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话题作因为题材广泛.形式自由,让作发挥的空间较大,所以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话题作无须审题。不错,相对于过去的作体式,话题作在审题方面的要求要宽松得多,但这并不等于说话题作可以不要审题。  相似文献   

2.
赵方新 《新作文》2004,(6):42-43
2003年的山东省各地市中考作,除青岛、烟台两地市是半命题作外,其它地市均采用了话题作这种方式,并且在命题形式上更趋向于科学、规范都由话题材料、话题、作要求三部分组成.真正体现了话题作的开放而有限制、自由而有约束这一特点。但从阅卷的情况来看,离题、偏题现象尤为严重,即使写的再好.也因‘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而名落孙山,所以加强话题作的审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命题走进了“材料话题式”时代。少数人错误认为话题作“开放”、“灵活”,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没有审题的必要。其实,考生写话题作因审题失误而与高分无缘的现象太普遍了。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已有五、六年了,但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仍有不少考生的作文因把握不住其写作的关键而偏题、离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意在帮助学生领会其实质,走出话题作文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的审题本来是比较容易的,可是由于不少同学在审题时粗枝大叶,常常“偏题”,甚至“跑题”,这实在令人痛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跑题”.是因为“三看”与“三不看”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作文的审题,是解决“写什么最准”的问题。话题作文的审题,是解决“写什么最好”的问题。因此,看起来话题作文审题的门槛是降低了,但审题的层次与境界却提升了。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全国高考语卷开始考话题作以来,在一片叫好声中,话题作方兴未艾。从那以后,不仅高考考话题作,而且中考也考话题作;无论高中初中,平时作训练也大都是话题作。话题作之所以如此时兴,据说是因为其无审题障碍,章立意和体选择灵活自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8.
审题也称解题,就是详细、周密地分析思考话题的题意,使作的内容切合题意。近年来成为中考、高考作的主要形式的话题作,只给考生话题,不提供章标题而是题目自拟,虽然在选材、立意等方面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问,却也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无现成题目,并不等于无题可审。在这种情况下,写作应抛开传统的思维模式,转换视角,将目光投向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努力从中审出其语意指向或隐含信息,以确定立意和选材范围,拟出简洁、新颖、醒目且符合意的题目。话题作该如何审题呢?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高考作,为了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了防止宿构,命题有意增加了话题的内涵,例如“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等等。这样,话题内涵相对增加,外延就相对缩小,在相当程度上就影响了考生的审题与立意。于是,我们看到,部分学生的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题、跑题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李彩虹 《新作文》2004,(5):47-48
从1999年开始高考作变为话题作。经过了几年的改革完善,如今已变成了“话题材料型”(我自己暂且这么叫)作。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材料.加强作审题、立意、构思的训练。现在距2004年高考仅有40多天的时间了,多年工作在第一线的我想为高三拼搏的同学尽点微薄之力,我借助了经验、直觉、报纸、媒体与历年高考试题,搜寻整理了部分不成熟的材料,权当作同学的参考吧!下面将这些材料提供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到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中可以鲜明地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命题者提供给写作者一个话题、一段导言、一个引子,让写作者审题命意写作。对这类作文,我们姑且称之为“话题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是话题作文构思的第一步,也是能否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所在。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2.
史金霞 《求学》2004,(12):41-43
对于满分作,人们往往都是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精巧新奇。的确,近年来高考作中普遍采用的话题作形式,给了广大考生尽情发挥个性、展示特长的巨大空间,高考作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让人目不暇接。但是,话题作,毕竟还是有一个话题在前,如果只注重话题作的“放”而忽视其“收”的话,就会流弊甚重了。所以,对于话题作的话题分析,即审题和切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很多老师和学生在面对话题作时,都可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广东普通高考作的话题是“雕琢心中的天使”。今年话题的提出,与去年的截然相反。去年是没有引述材料而提示语言相当详尽;今年是有引述材料而没有提示语。没有提示语的好处是,限制少了,留给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大了。但是,对考生来说,审题的难度加大了。究竟怎样理解和把握“雕琢心中的天使”这一话题?考生对这一话题理解和把握得如何?今后作备考应注意哪些问题?笔作为高考评卷作题组长,就今年考生作的现状,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的限制已越来越明显,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或对此重视不够,或把握不住话题的要求,而令自己的作文陷入偏题的泥淖。下面我以一篇话题作文为例,谈谈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以其自由、灵活、开放、创新的特点越来越俏立于作花坛,备受师生的喜爱和接受。也因为它以其考查能力的综合性、抒写人类的道德性、反映社会的时事性愈加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一直成为高考作的当选体。鉴于作话题主旨的隐含性、深刻性、多向性特征所产生的审视话题不清、立意不明、观点模糊、联想失当的缺陷以及给中学生带来的作困惑、失误的严重性,因而,进行话题的审题导向和训练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切题。就是所写文章与所给题意非常契合的意思。目前我们训练写作以及考试的文题无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命题,二是话题,三是材料。而就审题而言,话题是可以包括命题和材料作文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篇话题作文的试题常可包括“材料”、“话题”和“其他要求”三个组成部分。话题虽不等于命题,但分析理解话题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与命题一致的;话题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虽也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但总要对材料的中心主旨进行确切的把握的,而这种把握方法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审好话题,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审题无误了。下面我们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审题时如何切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的限制已越来越明显,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或对此重视不够,或把握不住话题的要求,而令自己的作文陷入偏题的泥淖。下面以一篇话题作文为例,谈谈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洪劬颉 《新高考》2005,(4):12-12
话题作文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由“淡化审题”到“不是不要审题”再到“重视审题”,尽管有人对这个变化颇有微词,然而顺势者生,尤其是在选拔性考试中作文分值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限制性加强是大势所趋,否则就是以少数人的“胜利”掩盖了对大多数人的不公。话题作文审题偏颇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文章内容仅与话题“擦边”。乒乓球比赛,球擦边是好球。但话题作文仅仅“擦边”却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实际的写作中,也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这里根据近几年话题作的命题情况按“提示”划分为五种类型,而不同的类型又有不同的审题立意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临场作文时,怎样才能既充分发挥话题作文的优势,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又符合话题的要求呢?关键在于把好审题关,虽然话题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是并不等于不需要审题;限制少,并不等于没有限制,可乱闯禁区;范围广,也不等于没范围,可天马行空。近几年中考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出现“跑题”、“离题”的现象。有些考生一拿到话题,不作细针密线的分析,提笔就“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而去,结果当然难以“济沧海”。因此必须重视话题作文的审题。下面介绍几种审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