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卡莱(James W.Carey)在短文《新闻教育错在何处?》中提出几个原则: 一、新闻或新闻教育不能和广告、传媒、公关或广播电视为一体; 二、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新闻不能和媒体……  相似文献   

2.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卡莱 (JamesW .Carey)在短文《新闻教育错在何处 ?》中提出三个原则 :( 1 )新闻或新闻教育不能和广告、传媒、公关或广播视为一体 ;( 2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 ,新闻不能和媒体 (media)和传播 (communications)混淆 ;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 ,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新闻教育的三条原则作了分析和回应 ,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新闻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 ;不能把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传播和媒体 ;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  相似文献   

4.
1996年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卡莱 (Jamesw Carey)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了其备受争议的“新闻三原则” ,他强调新闻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 ,成型于特定的历史时刻 ,绝不可与其他相关但不同的社会实践相混淆 ;新闻在哪里及如何生产是重要的问题 ;新闻是民主的另一个名称 ,或者说 ,没有民主就没有新闻 ,就没有新闻得以实践的内在理由———新闻得以实践的理由只能来自它的社会后果 ,即成就民主的社会秩序。① 纽约大学的罗森教授 (JayRosen)作为会议的评议员 ,高度赞赏卡莱的观点 ,认为他强调的新闻与民主的勾连不仅抓住了当代新闻业的…  相似文献   

5.
9月初,卓光俊教授代表重庆大学人文与新闻传媒学院.应邀参加了世界著名的新闻教育学府——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100周年庆典。国内少数几家高校和媒体有幸受邀。卓光俊、杨尚鸿教授的这篇文章。是为盛典活动“中关新闻教育与媒体领袖论坛”提交的论文。  相似文献   

6.
张晶晶 《青年记者》2017,(6):99-101
与传媒业界的变革和需求相对应,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也面临着重新定位或转型的探索.从实践来看,目前已出现以下明显的变化和趋势:一是开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或在新闻学专业教学中全面融入新媒体内容;二是跨专业培养或开展专业新闻教育.两者均呈现出传统新闻传播教育向传媒教育转型的特点,本文主要是对后一种趋势探索和实践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郜书锴 《今传媒》2007,(12):78-79
今年第8期《今传媒》发表徐晓波的文章《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认为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在全球来说是比较成功的,美国大学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教授中最受学生欢迎、最成功的老师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然而,这一新闻传播教育的"美国模式"并非如此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这是一部颇有新意的理论著作.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有近30年的时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教育在建立之初与新闻实践联系紧密.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教育开始规模发展之后,新闻教育与实践渐渐分离,两者之间如何重新结合?本文从2008年成立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入手,对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运作策略加以梳理,对如何拓宽高校学生新闻实践的渠道做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传媒教育工程对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专业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MIE工程(传媒教育工程)将传媒融入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能感受到传媒的影响,促进上手快、实践适应与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空间大的应用型新闻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宛月琴  曾灿 《今传媒》2009,(10):8-10
郑保卫教授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中国新闻学院任教.研究领域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法制、新闻伦理、新闻教育、传媒改革等.  相似文献   

12.
陈力丹 《今传媒》2007,(6):21-22
1."炒作"这一说法在学理上如何解释?是否合理? 2004-2005年,有传媒曾经把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一门拟议中的"企业策划与新闻运作"课,炒作为"新闻炒作学",闹得全国各地的传媒没头没脑地跟着报道.这门课的主讲教师魏剑美对"新闻炒作"的定义是:"在新闻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提供者或新闻传播者有意识地介入其中,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素,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获取直接或间接商业利益的一种新闻运作手段.  相似文献   

13.
周俊 《青年记者》2012,(7):35-38
职业意识 (一)新闻从业者的兼职或社会活动,是指新闻从业者在工作时间以外到其他单位或部门兼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些活动.这可能影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形象、传媒的公信力、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西方传媒提出“实际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冲突的迹象”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媒介是如何反映暴力现象的?——中美暴力新闻报道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媒介呈现暴力的一些基本观念 (一)暴力是新闻吗? 当然是,而且常常是大新闻,有十分不错的销量。有一句新闻行话叫做“sex sells”(性是好卖的),在这一方面,堪能与“性”并称的恐怕就是暴力了。 所以在美国这恐怕不能算做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只要看媒介上充斥的大量暴力新闻就能明了暴力对于媒介及其受众的意义。但在中国,这却是一个传媒和整个社会仍然时时要面对的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解决。在很长的时间内,暴力事件(尤其是本国的)几乎在传媒的新闻报道中销声匿迹,即使现在,传媒对暴力现象的报道也是非常有节制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曾用"鱼的故事"和"鱼本身"来比喻新闻同"媒体"和"传播"的关系.他认为新闻应当是"鱼的故事",而媒体和传播则是"鱼本身".把新闻比喻为"鱼的故事",旨在表明一个观点:新闻应当成为一种有血有肉有本源的鲜活的东西,应当用自己的灵魂和思维去讲述人间故事.  相似文献   

16.
“反馈”是现代控制论的核心概念。新闻正是通过传播有效信息,对社会起到某种调节、控制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新闻传媒向社会公众传去一定量的信息。此为输入信息;社会公众接受信息后,发生一定反应,产生一定效果,此为输出信息。把输出信息(群众反应)从受众这一头,传回新闻传媒这一头。进而影响下一步的新闻传播.这就是反馈和反馈过程。包括新闻传媒在内的所有通讯控制系统.若要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都不能缺少回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的基本理念,但在贯彻中,往往就忘却了报道者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审视事实这一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以我国传媒关于利益冲突事件的报道为例,本文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传媒各种缺乏客观性理念的表现。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要内化为职业理念,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新闻客观和可信,取决于报道者自身对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18.
读书     
《传媒镜鉴——国外权威解读新闻传播教育》钟新周树华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定价:58元这本书记录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者与国外20多所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和教授,就新闻传播教育问题进行的深入对话。本书所探讨的问题,涉及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些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外国同行对  相似文献   

19.
陈莉 《青年记者》2012,(5):15-16
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类基础课程,在传媒教育与教学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这门课程却在教学实践中遭遇尴尬,特别是在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传媒艺术类专业中遭受冷遇.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传播之别——解读凯里《新闻教育错在哪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对詹姆士.W.凯里(James W.Carey)《新闻教育错在哪里》的解读和评论,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1)如何解读来自美国(推而广之,即西方)的文本,(2)美国(西方)的问题与我们的问题之间有什么相互参照的意义,(3)凯里所提出的新闻与传播、新闻教育与新闻研究、新闻实践与传媒工作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思考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