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起工人报,不少人都有一种粗、硬和呆板的印象。的确,虽说工人报每年的发行有各级工会给“托”着,但这些“发”下去的报纸有多少人看,看到什么程度就都大可打问号了。工人报的编辑记者不是不知道这个事实,但改起来总觉得又无从下手。首先是编辑人员思想上感到,论底气,不象党委机关报那么足;论名号,没有晚报那么亮;论体制,工会报刊既受工会管辖,又受宣传部门领导。  相似文献   

2.
我是2000年11月由省总回到报社工作的,算来至今仅仅20个月时间。这20个月与我离开前曾一直致力于它的12年相比,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办报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工人报应怎样体现它的与时俱进呢?我们山西工人报历经抉择,奋身实践,坚持走“把工人报办成导引工运的旗帜”的路子,如今的内部效应、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已骤然改观。应当说,这20个月的山西工人报,报纸的定位更加明确,办报的思路更加清晰;传播的功效更加显著,内在的底力更加兴旺;自身的价值更加凸现,报社的实力更加壮大。  相似文献   

3.
一苇 《新闻三昧》2003,(6):36-38
创刊于1984年3月10日的《山西工人报》,迄今已走过了近20个年头。作为一张省级工会主办的、面向各级工会和职工群众的报纸,在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山西工人报》经历了深刻的社会环境变化、工会职能变化和办报理念的变化。适者生存。在这前所未有的深刻大变化中,《山西工人报》领导班子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抢占先机,主动迎接大变化带来的种种机遇  相似文献   

4.
《石首报》自1988年复刊后,起初是交邮局发行,1991年和1992年,我们自办发行过两年,1993年再次交邮局发行.后来,报社党委集中广大读者意见,并通过前后几次比较和问卷调查,大家一致认为石首报自办发行比邮发的情况要好,于是,1994年又恢复自办发行.两年来,每当报纸征订工作一开始,从社长、总编到普通的勤杂人员,全体出动,共分五个发行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出任组长,采取“协商分线,指标到组,整体作战,结帐到人”的办法,使得我们石首报1995年度和1996年度的发行工作都较顺利地完成.纵观我们石首报自办发行的情况,我认为县市报自办发行有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扩大报纸发行量.编辑、记者走出报社上门订报,工作比专职发行员好做,会做.我们一靠“党性”(正面宣传),二靠感情(服务读者),三靠腿勤(多跑路多上门),1996年度城区发行量首次超过了3000份.石首报1995年度发行量在1万份以上,比起邮发时增加20%.1996年度的征订,在报纸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据1995年12月中旬统计,征订数仍  相似文献   

5.
《南方日报》自办发行一炮打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孟昱 《传媒》1999,(2):17-17
报纸自办发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南方日报》发行量大,覆盖面广。这就为自办发行带来了诸如征订难完成、报费难回收、投递难到位、时效难保证等众多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在部署自办发行时,提出要特别注意抓好五个环节: 一.坚持“自主发行、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报在发行方面的优势。必须紧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报纸如何做到以报养报,不断发展壮大报业的经营主体,提高规模效益,几年来,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探讨.一、发挥优势,办好报纸,是增强报社经济实力和扩大规模效益的基本前提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的喉舌和工具.围绕党的工作中心做好宣传,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既是办报的首要任务,也是报纸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当前,报社的主体经营,因条件限制,主要有广告经营和发行经营.围绕党报姓“党”做好报纸主体经营这篇大文章,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党报的政治优势,按照党的要求,办好报纸,扩大发行,发挥其在新闻舆论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就是最好的无形资产,我们做经济工作就有了广阔的市场.充分利用这个权威性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无形资产,利用这种政治优势,开展经营活动就游刃有余了.所以说,报纸办好了,就是最大的政治优势,有了这个优势,读者就信任你,报纸的发行工作、广告工作也就好做了;反之,失去这种优势,报杜的经济发展就无处可言.二、抓住机遇,壮大块头.是发展报社经济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全国的报业发展呈突飞猛进之势,这是各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结果.而这种机遇,在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7.
李振芳 《传媒》2002,(2):42-43
要搞好搞活报社的经营管理,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年沧州日报社提出把报业当产业办,把报社当企业管,把报纸当特殊商品看,并且立足发展,加快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报社发展很快,“两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发行和广告连年增长,报社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家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发行:打开制约报业发展的“瓶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走向市场的主要关口应该说是发行,决定报社生存与发展的也是发行。所以,各报社普遍都对发行工作给予  相似文献   

8.
山西工人报原总编辑、高级编辑党渌,从报社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笔耕不辍,发挥余热,总结和整理了在担任总编辑期间的办报工作情况.编写了《我在山西工人报八年》一书。这里发表的是高级编辑马万程为该书写的序言。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部委产业报的出路在于“立足本业,面向社会”,这已成为大多数同行的共识。“立足本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发行,基本稳定并力求扩大系统内的发行量,是部委产业报赖以生存的基础;二是稿源,对本系统新闻资源的优先占有和优先采用,是部委产业报办出特色的必要条件;三是队伍,系统内已有的作者队伍、发行队伍和经营队伍,是部委产业报稳定、提高的重要力量。另外,一部分报社在系统内有颇具潜力的经营收益。因此,“立足本业”被视为部委产业报的“生命线”。“面向社会”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扩…  相似文献   

