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对颖淮地区的人民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岁月。百年不见的洪灾过后,就是持续了三个多月的大旱,接着暴风雪,又带来了零下15℃度的大寒。涝、旱、雪、寒四大灾害接连不断地向颍淮人民袭来,他们能顶得住吗?灾后的生产和生活恢复得怎样?能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带着种种疑虑,作为苏鲁豫皖四省边区联合创办的报纸经济新闻报的记者,我们于农历腊月28日启程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安徽省颖上县采访。“菠兰乃茨”沿徐阜公路南驰。我们勾勒着心中的灾区景象:荒芜的田野,断壁残垣的村舍,饥寒交迫的灾民。一切都是那么凄凉,那么萧条。临行时,家和报社同仁也再三嘱咐:多带些方便面,多带些罐头什么的。然而我们都错了。  相似文献   

2.
文章要尽量写得短些,当年鲁迅、毛主席都这样主张;如今搞四化、改革开放,时间宝贵,更有必要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章.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传说:从前有个穷书生到集上卖鸡,在背后墙上写了一行大字:“此地有雄鸡出售”.过来一个人说:不在此地还在别的地方卖吗?书生觉得有理,把“此地”两字擦掉了.又过  相似文献   

3.
写文章要写好“头、肚、尾”。一篇文章头开好了,下面的段落才能写得顺畅,结尾写得好才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那么,该如何写好文章的首尾呢?元代散文家、戏曲作家乔吉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龙头、猪肚、豹尾六字也。”意思是说,写作诗体(乐府),开头要像“龙头”那样漂亮,引人愿看;中间要像“猪肚”那样饱满、实在,读有  相似文献   

4.
热写冷改     
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是在修改上狠下功夫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郭沫若说:“写剧本最重要的是多改。”老舍说:“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何其芳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相似文献   

5.
时间来到年末,又到了该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时间总比感觉中过得快,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我们永远追不上时间那匹白马,因为,我们不是王子。不过让我略感安慰的是:不管是王子还是屌丝,大家都即将告别2014年,永不再见,除非你发现了虫洞。每一次告别都是死去一点点,虽然你看不见我流泪,但我的脸上已满是泪痕。我伤感的不是岁月流逝,而是每天都  相似文献   

6.
郭鹏 《民生周刊》2021,(5):66-67
这个春节因为"就地过年"让不少人体验了不一样的春节,而春节档的电影,则让这个春节更不一样。直到春节假期结束,白凤倩都没能如愿看上一场春节档电影。"太火了,晚上10点场都买不到票。"如今,每次谈到电影,白凤倩都会向别人说起自己的购票经历,但是一聊完天,她发现,大家的体验都差不多,似乎都被从未感受过的观影热潮"惊"到了。  相似文献   

7.
大凡初学写作者,每当提起笔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面对复杂纷繁的大千世界,哪些人或事可以成为小不说的素材?有些作者看到一点就写,结果使小小说变成好人好事的表扬稿;而有些把时间跨度拉得太长,人物写得太多,又失去了小小说的特点.那么写小小说,正确的选材标准应该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报纸进行新闻改革,消息简短了,版面也不象过去那样死板了,很好。可惜的是,这种改革对于通讯、尤其是典型报道,竟有点“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势,还是那么长得怕人。典型报道,绝不能和“长”划等号。不是越长,典型性就越强,就越有说服力。记得我和另一位同志写过一篇三千多字的通讯,送审时曾受到过周总理的赞许。总理说:“人民日报的同志,你们写长的,我们实在怕。今天写得短,我赞成。写东西要引人入胜。当然,典型,写个太短的也不行,写那么五分之二版或半个版就行了。空话少讲,就是要联系实际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周总理在这里提出“你们写长的,我们实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悟空:我这封信写得很慢,因为我知道你看字不快。我们这个礼拜下了2次雨,第一次下了4天第二次下了3天。你在花果山过得好吗?我在天庭过得很不好,由于没有地心引力,所以大便、尿、眼泪和鼻涕都掉不下来,你说苦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     
在我想把一些新春祝福转发给班上一个新加坡男生前,犹豫了一下:他过不过春节,有没有羊年的概念呢?但我还是发了,因为那个男生的中文说得很溜,也是我这里惟一可以用中文交流的同学。收到祝福,他向我表示感谢,但说他对春节不很在意,因为自己不是百分之百的华人。他爷爷是福建人,外公是海南人,父母都是新加坡出生的,会说一点中文。他小学开始学中文,说得非常好,但阅读上不如英文,所以连《论语》和金庸也是读英文版的。开始我总忘记他的身份。常常是“你国语很好啊!呵,对不起,是中文。”或者  相似文献   

