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秋天,我采写的短消息《马国祥一担猪食桶挑了“两万五千里”》寄出不到7天,就被《解放军报》采用了,还被评为“云中杯”连队好新闻一等奖。这篇稿件的成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稿就是最好的“关系”!“编辑认人不认稿”!我以前写稿屡投不中,几个要好的战友见我愁眉难展,出于同情,便分别来点拨“死心眼”的我:多在寻“关系”、找“后门”上想想点子,否则你那大作猴年马月也甭想登!偏不信这个邪!我虽然和编辑不熟悉,可为了争取见报,我把全部精力用在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扎扎实实提高写作能力上。我想:编辑编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位战友,爱好新闻写作,隔三差五就有几篇稿子寄往报社。但由于缺乏“基本功”的练习,虽然投稿不少,但见报却极少.对此,他不是在提高稿件质量上下功夫,而是挖空心思找“窍门”,走捷径。一次,他听人说投稿也有“秘方”,概而言之主要有二:“一是一稿多投,这家不用那家用,名曰‘东方不亮西方亮’;二是集中“火力”给一个编辑投,“心诚则灵”,投的稿多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4.
仅用三年多时间,只读过初中的我就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400多篇新闻作品,还当上了多家报社的特约记者。很多战友让我透透“谜底”,我对他们说:“是连长将俺‘骗’上了成功路。”  相似文献   

5.
往日里总是抱怨编辑“不识货”,净“枪毙”自己的稿子,有时甚至怀疑:是不是编辑水平有问题,是不是因为不认识编辑才上不去稿?今年5月,我到军区《前卫报》社学习。到了报社,我认为发稿的机会来了,一连送给编辑们十几篇“大作”,结果自己在“废纸篓”里又捡了回来。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真想照着镜子看一下是否自然)把~篇精心润色的军事稿件送给了编辑。那名编辑看了看稿子,说道:“这篇稿子同以前的那几篇一样,没有深度,写稿子的时候,心里一定要装着一套日常的工作思路,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报道什么内容,要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6.
左鹏 《军事记者》2010,(9):68-68
记得自己刚当报道员那会儿.身边战友常在我耳边唠叨:“写稿没有关系,绝对上不了稿!”对此,我都不赞同。这3年来,我一次又一次拿出自己在《解放军报》与《人民武警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向身边战友证明——写稿投稿“没有关系”没关系。只要稿子质量高。人人都可以上稿。  相似文献   

7.
军报实习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些天来,亲眼看见一篇篇粗糙的稿子经过编辑之手,被打磨成能上版面的文章,心中对那些默默作“嫁衣”的编辑老师充满了敬意。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我想换个视角看上稿,通讯员至少应该做到“三多”和“三少”。多写“好稿”,少争“头条”部队搞新闻的同志都希望自己的稿件能上“头条”。不少单位总结新闻报道工作,也无不是以“头条”论英雄。这无疑给“头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头条”是可求的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军报实习,我感到:“头条”可求,但不可强求。“可求”在只要对新闻写作执着…  相似文献   

8.
常听编辑老师们经常谈到报社时下常常缺稿、闹稿荒的问题,不少编辑还希望我们多向他们投稿。当时我听了以后心里直打如意算盘:“我的乖乖,这可是个大好事,平时在部队上一个稿可难了,这次到了报社,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定得上它一批稿。”结果情况并不如我愿——初入编辑部,稿件连连被毙授课阶段结束后,我被分到军事部训练组实习,一心想多上几个稿的我,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写出了《牛粪挑子该不该撂?》、《好战士舍己救人受称赞》两篇“得意之作”。稿件出手后,我将它送给了正在政工部当编辑的李兵正记者,因为他是海南记者站的…  相似文献   

9.
搞新闻10年,有什么好的经验不敢当,但一些零星的感想、体会还是有的。今天写一点出来,就教于同行。 初来报社,对新闻工作有一种神秘感:我适合搞这个工作吗?我能搞好吗?面对着别人写的一篇篇报道,羡慕极了。同时,由于自己急于进入“角色”,又对新闻工作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感觉:太难了。 怎么办?年轻人毕竟还是有点儿事业心的,学呗!于是,借来资料室几本专业书籍,再托朋友、同学在外地买几本,还有就是多听“闻道在先”者的教诲,多看几篇他们修改后的稿件,等等。经过几年的揣摩、努力,居然也可以采写简单的新闻稿件了,一篇…  相似文献   

10.
记得我在野战部队刚开始初学写稿时,由于上稿迫切,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仅凭热情埋头写了上百篇新闻稿件,当我满怀信心地把一篇篇“得意”之作寄给了各级报纸杂志时,结果寄去的稿件没有一篇变成铅字。因此我曾经埋怨报社没熟人,报社用稿全靠关系,稿  相似文献   

11.
贺仁平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在基层搞新闻报道,时常听到不少报道员埋怨:“现在在军报上登一篇稿子真难啊!没有关系你就甭想,即使投的稿件再多也是白搭。”因此,不少报道员对在军报上稿信心不足。军报上稿果真这么难吗?非得有关系才成吗?我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否定回答。今年“五一”前夕一天,我们部队政治部陈主任不经意地对我说:“小贺,今天报纸上有你一张照片。”于是,像往常一样,我立即找来当天的《人民军队》报,翻了个底朝天,竟看不到半点照片的影子。心想:难道是主任看错了?不会是《解放军报》?我随手打开《解放军报》,二版中间熟悉的训…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历来有一个好的风气,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可是,也有少数同志对十年浩劫带来的不正之风虽有警戒,但并未矫正,从而使社会上的“关系学”乘隙而入。这里不妨略举数例。一、搞“关系稿”,互相利用。有的通讯员到报社送稿,“公事公办”,稿子就一一被挡了回去。后来,他们搞了些投其所好的“紧缺商品”  相似文献   