10.
报社多种经营及对其进行项目分析的一种框架(之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报社来说,开展多种经营是自身经营方式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如果说没有多种经营项目的报社,是传统的、本来意义上的“报”社,那么,一旦着手实施多种经营项目,报社就不再单纯是“报”社,而是既办报,又办其他实业的新型经济组织。这种既是报社,又不单纯是“报”社的局面的出现,无疑是对报社经营管理者的开拓、创新能力的新的考验。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进行报社多种经营项目分析时,首先使用的框架是:把报社经营项目划分为本业、本业延伸和非本业三大类。报社的“本业”,当然是办报。报社的编辑工作。发行工作属于办报的本业之列…  相似文献   

11.
沧州报社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报业走向市场的需要 ,全面实行自主发行 ,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本报社实际 ,又能促进报业经济发展的发行之路。一、建立自主发行网络 ,实行企业化管理。沧州报社是1998年8月由沧州日报、沧州晚报两家报社合并的。合并前沧州日报从1989年开始自办发行 ,1994年改交邮发。沧州晚报(原沧州市日报)也是从1989年开始自办发行 ,1996年开始把县市发行交给邮局 ,沧州市区继续自发 ,实行了邮发、自发(市区)两条腿走路。回顾这10年走过的历程 ,“两报”都有深刻的经验和…  相似文献   

12.
《采.写.编》2006,(5):F0004-F0004
创办于1948年的保定日报社,目前已形成两报一刊的格局。印刷、广告、发行、商贸多业并举.开始走上了报业集团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全社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构建和谐报社。近几年来,在衡量报社综合实力的管理水平、办报质量、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编委点击     
《中国地市报人》2009,(3):M0003-M0003
刀福祥(云南西双版的报社社长) 西双版纳报社社长刀福祥同志,从事新闻工作26年,发表新闻作品及论文600余篇,其中有40余篇获全国、省、州级奖。2003年,他带领报社全体职工,努力奋进,实现了《西双版纳报》小报改大报的目标。他认真抓报纸发行工作,在云南独创建设“报刊村”,  相似文献   

14.
精品,究竟如何创出?既可见仁见智,也可 百仙过海。 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武钢工人报》记者 李军的体会是“三独”.即:发现新闻要独具慧眼, 采写新闻要独出心裁,报社要多登独家新闻。 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古林口报》记者王 锐的经验是“三敏”,即:政治上敏锐,新闻上 敏感,行动上敏捷。成功在一闪念,失败在慢半 拍。精品:“三独”、“三敏”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月复刊的深圳商报,历经8年多的努力,由当初的对开四版周报发展到今天日出20—36版,跻身于“广东五大报”的行列。深圳商报社,媒体群已形成“三报、四刊、两个海外版”的格局,并在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开辟“商报直播室”,成为既有印刷媒体又有电子媒体...  相似文献   

16.
在报业竞争激烈,特别是各级党报和行业报向企业“压发行任务”的情况下,作为企业报,如何求得生存之路?我认为,关键在于具备比同行学习得更好更快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在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知识型员工上下大功夫。一、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针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固有思维模式,报社在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中多层次地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建学习型企业应把握的几个重点》、《要成功就不要找借口》等针对性很强的文章,使员工的观念、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根据报社实际,我们还适时提出了“五破五立”的新思维:破除因循守…  相似文献   

17.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新闻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同为党的喉舌,根植于工厂、工人、工会的工人报刊更需要"三贴近"。《工人时报》的采编人员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工会工作者。工会组织的先进性体现在必须贯彻党的"依靠"方针,必须当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这就要求报社采编人员在熟悉工会业务的基础上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8.
《山西工人报》创刊于1984年3月。15年来,在省总的正确领导下,报社上下面对形势和任务,去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不间断的改革。尤其是1996年改为对开周六报以来,报社编委会更注重了整体改革,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实际出发,确立“三硬三软”的报纸格局每周六张报纸怎么出法?报社编委经过分析认为:不能把报纸办成千  相似文献   

19.
朱广盛 《传媒观察》2003,(11):50-51
发行作为报纸工作中的终端环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报社老总的高度重视,它已成为报业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从解放初期移植前苏联的“邮发合一”发行模式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报社开始自办发行改革,报社与邮局的恩怨一直未了,直到上世纪末才有了报邮联合发行的  相似文献   

20.
早晨八点钟。在局运输作战室“蹲点”的编辑给报社编辑部打来一个电话说:青堆子站、羊圈子站有三个扳道员创造了防止重大事故的先进经验,局党委很重视,应该马上见报。编辑部接到电话之后,作了研究,最后总编辑决定:“马上写消息、评论,还配发这几个扳道员的照片,明天见报!”“明天见报”,这在我们报社是常有的事,分头一突击,一般总可以完成得又快又好。这一次却有一个难题,因为青堆子站、羊圈子站离锦州一百多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