“迁校  相似文献   

14.
由于汉字使用历史悠久,积累起来的字很多……那么汉字到底有多少呢?从古今一些字书中,可以看出一个大概: 《说文解字》收9353字《字林》收12824字《玉篇》(今本)收22700余字  相似文献   

15.
汉字之美     
古人对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的书籍是周公所作的《尔雅》,这本书与秦代李斯的《仓颉篇》一道被六朝人归纳为"仓雅学",是汉字教学的启蒙读本。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开创性地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以其丰富的内容、精深的思想,最早地对中国语言文字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本文则主要从许慎的生平事迹、《说文解字·叙》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容体制进行阐述,以此来窥探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加深后人对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编辑。初次审稿时,对稿子怎样评价、取舍,提出处理意见,写出怎样的审读报告,都是全然不知。除了向老编辑求教外,自己也摸索着干。 (一) 我接手的第一部稿子,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专著。它所论述的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六书问题。所谓“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后叙中提出的汉字构成的六种方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及假借的概括。其中“形声”被认为是汉字造字法中最常用的、最能产的、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方法。汉字中形声字约占  相似文献   

18.
一篇新闻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就是标题。“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那么,何谓题目?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题,“额也”;目,“眼睛”。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是用以揭示新闻要义的最简短的文字。  相似文献   

19.
知识林     
汉字知多少中国的汉字有五千年以上的悠”历史一由于宁体的演变,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汉字也在不断地丰富中天下没了究竟有多少?历代的字书的统计,大体可让人们窥见其轨迹,了解其规模.知道其它富:夏商陶文500余字商甲骨大约3500-4500字汉杨雄:《训纂编》选收5340字汉许镇:《说文解字》选收9553字三国李登:《声类》选收1152o字凸三国张揖:怀雅》选收18151字凸梁顾野三:征篇》选收22726字凸来陈彭年等:《广韵》选收26191字凸家张群之:《韵海镇源》选收26911字凸来司马光等:《类篇》选收引319字凸明梅膺诈:《字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玉部"字作为研究的对象,介绍了《说文解字》中所记录的玉的名称、种类、用途以及特性,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汉字来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展现我国古代发达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