11.
××同志:信收到.知道你们采访部正在大力提倡写引人入胜的短新闻,展开了怎样把新闻写得又短又活的热烈讨论,大家还都按照自己的不足之处寻求克短补短的突破点,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写出绚丽多采的好新闻来,读了令人神往!你说这两个月中,有一篇稿子被评为好稿,可是有三篇稿子由于选题不准,或是材料单薄、写得概念化而返工.你认为自己主要的不足是表达能力差,写得不好,决心要在写作方法上下一番  相似文献   

12.
雪花飘飘,香气氤氲,春节又快到来了。恐怕很多人都在思考,现在这年到底该怎么过?  相似文献   

13.
百炼钢化绕指柔,文章需经反复改。修改是撰写稿件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凡稿件写得好的通讯员,无不都在精心修改上下过工夫。世界文豪阿·托尔斯泰说得好:“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那么,怎样修改已经写好的稿件?“五个一”的方法对我们通讯员不无借鉴作用。“想一想”。写稿件要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时刻想到“假如我是读者”,这样写会引起读者的一些什么反应?读者对哪些问题最感兴趣?改动自己的稿件往往下不了手,这是写好稿件的一大忌。“放一放”。在稿件写好后不要急于寄出,最好学习果戈理的方法,将它先放上几天,等头脑冷…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玩偶青春》 记:你这本《玩偶青春》写了多久才出来的? 丁:我这本书写了差不多十年吧。 记:为什么写了这么久? 丁:因为我写小说特慢,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写了,一点儿一点儿的那么写,那时候就挺爱写东西的,可是写了也出版不了,主要是写得比较幼稚。后来就改行  相似文献   

15.
唐朝的春节     
唐朝人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在除夕前,人们都要尽量往家赶,以求与亲人团聚.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喝花椒酒,以驱寒祛湿.喝花椒酒就是把花椒放在盘中,饮酒时撮一点放入杯中.吃过团圆饭,全家人围坐火盆到天明,称为"守岁".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诗中说:"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董思恭写诗道:"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储光羲诗中说:"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写的就是当时过春节吃团圆饭和守岁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在乡下过年——日记六则》,是2001年春节我回家过年时采写的一篇稿子。转眼间,5年过去了,但至今,我遇到陌生的采访对象,向他们介绍“我叫万京华”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你就是万京华?那年你写的《在乡下过年》不错。”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我写的稿子有30多篇获得过全国及全省的各级新闻奖,而这篇稿件除了被评为莱芜日报好新闻奖外,并没有参与其它评奖,但受到了广泛的赞扬。至今已有不下40人对我说过、谈论过这篇稿子,他们中间有部门领导、有一般干部,有工人、有农民,各种阶层、各种身份的…  相似文献   

17.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6,25(1):74-75
去年的今夜,我在为即将交给出版社的《顾廷龙年谱》写序,而现在我又在为我自己的集子写序了。我的心情仍然是那么不平静,因为在前几天,我还在为我的另外二本书写序。写序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和写别的文章不一样,但因为是自己的书,又不得不写,而且还得抓紧写。  相似文献   

18.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写短稿难;写短而好的稿子更难;写得又快又短又好,那就难上加难了。笔者常常为此而苦恼,总想写短而精的文章,但总是写得又长又平淡。特别是刚当企业报记者那阵子,一篇消息动辄洋洋千言,经编辑改来改去,才勉强见诸报端。一度时期,我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广告     
有市场经济就会有广告,就会有各种促销手段。鲁迅先生很注意广告。还自己动手写过几则,都是关于图书出版的,他往往写得很实在,例如1936年为三闲书屋(这是鲁迅自费印书的一个名义)出版《死灵魂百图》写的广告,先介绍原作的特色和印本之“纸墨皆良”,接下来又说: 读者于读(《死灵魂》)译本时,并翻此册,则果戈理时代的俄国中  相似文献   

20.
正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中纪委就下发了通知,严禁元旦、春节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这似乎在向官员们敲警钟:年关到了,你是否过得了"廉关"?重视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辞旧迎新之际,亲朋好友之间互致问候,互赠礼品,联络感情,热闹非凡、喜庆祥和,这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不幸的是,这一属于传统文化的、纯粹的、其乐融融的节日,却在很多官员身上逐渐变得别有一番滋味起来。对于一些官员来说,这个年并非那么好过。河南一位副厅长就曾吐槽,一到春节,邀宴纷至沓来,但凡上桌,必有鲍鱼龙虾等"硬菜"。奈何厅长接连多天见天吃这些玩意,早觉得是负担,吃多了夜半梦中竟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享受小米汤豆芽菜的情景。堂堂一个厅官,在前呼后拥之中,在觥筹交错之际,吃不惯鲍鱼龙虾,欲求粗茶淡饭而不可得,以至于会梦见豆芽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