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书推荐站     
《天长地久》张海迪著定价:25.00元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6月这是作者长篇小说《绝顶》之后张海迪的又一部力作。她以出人意料的想象塑造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崭新形象:天  相似文献   

2.
李秀珍(以下简称“李”):海迪,很久没有和你联系了,确切地说,是和你联系不上,电话总也找不到你。一些外省的媒体希望通过我们联系采访你,也没找到。后来才知道你在写长篇小说《绝顶》。张海迪(以下简称“海迪”):这几年我很少和外界联系,也很少接受采访,我希望内心安静地把这部长篇写好,毕竟长篇小说是作家的精神大厦,要打好地基,然后一块砖一片瓦地盖起来,这需要时间。李:曾听你说过,每当你没有声音的时候,就是你在艰苦工作的时候,你果然是在沉寂中攀登新的高峰。能谈谈你写  相似文献   

3.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熟悉的“海迪姐姐”没有了音讯。当再次见到她时,她带来一份沉甸甸的礼物: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她说,自己是沉入“海底”了,她不想沉湎于大家熟悉的光环中,她要寻找最美丽的珊瑚和珍珠。  相似文献   

4.
《洗澡之后》杨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8月本书是杨绛先生百岁封笔之作,赋予《洗澡》完满结局,行文诙谐生动,亦庄亦谐,表现出不论何种境遇都处之泰然的洒脱情怀。长篇小说《洗澡》写于1987年.时隔27年之后,杨绛先生以103岁高龄创作了《洗澡》的续篇《洗澡之后》,她旺盛的创作精力令人感动。她为什么要续写《洗澡》?她在《洗澡之后》的前言中说道,担心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被人曲解,"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今年第11期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学习张海迪党员要带头》文章指出,每个党员都要在学习张海迪的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很赞成这个观点。但是,文章说张海迪“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我认为这个提法欠妥。因为,张海迪同志是去年12月15日才被接收为预备党员的,根据中央组织部编写的《党的组织工作问答》关于。预备党员能不能命名为优秀党员”中指出:“预备党员正处在接受党组织的考察阶段,还  相似文献   

6.
误会     
每当看见书架上那两本《趣味数学》,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去找好朋友丁婧妍玩,玩着玩着,我不经意地瞅了她的书架一眼。咦,《趣味数学》?那不是我前几天丢的那本吗?于是我拿下来一看,上面还工工整整地写着我的名字!我正要叫她,她就笑容满面地走过来了,说:“哟!你可真机灵,这么早就发现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了!”我想:还挺会编,竟然说是送我的生日礼物!于是我就说:“少装蒜了!说实话!这本书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她认真地说:“是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呀!你怎么了?”我说:“少骗人了!这本书明明是我爸爸在北京给我买的!…  相似文献   

7.
易江菊 《中国出版》2023,(S1):52-56
去年九月,我社副总编辑李天舒跟我说:“叶广芩老师写了一个新的讲秦岭大熊猫的故事,你来做责编吧!”我当时心里很是惊讶:我对叶广芩老师作品的认知还停留在“京味”题材里,她怎么一转身、一提笔就写起了秦岭、写起了动物?惊讶过后,立即开始补课。我之前读过叶广芩的“耗子丫丫”三部曲和《采桑子》,后又买来叶广芩的代表作《全家福》《状元媒》.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下部队了解学习朱伯儒、张海迪情况,偶尔听到两个战士在争论。一个战士说:“朱伯儒、张海迪这两个典型之所以在全国产生这么大的反响,主要是他们的思想好,事迹感人。”另一个战士说:“不对,主要是全国各家报纸宣传得好,文章写得好。如果没有人替他写文章,他的事迹再好,也不会有人知道”。两个战士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请我作评判,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我们搞新闻报道以及搞宣传工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郭梅尼作品的生命之源》,介绍的是科技日报记者、《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的作者(和徐家良合作)、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郭梅尼“磨笔头”的故事。文中说,有次她到岳西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采访,“是一家一家 地跑,打开碗厨看看剩菜,掀起床单摸摸铺垫”,“样样事都那么一腔热情”,“吃饭时还要和村干部聊天”。 郭梅尼采访为什么有“一腔热情”,被采访者为什么与她“心有灵犀”?在读她的属个人体会性的文章《在人生的跑道上》中,我找到了答案,她说:“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往往有一堵墙”,“这就要求记者掌握一把打开人物心灵宝库的金钥匙”,“尽快地推倒”这堵墙,“使自己的心和采访对象贴近”。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楚毛泽东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内涵,我最近读了一些书,特别是读了吴冷西同志写的《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在这本书的39—45页,根据吴冷西同志的回忆,1957年6月7日,毛主席是这样谈政治家办报的。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吴冷西还回忆道,1957年6月13日,毛主席向他和胡乔木再一次谈了4月10日他对《人民日报》的四点意见: “一、报纸的宣传,要联系当前的政治,写新闻、文章要这样,写社论更要这样。” “二、中央的每一重要决策,报纸都要有具体布置,要订出写哪些社论、文章和新闻的计划,并贯彻执行。” “三、人民日报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改进工作,包括领导工作。编委会可以扩大些,开会要讨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实质问题,可以争论。报纸的编排和文风,不要刻板,要生动活泼。文章要写得短些、通顺些,标题要  相似文献   

