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场夭折了的价格战 2002年伊始,就传来了武汉地区报纸大打价格战的消息.<武汉晨报>从1月5日起推出贺岁价1角钱,而同属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也将报价降到了3角钱.此举无疑是为了针对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该报在武汉地区的销售量极大).<楚天都市报>目前的售价仍是5角钱,但于年前改版推出的它的兄弟报<楚天金报>定价3角出售,价格战由此而起.<武汉晨报>提出了"最便宜的报纸,最精彩的内容"的口号.1月8日的该报称,降价以来已连续两日位居武汉地区销售量第一,降价第一天省内总销量就飙升至62.6万份,刷新了发行纪录.  相似文献   

2.
《武汉晨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都市类报纸。与该报同类的报纸,武汉地区还有几家,如《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楚天金报》等,地理环境、定位、受众的相同,将使这些报纸陷入同质化困境。如何避免同质化,凸显个性化的办报特色?《武汉晨报》经过几年的摸索,在新闻报道上开始显现出自己的风格,即"连续性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3.
唐婷 《新闻知识》2004,(9):16-17
武汉地区目前有6家综合性报纸,《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和《楚天金报》,其中前两分别是省、市级党委机关报,此外还有《体育周报》等几家专业报纸。综观武汉报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报纸都是综合性新闻品种,缺乏具有一定实力、能参与市场竞争的专业性和差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几年,武汉报业的价格战一直是降价战。在2008年,这一切成为历史。8月6日,武汉5家报纸统一行动,将零售价由0.5元提至1元,订阅价也相应提高。这次提价,没有谁“一声令下”,但同行们“心有灵犀”,先是8月2日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通告读者,文章内容不同但标题相同——《艰难的时候,让我们也一起走过》,颇为煽情,难言之隐,一气倾诉。8月5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和长江商报跟进,  相似文献   

5.
都市类报纸应走出同质竞争的怪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都市类报纸蓬勃发展,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壮大,成为党的新闻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武汉地区来说,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为代表的四家小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服务社会、服务百姓,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探索了市场化办报的路子,促进了传媒产业的发展,对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6.
赵雨婷  刘锦宏 《传媒》2016,(14):46-47
《楚天都市报》于1996年11月12日创刊,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报纸。《楚天金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的相继崛起无疑加剧了武汉报业的竞争,不仅抢占《楚天都市报》的内容优势,也促进了《楚天都市报》转型的决心。自2007年以来,《楚天都市报》正式拉开主流化转型的序幕,近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流化转型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城武汉,活跃着被誉为“江城四小”的四大都市报,它们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同城竞争,四大都市报皆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在竞争的残酷中生存、壮大。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当下江城报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境况下,率先在其子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分别推出言论版《声音》和《说吧》。  相似文献   

8.
《楚天都市报》已创刊一周年了.短短一年,我们的发行量由5000份起家,每月以一万五至二万的速度增加,现在已成为武汉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之一.报纸由四开八版扩充为四开十六版.发行面已从武汉扩展到宜昌、荆州、荆门、襄樊、恩施、十堰、孝感、咸宁等中等城市和地区.据来自全国性会议的消息,《楚天都市报》不仅在武汉地区创下零售量第一、发行增幅第一的纪录,而且在全国都市报发展历程上也写下了创刊当年发行量最大的纪录.回顾《楚天都市报》创刊一周年来的办报思路和报道实践,可取之处有这么几点.  相似文献   

9.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楚天都市报襄樊版》于今年3月2日创刊。《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具有独立刊号,是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二家省报地方版。该报在报头上打出的口号是“襄樊人的都市报”,其抢滩登陆、与襄樊本地原有报纸竞争合作的战略意图由此可以管窥。  相似文献   

10.
武汉报业市场有两大报业系统,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一同被称作武汉都市报市场的“江城四小”。  相似文献   

11.
刘九州 《今传媒》2003,(5):20-22
笔者以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新民晚报》与《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以下简称江城四报)4月17日至29日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分项统计(其中,笔者缺22日的  相似文献   

