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从1987年五月20日从新兵连直接调入政治处搞新闻已有10个年头了,发表稿件有500余篇。上至《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下至驻地市县报纸电台,都用过我的稿子。唯独《解放军报》──我心中的大报没用过我一个字。作为一名军人,一位部队报道员,没能在自己每天阅读的报纸上稿,使我遭受了好多尴尬好多难堪。同事问:“小魏,今年在军报上见了几篇文章。”领导说:“凡是在军报上发表稿件的,记王等功一次。”就这样几句话,足以让~个有自尊心的报道员彻夜难眠(这并非为了荣誉。其实,新闻已给我带来了四枚三等功章)。说到写稿,我在中学…  相似文献   

2.
军旅13载,记忆中美好的事情太多了。不管是作为一名基层部队的报道员,还是一名新闻干事,与解放军报的“姻缘”,恐怕每个人都有一串串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感激。回顾我和军报的关系,也是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军报给了我今天。  相似文献   

3.
周鹏 《军事记者》2011,(6):63-63
4月12日早上,连队通信员刚拿到11日的《解放军报》就兴奋地嚷嚷:"快来看啊,咱连的周鹏在《解放军报》上稿子了!"顿时,许多战友围了过来。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也曾多次向军报投过稿,却一直未能“露脸”。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我激动不已。接过报纸一看。一篇标题为《红军乡的红色传说》的稿件,署名为周鹏,和我的名字一字不差。我立即明白,这是遇上同名作者了。  相似文献   

4.
左鹏 《军事记者》2010,(9):68-68
记得自己刚当报道员那会儿.身边战友常在我耳边唠叨:“写稿没有关系,绝对上不了稿!”对此,我都不赞同。这3年来,我一次又一次拿出自己在《解放军报》与《人民武警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向身边战友证明——写稿投稿“没有关系”没关系。只要稿子质量高。人人都可以上稿。  相似文献   

5.
人生在世 ,值得回忆的东西很多 ,但我在军旅10余个春秋 ,最难忘的却是一份修改稿。特别是在自己军旅生涯即将划句号时 ,那份修改稿 ,以及我领导间的情缘 ,无论用什么方式都在我心头挥之不去。说那份修改稿让我终身难忘 ,是因为它不仅让我实现了在《解放军报》刊稿零的突破 ,而且还上了头版头条。在边疆部队当一名报道员 ,突然间在《解放军报》上了一个头版头条 ,人们都说我太幸运。要上军报的头版头条 ,对于一个战士报道员来说比登天还要难。有人说我与报社编辑有说不清的关系 ,其实 ,说实在话 ,那份稿件的背后主要是凝聚着领导们的心血。…  相似文献   

6.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7.
“洗”军报     
我有一张1994年的《解放军报》,虽然已经泛黄、皱皱巴巴,有的还字迹模糊、残缺不全,但我仍宝贝似地珍藏着。每看到这些报纸,一种愧疚的情感就悄然而生,脑海中还闪现出这样的一幕。1994年冬天,我所在的西安政治学院放假,我挑选了8份《解放军报》带回家,准备在假期抄录上面的文章。可回家不几天,发现辛辛苦苦带的那些军报不翼而飞!我赶紧问妈妈:“妈,您见到我的报纸了吗?”看我火烧眉毛的样儿,妈妈唤怪地说:“看你…··哦还以为房间着火了呢,你二姨家想整理房间顶棚,我看你的报纸又大又好,就……”“哎呀,妈,您怎么也不…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函授学员高强报道:12月中旬,济南军区某团在“新闻报道总结大会”上,给7名战士报道员颁发了“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这7名报道员都是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的第十二届学员。一年来,该团为提高报道员的新闻采写能力,积极鼓励报道员参加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团里先后有12名报道员参加了函授学习,并且实现了人人见稿的目标。一年来,该团先后有180多篇稿子见报。参加新闻函授,成效显著,团领导要求报道员再接再厉,政治处又做出决定:凡参加2003年第十三届军报函授的报道员,团里为其报销一…  相似文献   

9.
“学好用好军报,当个将军没问题;会给军报投稿写稿,当个记没问题。”这句话是我1984年秋当新兵时听一位干部说的。从听到这句话起,《解放军报》就成了我的梦想1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边防战士成长为一名军报记、编辑,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报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和强壮。因此,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时,我总会自豪地说:“解放军报大学!”  相似文献   

10.
当报道员2年了,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等报刊电台用稿200多篇。要问我有啥秘诀,秘诀没有,不过,2年多爬格子的经历使我深深懂得一个道理:潜心下苦功,功到自然成。“搞新闻苦,爬格子累”。不少报道员都有这类感叹,我又何尝不识苦的滋味呢。为了采写好的稿子,记不清多少次顶烈日、冒风雨往基地跑,挖素材、找线索,夜里加班加点搞“突击”。要不怎么说基层报道员的鞋帮是好的,而鞋底早磨出了窟窿呢。若是辛苦采写的稿子被报社采用了,自然是喜事,倘若进了编辑的废纸箱,战友或领导问句:怎么样?准使你脸红耳热,其中苦…  相似文献   