11.
首届台湾“《中国时报》长篇小说奖”评选于6月13日揭晓。38岁的台湾女作家朱天文获此殊荣。她的获奖作品为长篇小说《荒人手记》,该书是一部以男同性恋为主题的作品。评委们在评议时认为这部作品是五部提名作品中最好的一部。他们说:这篇小说意图要探讨的就是取消“自然”、“正常”观念,以及这套观念后面的整套文化。  相似文献   

12.
提起张海迪、种体、刘玲、袁和,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读者还记忆犹新;说起茅以升、钱三强、杨乐、张广厦,科技界至今流传着他们的卓著成就和感人事迹。有一个女记者的名字在新闻界很响亮,她和这众多的先进人物联系在一起,她,就是郭梅尼。骄阳似火的7月,郭梅尼应本刊之邀来参加《新闻界》一年一度的业务研讨会。之前,她在来信中说:“我最近写了两个整版的稿子,累坏了。心脏不好,心律不齐;双下肢浮肿,加上咽炎,老是咳嗽。”随信,附来了她前段时间采写的一篇人物专访《黄土地上的老父亲》。我迫不及待地读下来,文章是对原…  相似文献   

13.
意境的寻求     
亲爱的青年记者: 在给你们写这封信的开头,我想引用了玲同志给我的信中的几句话,也可以说是信中之信吧!她的信中说: “今天收到湖南寄来的《芙蓉》,一口气读完了你写的《微笑》。你写得多好啊!我们都微笑了,而且大笑了。”“艺术也需一点点远视。要有点虚,太实在了,反而有失之‘死’。虚中才有想象,意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3月1日发表的《生命的支柱》,是一篇少见的好通讯。说它少见,是因为它不仅生动、深刻地写出了当代保尔张海迪的英雄事迹,而且不讳言英雄的弱点,如实地写了张海迪在坎坷道路上曾消沉、软弱、自杀过。特别是通讯着重写了她后来怎样战胜自己的弱点,成了生活的强者。写英雄,不讳忌英雄的弱点,这种写法能使读者对英雄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清华大  相似文献   

15.
第六个字名曰:“情”。所谓“情”是指感情、激情、情趣、人情味,也就是说写通讯要抒发感情,通讯本身要富于感情色彩。什么是情?情是主观对客观事物感受后发出的喜、怒、哀、乐。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个“爽”就是主观对客观事物感受后发出的情。“文以情动人”。我欣赏《红楼梦》中写在秦可卿房间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有一次,薛铸为我写字,问写什么,我说就写这两句。“人情炼达即文章”道出了写文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张爱玲及其作品开始逐渐重新被人们认识,她的旧作已多次再版。张爱玲曾说:“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色的封面给报摊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张爱玲多才多艺,她自己设计或认可的封面,实际上是对作品的象征隐喻,是开启作品隐秘的钥匙。《传奇》经张爱玲之手有三个版本,封面设计一次比一次精美,一次比一次意境深远。初版《传奇》(上海杂志社,1944年8月15日),封面设计简单粗糙,没有图饰,两个隶体大字“传奇”占了四分之一的空间,异常醒目,左下角是四个小的隶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夏天,当我刚刚走出校门来到哈尔滨日报社《新晚报》文化新闻版实习时,连新闻的5个 W 是什么还不大清楚。我在大学里念的是英语系,却到报社来实习,同学们都说我是演小生的扮了大花脸——行当不对,可我觉得这也是一次机遇。刚学采访的那几天,写出来的消息不像消息,通讯不像通讯,理所当然被主编“枪毙”。她告诉我说:“得找那些热点的,有价值的,读者爱看的写!”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我们邀请郭梅尼参加“热点引导”研讨会,她说自己长期从事新闻来信写作,可否讲讲这方面的体会?郭梅尼写了许多有影响的典型人物通讯。去年本刊曾组织了“典型宣传”理论研讨会。她这次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老总们的极大兴趣,这里我们特摘发,以销读者。大约从六十年代初,我便主攻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采写了许多优秀的青年人物和著名科学家,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和科技日报上,曾经在社会上产生过较大的反响。其中如《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留学生表和的故事》《社会主义的乳汁——刘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一部写了50年的长篇小说董保存报刊评论说,当今文坛上,恐怕还没有几部写了50年才出版的长篇小说,恐怕也没有哪部小说没有出版就受到两次批判。更没有上将军衔的人写小说,并且一举获得中国文坛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因此,萧克将军和他的小说《浴血罗霄》创...  相似文献   

20.
每每在采访活动场所看到李霞,我就想,那大而重的摄影包,对于身躯矫小的她,是不是个负担?有一天,当我们俩坐在一起神侃时,李霞笑笑地说:“我与摄影有缘。”一种执着的神情从李霞黑亮的眸子里透出,我明瞭,摄影,已是李霞生命的一部分。最早采访张海迪的记者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提到张海迪这个名字,可谓人人皆知。而李霞是最早发现和采访张海迪的记者,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