12.
谢斌  陈剑 《新闻前哨》2003,(5):36-37
伊拉克战争打响,现代传媒大战也同时引爆。中央电视台打破常规,3个频道每天10多个小时轮番直播战况、请各路专家点评战事。国内4大门户网站也纷纷开辟伊战专题,消息来源空前丰富。纸质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区域性的地方报纸在报道国际重大事件方面能有多大的作为?湖北6家主要纸质媒体《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在伊战报道中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以其自身努力,证明现代传媒中报纸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13.
过去,武汉报业价格战一直是降价战。2008年,这一切成为历史。8月6日,武汉5小报统一行动,将零售价由0.5元提至1元,订阅价也相应提高。这次提价,没有谁“一声令下”,但竞争对手们“心有灵犀”,先是8月2日《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通告读者,文章内容不同但标题相同——《艰难的时候,让我们也一起走过》,颇为煽情,难言之隐,一气倾诉。  相似文献   

14.
改版已成常态 2015年10月12日,《南方都市报》宣布改版,该报于2014年6月、2015年3月已两次改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改版三次,在我国报业改版史上实属罕见.仅仅过了一天,10月13日,广州另一知名报纸《羊城晚报》宣布全新改版,《羊城晚报》上一次改版是2014年元旦.在2015年改版的不止这两家:10月26日《重庆晨报》改版,10月8日《今晚报》改版,8月《三湘都市报》改版,7月《河南商报》改版,6月《都市消费晨报》改版,5月《楚天都市报》改版——该报宣称从2012年开始每年一大改,3月《北京晚报》改版.  相似文献   

15.
从1997年起,一直不被传统机关报重视的就业市场的信息突然走俏起来,短短两年功夫几乎席卷了武汉市绝大部分媒体,先后有近10家报纸加入对就业信息的争夺,打起武汉媒体市场的“就业战”。晚报性质的报纸从一开始就瞄准就业市场。武汉市最早的一家子报《市场指南报》,从1993年12月创刊之初,就设置了《金融、人才、商迅》专版。1997年5月21日,设置专刊《就业指南》,后转办成颇具特色的服务性栏目《人求事、事求人》一直坚持到现在。其后,1997年底创刊的《楚天都市报》,从1999年3月3日,设立了2个版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在头版头条刊登由该报记者曾革楠撰写的《肩负社会责任引领主流舆论——〈楚天都市报〉探索主流化转型纪实》长篇通讯,并配发评论,向全国新闻界推介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成功经验。 该报配发的评论称,"《楚天都市报》一系列主流化转型的实践,让党和政府关注,让同行瞩目,让读者叫好,为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转型提供了范本。"并指出"《楚天都市报》的转型并非回归传统‘主流报纸',也不是单纯地吸引受众眼球,而是转向打造报纸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这一办报理念,对于提升报业竞争力,加快中国报业产业化进程,乃至整个媒介市场的完善和提升,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1999年12月28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1999楚天都市报新闻论集》在武汉首发。创刊三年,《楚天都市报》以丰富的新闻实践发展新闻理论,以新闻理论指导和推动新闻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创刊当年,该报编辑了创刊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极目楚天舒》,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年,编辑了一期《新闻前哨增刊》,由新闻前哨编辑部出版发行。3年,共成文180多篇计90多万字。 该报创办三年,这种全员性的理论学习、钻研风气,起到了进一步明确办报思想的作用,“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深入人心,凝…  相似文献   

18.
张燕 《新闻前哨》2013,(10):75-76
讲述类栏目最初出现在央视的《焦点访谈》,其内容宽泛,问题尖锐,吸引了不少关注。后来,这种形式被报纸借鉴。诞生了情感讲述专栏。以湖北地区为例,《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楚天金报》的“百味人生”、《武汉晨报》的“倾诉热线”……这些专栏一办就是好多年.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余丽蓉 《新闻前哨》2004,(11):41-42
以某位编辑或记的名字命名一个专栏或栏目,正在成为时下新闻媒体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进行创新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仅以武汉地区报业为例,就有《楚天都市报》的经济专栏《龙女看市》、寻医问药专栏《寻呼方琳》,武汉晨报的舆论监督专栏《王浩峰的眼》,《武汉晚报》的知名个人专栏《范春歌工作室》及其民生新闻、服务新闻  相似文献   

20.
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其实不然,面对新世纪的市场竞争,报业集团、网络世界、多元经营、都市狂潮,当然是不可或缺的热门话题。然而,县市党报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夹缝中拓宽生存空间,生存而后发展,走进农家则是县市党报生存发展的最有效最可靠最长久的途径。 走进农家是县市党报在激烈竞争中的最佳出路。随着都市报的崛起、晚报的繁荣、专业报的兴旺以及地市党报的改版增刊,县市党报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江夏区距武汉地区19公里,《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今日快报》、《文化报》等1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