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各类批评报道在各级媒体中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批评报道记者容易出名,但稍有不慎记者也会惹上官司。近些年因为媒体刊登批评报道引发新闻官司的事件屡有发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新闻官司已经发生上千起。陷入官司中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常常被拖得精疲力竭,有时还落得灰头土脸。事实提醒新闻工作者,在法制社会环境中,新闻媒体不仅要勇于开展舆论监督,还要善于开展舆论监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传媒在这些官司中又常常遭遇败绩,说明一些媒体在舆论监督的操作、记者在批评稿件的采写中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媒体言论权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完成舆论监督所需权利体系的总称。舆论监督是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在我国政治、经济、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与媒体行使监督权相伴,新闻侵权官司也大量出现,涉及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冲突的案例不断增多,有些公权力对舆论监督的干预和压制更使舆论监督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已为社会各界所认识,特别是朱总理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题词以后,各新闻媒体为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纷纷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新闻媒体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和旷日持久的新闻官司。而湖北日报的《舆论监督》专版,从1994年创办至今,刊发记者调查几百篇,读者来信数千封,却未引发一起新闻官司。回顾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新闻媒体在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在接受社会的监督。因此,舆论监督记者在行使监…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前进脚步,加强舆论监督正成为各新闻媒体的共识,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代表的一批舆论监督的佳作,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欢迎。但是,由舆论监督而引发的告记者、告新闻单位的官司也逐渐增多。这里仅就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自我保护进行一些探讨。这种自我保护当然不是自我护短,而是把舆论监督纳入党的领导和法律监督轨道,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业务技巧与艺术,以期使我们的新闻监督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因舆论监督而导致的新闻官司也在增多。目前情况看,新闻官司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究竟该怎么搞?笔者认为,在舆论监督中,记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新闻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屋见不鲜。有的媒体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媒体自身,采取模糊被批评对象的名称办法,记者隐去真名采用化名。这看起来安全保险,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这种办法并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不当“新闻裁判”.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准确.才是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  相似文献   

9.
赵建新  金鸣 《新闻前哨》2005,(11):68-69
近些年,新闻媒体由于刊发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屡见不鲜。有的媒体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媒体自身,采取模糊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记者隐去真实姓名采用化名等方法。这种办法看起来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并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只有依据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准确,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一、真实准确多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10.
金鸣 《新闻三昧》2006,(3):27-28
近些年,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屡见不鲜。有的媒体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采取模糊被批评对象的名称办法,记者隐去真名采用化名。这看起来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这种办法并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不当“新闻裁判”,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准确,才是最佳方式。一、真实准确多用事实说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舆论监督的力量所在。从新闻司法实践来看,舆论监督报道的纠纷往往是由于报道不实,用词不当,内容违法等方面所引…  相似文献   

11.
所谓媒体言论权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完成舆论监督所需权利体系的总称。舆论监督是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与媒体行使监督权相伴,新闻侵权官司也大量出现,涉及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冲突的案例不断增多,有些公权力对舆论监督的干预和压制更使舆论监督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因此,如何协调和平衡好权力监督过程中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媒体行业面临的十分迫切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确定媒体言论权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新闻媒体是民主法治国家须臾不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者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一、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得到了加强,公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而作为大众…  相似文献   

13.
正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渐次规范的过程。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影响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新闻舆论监督在运作过程中,既受政治、人文环境的制约,又受到法律、道德的约束,如若不慎,就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会引发新闻官司。要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把握好三个"度",才能达到既抨击丑恶和不良现象,又能促进工作推动发展"帮忙不添乱"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如今,公民法律意识日渐增强,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媒体自身,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导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可以说,这并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更加准确,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舆论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监察器。被舆论贬斥的对象怕舆论监督,恨舆论行为人。因此,近年来新闻官司呈迅速增加趋势。新闻媒体在应付新闻官司之余,产生了“厌讼心理”,导致舆论监督的异化。 一、栽刺难,栽花亦难,新闻官司迭起 近年来,新闻官司不断增加。新闻媒体的头头脑脑们作为“法人代表”,每每受到舆论监督行为人的牵连。在应付迭起的新闻官司中,许多人感慨:栽刺难,栽花亦难。 新闻官司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 1、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运用法律对滥用舆论监督权者进行监督。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少数新闻从业人员经不起金钱和享乐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公民或法人对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提请诉讼,可以纠正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督促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因此,对这样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体不必讳疾忌医。 2、被批评者强词夺理,想通过打官司挽回面子。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是写作发表批评报道。尽管传媒批评的人和事“完全属实”,可少数单位、部门和个人,仍会百般抵赖,狡辩,甚至利用职权刁难、报复传媒和编辑、记者。以“打官司”为要挟,往往是被批评者强词夺理,企图挽回面子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罗琳 《声屏世界》2002,(7):17-18
近几年,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公民、法人状告新闻媒体的官司层出不穷。新闻媒体屡当被告,一是因为公民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的增强,二是因为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确有不规范之处。但是,一个无可辨驳的事实是,官司缠身的新闻报道绝大部分是被老百姓称为“曝光”题材的批评性报道。导致媒体对负面报道视为雷区,望而生畏,记者下笔时慎之又慎,心有余悸,即使以直言谠论而闻名的《焦点访谈》也概莫能外。于是业内人士感叹:舆论监督止于官司。(一)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公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或行为发表意见,提出批评。既然有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张志新  张哲 《今传媒》2003,(6):85-86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不时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新闻侵权。有关资料显示,自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以来,全国各级法院通过法律途径了结的新闻官司已超过1000起,其中新闻侵权诉讼案占80%。因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从法律的高度正确认识并努力规避新闻侵权,是新闻传播尤其是舆论监督正当合法进行的一项重要保证。 本文就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灾难因其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而备受社会关注,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用什么样的眼光观察灾难,以什么样的角度报道灾难,是灾难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尺度。所以在灾难新闻中,记者的角色把握关系到能否成功地进行新闻报道工作,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新闻媒介的“特许权”?简而言之,就是新闻界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新闻言论自由,并受到相关法规、法律的保护。新闻自由最早是由西方新闻媒体提出,进而成为世界新闻媒体追求的传播权利。因为只有媒体获得新闻自由,才可能行使对社会的舆论监督权力,从而有效地进行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