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多样化特点,原因复杂,作弊方式隐蔽、手段呈现高科技性,处罚和防止作弊的难度加大.随着各种考试的功利性目的的加强,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降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应该采取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作弊风险成本、强化考试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潘雪 《鸡西大学学报》2014,(2):24-25,31
考试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存在着严重的考试作弊问题。考试作弊的手段不仅多种多样,还产生了许多危害和不良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可从五个方面来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完善考场监督管理机制;改革考试方法;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社会上以帮助考试作弊来盈利的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防止大学生作弊。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违纪现象不容忽视,分析了大学生作弊原因、形式。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改进教学和考试方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防范考试作弊行为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考试作弊的原因,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注重心理疏导;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制;完善评价机制,改进考试模式等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当前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大学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障碍。文章从学生内在因素、学校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就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改进考试形式、改进教学与课程设置、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等七项措施,以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存在和蔓延,促进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不良现象,明确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从学生、监考教师和学校角度探寻其原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预防和治理大学生考试作弊,需多方面形成合力:加强诚信教育,减少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同;提供学业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强化考试管理,加大监考力度;改革考试方式,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学生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并从加强诚信教育、加强教风建设、改革考试模式、加强考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考试作弊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思想根源和过程监控缺陷上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产生原因,指出了作弊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并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考试形式、强化监考和调整考试作弊纪律处罚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考试作弊视界下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原因及措施入手,对大学生作弊现象作了剖析,探求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学风现状、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识和作弊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从加强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完善考试制度、加强考场管理、严格考场纪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途径来预防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11.
考试舞弊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公民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要求,为社会所不容.从社会环境及观念、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考试方式及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教学管理因素、考生的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考试舞弊的动因,推出了通过抓教风,带学风,促考风;积极推进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的改革;重视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观等措施,控制舞弊现象的产生,并践行了部分理论,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富 《考试研究》2014,(2):73-82
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实演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西部某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现状、成因及行为发生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考试作弊具有普遍性,作弊行为已经进入到一些学生的基本价值体系,形成一种"作弊文化";(2)来自城乡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层面"、"管理制度层面"、"作弊原因"等方面有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上有显著差异;(5)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6)作弊方式多样,并带有明显的时代技术特征;(7)学生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有不同的倾向、攀比心理的影响、考试试题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管理过程的松懈、考试与评价方面的不合理性、教师监考的松懈等是促成学生作弊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指出作弊现状、分析作弊成因及其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作弊或尽量减少作弊的干预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考试作弊破坏了考试的正常规则,通过对学生作弊原因、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改变教学和考试方法、加强考试管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几方面有力对策来防范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弊心理的调查研究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连四所高校大学生作弊心理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有过作弊经历的大学生占调查总数的一半以上。作弊时大多数学生的心情是紧张的,但是对于作弊行为的负面评价较少,说明大学生在心理上对自己与他人的作弊行为大多数持宽容态度,教育管理者应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博弈论,考生之间的囚徒困境博弈使得考生尤其是绩优生陷入"不作弊即吃亏"的心理怪圈,混合策略的监考博弈与处理作弊行为的动态博弈揭示了影响考生作弊行为及监考教师处理作弊行为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应对考生加强诚信教育,进行诚信激励;应对监考老师进行监考激励,减小其秉公处理作弊行为的机会成本,鼓励其树立良好的职业声誉。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考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风的好坏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在考试成绩中是否能如实反映的关键,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考风不正的问题日趋严重,考试违纪、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考风不正导致考试成绩不真实,影响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准确判断,助长了投机取巧的坏学风。文章针对高职院校的考风问题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考风不良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某高校966名大学生作弊的现状、动机、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作弊的因素,得出大学生没有对作弊问题做到正确认识,某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做到科学化、合理化教学,校风建设不容忽视,整个唯分数论的评价奖励体系已不适应学生良性发展等结论。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吕洪波 《中国地质教育》2013,(2):126-128,144
笔者在"地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中率先尝试开卷考试,经过5年的实践检验,效果良好。在介绍了考卷特征、考试规则、考试效果及反馈情况之后,笔者对这种考试方式进行了分析,可获得4点认识:一是考试本身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二是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三是改变"考前背重点"的片面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四是更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这种考试方式鼓励学生考出水平,考出尊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值得在性质类似的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学术欺骗行为可分为考试欺骗和书面作业欺骗。美国大学生的学术欺骗行为比较普遍,但建立荣誉准则制度的高校发生学术欺骗的百分比明显偏低。学生们认为,对于不同的欺骗行为应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影响美国大学生的学术欺骗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学生个体特征因素、态度/信仰因素、行为因素和外部因素等。高校可以采用建立荣誉准则制度、重视学生的参与等对策来减少大学生的学术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