11.
我是西藏军区某旅一名士官报道员。以前与其他报道员聊天时,总听到他们一些埋怨,说自己在军报上不了稿主要是在报社没熟人、没有关系。每听到这些话,我总会为军报编辑感到愤愤不平和冤枉,因为我今年在军报发表的每一篇稿件,几乎都是自然稿,没有找任何关系,也没到北京送稿。  相似文献   

12.
坚持党性原则办出军报特色解放军报编辑部今年1月2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军报时强调指出:“办好《解放军报》,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我军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解放军报》在坚持党性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江主席的这一席...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去年一年,我先后在军报见稿10余篇,虽然数量不算多,但作为一名身在基层的战士报道员,一年能在全军性的大报上发表这么多的稿件,也算是不小的“丰收”。许多战友和同行都问我是不是认识军报编辑,是不是去军报送过稿?说实话,迄今为止,我从未与一位军报编辑谋过面,更谈不上去军报送稿了。说起我给军报写稿的经过,有一番比较曲折的经历。当兵第一年,我凭着一手好字走进了团报道组。当时,一位机关老同志告诉我,搞报道不容易,尤其在军报上稿子,没有关系根本不行。一席话使原本壮志在胸的我顿时没了信心。以后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4.
5月初,驻滇某部宣传股经过商讨,决定用《新闻爱好者》这本杂志作为辅导教材,对报道员进行培训.“两用人才培训”的新闻班教室里,教员在黑板上赫然写道:《新闻爱好者》是初学新闻的良师益友.至7月上旬,报道员们的文章陆续在《解放军报》、《战旗报》等军报上发表,95%的报道员发了处女作.  相似文献   

15.
军报实习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些天来,亲眼看见一篇篇粗糙的稿子经过编辑之手,被打磨成能上版面的文章,心中对那些默默作“嫁衣”的编辑老师充满了敬意。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我想换个视角看上稿,通讯员至少应该做到“三多”和“三少”。多写“好稿”,少争“头条”部队搞新闻的同志都希望自己的稿件能上“头条”。不少单位总结新闻报道工作,也无不是以“头条”论英雄。这无疑给“头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头条”是可求的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军报实习,我感到:“头条”可求,但不可强求。“可求”在只要对新闻写作执着…  相似文献   

16.
募然回首,《解放军报》扩版已经7个多月了!热心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当人们在欢庆新年的锣鼓声中,捧起“加厚”了一倍的《解放军报》时,欣喜的目光中也不免带着一丝疑惑:军报,真的既能保持自己本色,又能让人耳目一新吗?7个月的时间如飞一样过去了,整整212期散发着墨香的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沈阳军区联勤第二分部新闻干事。从入伍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对新闻报道工作有一种特别的兴趣,先从“萝卜条”、“豆腐块”写起,后来到政治处当了报道员,上军校时是学员队报道组组长,毕业后不到半年就被抽到机关专门从事报道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关心和指导下,特别是在军报编辑老师的教导下,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去年,我被军报选为特约通讯员,深感“特约”二字之重要。一年来,我更加努力地学习,通过《通联情况》这一学习阵地,了解了军报宣传动态,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一年来,我在军报上稿8篇,其中反映大连第2…  相似文献   

18.
难忘1974     
《解放军报》的50年,红红火火,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令人回味的往事太多了!如果有人间我,哪一年,哪件事,给你打下的烙印最深?答曰:是1974年批林批孔中“四人帮”勒令军报变相停刊事件。  相似文献   

19.
那还是我入伍的第三年,听人说《解放军报》上的刊头画不少是出自基层官兵之手。于是,我这个美术爱好者的手也痒了起来。每天利用闲暇时间跑到连队俱乐部的一个小偏岔子屋里闷头“涂鸦”,然而,凝聚着我无数心血的200多幅刊头画稿全部寄出去了,报纸上却见不到一点儿影子。这时,一些战友对我说:“别犯傻了,全军就那么一家军报,还轮得上咱小战士的画稿登大雅之堂?”一时间,各种讽刺挖苦的话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气得我把绘图笔摔碎了好几支。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突然收到《解放军报》社理论处寄来的一封信。打开信一看,信里包着…  相似文献   

20.
能在军报上稿,是所有部队报道员的最高目标,我也不例外。去年初,我给军报邮寄了50多篇稿子,但全都泥牛人海,不见踪影。当时,有的战友说,要想在军报上稿,必须报社有熟人,否则稿子再好也上不去;有的战友劝我不要气馁,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军报上的章,坚持给军报投稿,一定会如愿以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