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角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新闻的立意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一、抓好新闻的立意角度。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是选择新闻立意角度首先要把握的。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角度既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选材、立意和构思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角度的择取,其意义极为丰富和重要。我们有理由说,从观察事物开始,一直贯穿着选材、立意和表现这几个环节莫不与角度的择取紧密相关;一篇新闻稿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即取决于多维角度的把握。多维角度把握得好坏,往往也可以造成大相径庭的新闻价值判定。笔  相似文献   

3.
任何新闻都有一个想表达或揭示的主题,主题是新闻的大脑,直接关系到一篇作品的质量、影响力,所以要写出质量高、有影响力的新闻,就需要在主题上做足文章。相同或相近主题的新闻为什么有的出类拔萃,有的表现得平平淡淡呢,这与新闻主题的立意、报道角度选取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贻琼 《新闻世界》2008,(10):72-73
新闻姓“新”,这是新闻工作常理。新闻姓“新”,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时效性强,报道及时;二是内容有新意,即报道的内容新鲜并要有时代意义。一篇报道究竟反映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看新闻的视角。新闻内容上的新,要求新闻报道立足于“新”,把握视角,做到立意新、选材新、表现手法新。  相似文献   

5.
题材、主题和报道形式是构成新闻作品的基本要素。一篇优秀新闻作品产生的过程,正是传播者选择题材、提炼主题、选择报道形式的过程。本文仅就新闻的选择过程作一些思考,以就教于同行诸位。  相似文献   

6.
角度好立意新刊登在1993年8月9日《通川日报》一版上的头条,全文只有400多字的《大巴山里人时兴作广告》一稿,是一篇角度、立意新的好新闻。角度选得好,有新意,是这篇新闻的显著特点。标题《大巴山里人时兴作广告》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前些年,由于经...  相似文献   

7.
欧美记者笔下的新闻,没有很严格的消息和通讯之分。他们的新闻,主要是指事件性新闻,但也有非事件性新闻——所谓“深度报道”。阅读欧美记者的新闻作品,觉得他们大都十分重视新闻的角度、时效和背景及材料选择。 善于选择角度 新颖的角度不仅能紧扣读者的心弦,给人一种新鲜、不落俗套的感觉,而且能完美地展开主题思想。要提高新闻的宣传效果,就要竭尽全力,选择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在这一方面,欧美  相似文献   

8.
主题是一篇报道的灵魂。一篇新闻作品能否被采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的选择是否重要新颖,对主题的发掘是否深刻。在一些通讯员稿件中,一个常见病就是对新闻主题缺乏选择。主要表现为:想紧跟形势而被形势抛到了后边;宣传先进(人物、事迹、经验)缺乏典型意义;大而全,小而全,面面俱到,工作总结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用得较多。它通过艺术变形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这已是文学界的共识。但是,尽管“陌生化”艺术手法实际上已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而新闻教科书和新闻论著中却少有涉及。因此探讨一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对丰富新闻写作理论和增强新闻写作手段都很有必要。“陌生化”唤醒读者的“新”感觉 新闻要新,人人皆知。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新鲜,当然首先取决于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但是对读者来说,评价新闻是  相似文献   

10.
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同源新闻越来越多,同源新闻如何做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写新闻一篇报道是否能在读者的目光接触的瞬间就引起读者的关注,并能让读者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往往取决于报道中新闻点的选择,即是否从重要性和大  相似文献   

11.
一篇新闻作品的形成,总要通过对一定的主题的选取、相应的素材的运用、一定的结构布局来加以表达。然而,对一件新闻事件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面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这是我经过实践得出的一点拙见。要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并适于在晚报上刊登,就必须在可读性上下功夫。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呢? 一是要新。首先是报道的事实要新,当前就是要捕捉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成绩、新信息、新经验,运用各种新闻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立意要新,全局着眼,细处下笔,使文章形象生动,以小见大,高屋建瓴,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力度。报道农业生产要力戒唱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四季歌”。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即新闻内容所具有的那种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力量,那种对读者的感染力量。一篇新闻,是否被读者接受,最关键的就是这篇新闻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欲知之内容,那么新闻就算差一点,读者也愿意看下去。——抓最新鲜的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求新,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人们之所以选择新闻,就是希望通过新闻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新事情、新变化和新进展。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读者对新闻有种迫切的欲知心理,所以最新鲜的新闻内容,本身就蕴藏着很强的可读性。——突出时代精神,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角度,就是报告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其中又分为选题角度:即同一新闻事件和人物,从不同方面予以报道;取材角度:即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写作角度:同一主题同一材料,表达手法不一样。我们说,一篇报道可以有多种角度。这是因为客观事实有许多不同的侧面。取材的侧面用以报道的角度也势必有多种。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否得当,对一篇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篇具有新闻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有的读者看过本文前部分并不满足,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闻中的立意要新颖、要高深,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呢? 笔者的回答有如下几点: 首先应明确,新闻中的立意如何,是报道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它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文件可以获得的。所以,新闻中的立意既不能随意拔高,更不可凭空臆造。它只能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报道的事实中产生。有的立意蕴涵于  相似文献   

16.
<正>怎样弄才清能楚让,新什闻么作样品的出新彩闻?作要品回才答算这出个彩问。2题01,6首年先2要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我认为,能达到总书记"三有"要求的新闻作品,就应该是出彩了。关于什么是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新闻界和学术界有不少文章,作了分析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仅从新闻写作的角度作以下解释:一篇新闻作品,所谓有思想,就是要有鲜明的主题思想,能够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所谓有温度,就是要"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以作品中饱含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所  相似文献   

17.
毛扬周 《新闻窗》2008,(3):62-63
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它包括选题角度、采访角度、取材角度、表现角度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取决于新闻角度的选择,而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必须是深入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只有在新、深、实上下功夫,才能抓到“活鱼”,也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它包括选题角度、采访角度、取材角度、表现角度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取决于新闻角度的选择,而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必须是深入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只有在新、深、实上下功夫,才能抓到“活鱼”,也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是从事物的某一侧面揭示主题的突破口,也是记者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新闻价值,收到不同的宣传效果。如果选择的角度平常,写出来的新闻就平淡无奇;如果角度新颖独特,写出来的新闻就富有新意和感染力。新闻姓“新”,而报道所选的角度也必须做到立意新,表现手法新,那么,这种新鲜脱俗的角度如何寻找、选择呢?笔者认为,它存在于新闻工作者深入细致的采访之中、认真开放的创意思维之中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之中。因此,探索和选择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就应当贯穿于新闻…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新华日报》在一版上刊登了《“马丁文章风波”得到妥善处理》的报道,受到读者们的好评。这是一篇针对性、指导性强的理论新闻。它的特点是:立意比较新——新鲜的主题思想;角度比较新——选择了新的报道角度,读者关心的报道角度。它用具体的事实说明:繁荣社会科学,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气氛。人们对“马丁文章风波”的强烈反响,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贯彻“双百”方针问题、学术民主问题、理论发展的障碍问题、理论研究方向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必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