13.
入伍第一年,团政治处根据我在地方党政机关搞过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把我调到了报道组。刚到报道组那阵子,感觉自己写部队的稿件很不容易,不知从哪儿下手。后来,我逐渐改变了写作“战法”,重新理清了工作思路,写部队稿件时就顺手多了,近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上稿近四百多篇,其中有好几篇受到了军报编辑的好评。一些同行羡慕地问我有啥好“诀窍” ?说实话,“诀窍”咱没有,体会倒有一些。其中,最重要的体会是:让“丑媳妇”多见“公婆”。   我常把初稿比作“丑媳妇”,第一读者比作“公婆”。将初稿先交给第一读者——连队官兵…  相似文献   

14.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给“主题稿”一个简洁明晰的定义。什么是“主题稿”?笔者认为,那就是根据对一些(或一个)新闻事实的叙述、分析、判断而表达的对某一主题的思考、评价、立场、观点、主张等。它既是撰文记者的思想,也通常是发表这篇稿子的报纸的思想。它与一般信息稿(如消息)的区别在于:信息稿让事实说话,记者“躲”在后面;而“主题稿”是记者“站出来”说话。因此,它也可以看作是报纸自己的声音,具有无可争议的独有性。一、问题的提出:“主题稿”过时了?近年,笔者不断地听到一种论调:不应再搞“主题稿”了,“主题稿”时…  相似文献   

15.
基层通讯员队伍中有一大部分是农民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文章写的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因而被称为“土记者”。 我做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业余时间写稿已有7个年头。一直把自己当作“土记者”来看待,每年写稿近200篇,在市级以上用稿100多篇,稿件命中率达98%。别人总认为我和报社编辑有关系,发的是“关系稿”。其实,我写稿不离“土记者”身份,每篇稿件具有二种“土味”。一是文章  相似文献   

16.
能在军报上稿,是所有部队报道员的最高目标,我也不例外。去年初,我给军报邮寄了50多篇稿子,但全都泥牛人海,不见踪影。当时,有的战友说,要想在军报上稿,必须报社有熟人,否则稿子再好也上不去;有的战友劝我不要气馁,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军报上的章,坚持给军报投稿,一定会如愿以偿的。  相似文献   

17.
每到报社、电台等新闻单位,一些熟悉的记者、编辑一见面就问你:“近来跑哪去了,抓了点什么……”当初,我对他们的问话不怎么在意,后来,经过工作实践,我才渐渐明白了他们问话的涵义。我从1974年开始,就在基层搞通讯报道工作。当初写稿,对采与写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跑到下边深入采访,往往是了解到一些情况后就忙着写稿,结果一连写了20多篇稿子,都是“泥牛入海”。当时,我认为主要是自己“喝的墨水”少。于是我就关起门来看书,练笔,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稿子还是发表不了。后来报社的一位老编辑给我写来了一封诚恳的来信,信中除鼓励我,还指出我写稿中的毛病,并让我多  相似文献   

18.
每次和他一谈论新闻的话题,他就“新”字不离口。什么时间新、事件新、角度新等等,他常用一句很朴素的话对我们这些报道员说:“如果稿子写出来让别人看了说不新,那就不叫新闻,寄到报社,编辑也不可能采用。”几年来,他始终把“新”字当作前进路上的航标,使一篇一篇的稿件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1980年底,他从胶东半岛一个贫困的农村入伍后,深深地被战友们那种战风沙、斗严寒、练酷暑的训练精神所感动。于是,他拿起了笔,试着把战友们这种精神写成了一篇篇稿件。可是,半年下来,几十篇稿子寄出去后,全都泥牛入海,奋无音信。他…  相似文献   

19.
从事新闻报道两年,我共在省以上报刊见稿100余篇,被军区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被集团军作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表彰,并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回想自己成长进步的经历,我真是由衷感谢政委谢守忠的那顿“剋”。前年春上,我走上了团报道干事的岗位。为了早点在报上见稿,一开始,我成天闷在办公室里研读报纸,想点子。一天,我从报纸上看了一篇写某师党委热心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报道,灵机一动,决定仿照此文写一篇反映本团党委热心为基层办实事的稿子。于是,精心构思,以称关再难,也不能让基层跟着作难》为题,写了团党委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说起写新闻,入伍前,我就对“爬格子”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先后近200篇稿件被中央、省、市、县级报刊、电台采用,有的还获了奖。去年底,我走进了绿色军营,圆了儿时的国防梦。下连没多久,我就被调到了团政治处搞新闻报道工作,又干起了我的“老本行”。面对生龙活虎的将士,面对热气腾腾的计D练场,面对战友之间的兄弟亲情,面对官兵互尊互爱的兄长之情……也更加坚定了我用笔主沉歌火热的军旅生活的决心。然而这一切对我既陌生又感到新奇.我拿起笔,依照我在地方搞新闻的“老经验”写成了10多篇自以为满意的“大作”投书报社。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