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笔解》是韩愈、李翱对《论语》的新解,今人研究甚少,忽视了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韩、李以心解经、神化孔子和改动经文的经学思想标志着真正开启了宋学,也表明了中国解释学的转向。二者的经学思想的建构对今天理论上的综合创新,复兴民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礼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的结晶。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周礼》、《礼记》等礼仪专著问世。礼仪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爱  相似文献   

3.
“明堂”是中国古代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礼记》之中有《明堂》篇,其它的经典也涉及明堂问题。传统的经学理论自战国秦汉以来,不仅渗透于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中,而且被道教所吸纳,成为道门中人建构养生技术的一种符号框架。不论是道教的内丹术还是存想养生法门,都打上了“明堂”的思想印记。  相似文献   

4.
《论语》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和传承《论语》的学科,是儒家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西汉出现以后,经历了形成、发展、休眠、复盛、总结的演变进程。熟知《论语》和《论语》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传承儒家经学思想,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和精神。化学诚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缘起近年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益智节目火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已深人人心,“借东风”“用语文教化学”的想法可以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哲学反思与建构的研究范式诊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并对教育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以“文化、教育与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高等教育现代性的理论体系,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价值定位,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确定,高等教育发展只有走向人本与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很早就想把《易》、《诗》放在一起读,不仅是因为它们同为儒家初始的典籍,更主要的是想通过一作为文学作品的《诗》,一作为哲学论著的《易》的比照,窥探先秦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形成的轨迹,甚而至于领悟何以几千年来,《诗》成为了中华民族“诗”的滥觞,《易》成为了中华民族“理”的源头。当然,力不逮意,只能就这两部古籍作些肤浅的文字上的探索,以此就教于方家。一、《易》、《诗》年代互考(1·1)先说《诗》。《诗》的写定(或说编定)的年代,学术界早有定论,一般认为孔子删定为三百零五篇,名为《诗》、或《诗三百》。《诗》的…  相似文献   

8.
2012年我国文学理论界对马列文论“中国化”的建构做出了新贡献,突破了传统研究的理论视阈,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联系,公认《讲话》蕴涵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变革力和推动力,对于当前建设文化强国来说至关重要,影响深远;《文艺科学发展论》是当代文艺理论建构的创新成果。应以科学态度对待“西马文论”,克服对马克思主义本源解释中存在的“泛化”和“窄化”问题;既要避免将“西马文论”“神圣化”,也要避免将其“虚无化”。应在注重理论指导实践、植根中国现实土壤的“接地性”和立足中国语境基础上,不断推进我国马列文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离骚》称“经”是一种文化整合现象,它是在两汉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在建构辞赋文学的经典范式中,竭力以儒家经学思想谋求认识趋于一致的普遍倾向中形成的。古文经学的兴起是它特定的时代文化机制,而评骚采取的比附儒家经典的价值取向,在类比中获得认同,正是《离骚》称“经”的既定规则。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一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他的文艺论述,坚持“两个结合”,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和文艺实践的现实需要,广泛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批判性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文艺经国”论,站在民族大业、国家治理的高度,强调了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创造性地转换了中国古代的“文以载道”论,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应载爱国主义之道,追求真善美的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的独特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创新性化用了中国古代的“民为邦本”论,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邦本统一观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人民文艺观;综合性地融汇了中国古代的“文艺创新”论,认为文艺的生命在于创新,文艺创新是一项综合性活动,文艺创新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 0 0 1年第 9期“探讨·争呜”栏中登载了《反思创新精神的历史桎梏》(以下简称《反思》)一文 ,该文在指出了“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后 ,具体剖析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和血缘宗法制度三个方面 ,认为这三方面都影响到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我认为 ,这种“背景”的许多方面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是间接的 ,需要中间因素才能阐明。就传统文化的几个消极方面来说 ,其产生的“背景”仍是不清楚的。一、宏观地理环境封闭性的影响“中华民族生长在东亚大陆上 ,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 ,它的东…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创新论”是张岱年先生提出的著名文化观.通过师生问答,张先生具体阐述了这一观点要义,着重回答了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的内在契机和源泉问题,总结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出由《易传》“生生日新”学说引申、转化出来的创造精神,应是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谈中国文化,离不开经学。离开经学,也说不清楚中国文化。经学有过如日中天的尊荣,也有过被打入冷宫的寂寞。造成这种大起大落,自有其历史原因。毛泽东同志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江泽民同志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题词:“总结与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着这一精神,我们以“经学与文献学的关系”为题,邀请国内一些学者笔谈。我们希望笔谈能够引起人们对经学的关注,促进学术的全面繁荣。据悉,由北京大学学者主持的《中华儒藏》已于2004年4月启动,由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本年11月在北京举行,种种迹象表明,正确评价经学,给经学以应有的地位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相似文献   

14.
“纳米科技”引入高中实践活动课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纳米科技教育的提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课程标准正在陆续问世。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应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学科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应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必修课。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在试点高中尝试开展了“纳米科技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力图使中学科技教育课程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自其问世,就一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而“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几成社会的一大时尚。红学作为一门显学,研究名家众多,研究成果卓越。特别是近来所推重倡导的“文献、文本、文化的融通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更是给红学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和门径。本文试图以“文化传统”作为切入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经典之作。自1939年葛传椝翻译的第一个英文节译本问世以来,《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广为译介和传播,最终确立经典地位。《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经历了萌芽期、确立期和巩固延续期三个发展阶段,其经典化建构是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建构,不仅折射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演进历程,也推动了中国文化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和”与“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和”与“创”的辩证关系在于:“创”包含着“和”,“创”是一个大圆,“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范畴本身包含着“和谐”与“创新”的双重内涵,但在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发展中,“和”被更多的单向归结为僵化的理解,逐渐丢掉了积极创新的精神,走上了消极守旧的经学发展道路。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将断裂的和谐与创新内涵并举,以“和”与“创”为主导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必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8.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家庭”观念却承受着巨大的变迁。首先是男性的绝对家长尊严的丧失,家庭成员由家庭本位转向社会的“群”,这使得现代家庭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群”中“个”的建构及其“度”的问题则又成为现代家庭建立过程的一个难解之题。这种建构的困难其实是现代中国建构之艰难的一次很好的隐喻。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北京人》、《憩园》、《伤逝》、《寒夜》这些作品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变迁的过程,前三部记录着传统家族的衰败,而后两部则记录着现代家庭建构之艰难。  相似文献   

19.
两汉经学     
《现代语文》2007,(9):99-99
经学是训解、阐发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起初,六经是孔子删定的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战国以后,又成为儒家学派授受的教本,并经师徒相传,形成众多的传记。及至汉代,正式出现“经学”一词,《汉书》中有邹阳说“邹鲁守经学”。汉武帝罢黜诸子传记博士,只立《五经》博士,《五经》遂成为治国的法典,孔学遂成为官学,  相似文献   

20.
王若东 《历史学习》2002,(11):12-13
古代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创造了无数个“世界之最”。正因为如此,中国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捧读这些“世界之最”便会陡增无比的民族自豪感。现将新版试验本《中国古代史》中的世界之最整理如下:一、科技发明创造。中华民族以智慧著称于世。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创造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堪称世界之最,除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以外还有: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纹口文化中晚期。我国先民学会养蚕缫丝,发明了丝织技术。后来中国的丝织品传往欧洲,深受欧洲上层社会的喜爱,中国也因此被称作“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