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高云仙一、教学目的1.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蒋介石继续内战;使学生基本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事变中的主要人物及事变的简单经过;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1. 需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和简单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和所作的努力。2.需学生认识的基本观点:张学  相似文献   

3.
"问题——点拨"式教学结构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归结出一二个关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抓住契机,及时提示、点拨、延伸,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结构.以《西安事变》教学为例: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西安事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让学生读读,想想,划划,写写)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线索;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1.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2.它是什么部队和以哪两个人物为主发动的?为什么要抓蒋介石? 3.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派谁去西安了?提出了什么主张? 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不杀蒋介石,而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5.西安事变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以上题目应当请学生不看书本和笔记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并请学生自己补充,最后教师简要小结)  相似文献   

5.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由此实现了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新局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解决突发事件的成功典范,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矛盾的准确分析和精确把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的积极协调、巧妙斡旋,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立场坚定、策略灵活。  相似文献   

6.
逼蒋抗日的方针象一根红线贯穿西安事变的始终,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是这一方针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张学良将军提出的逼蒋抗日的主张.改变了党的策略方针.张学良将军通过西安事变,实现了逼蒋抗日的主张,推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集团走上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梁磊 《天中学刊》2015,(2):126-130
红军长征后,中共在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军事行动屡遭挫折,红军仍很弱小,中共没有脱离困境,长征没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西安事变,中共在西安事变中的明智之举促进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共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被迫停止"剿共"政策,内战暂告结束,中共摆脱了危险处境。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学科是责无旁贷的,在西安事变SS周年纪念前夕,我们运用影视手段进行了中学历史《西安事变》的教学尝试。一、剪辑影片、精心设计借助影视艺术在历史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不等于只放一场电影或一场录像,而是必须要把影视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故事片《西安事变》和纪录片《西安事变》从艺术和历史角及生动,而全面地描述了西安事变的全过程,是历史保的形象化教材。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我们从这两$片于中精选了一些片断,剪辑的原则是.1.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材服务;2.选取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国内外史学界都重视这个课题的研究。但是,究竟如何解释这次事变?如何评价张、杨和中共在这次事变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解释这次事变与整个中国历史的联系?由于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看法往往大径庭。有一种观点认为: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捉住蒋介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没有主见,束手无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得益于中共和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拙著《西安事变史话》一书中持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强调,张杨二将军始终是西安事变的领导者,而中共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是“协助”、“调停”。为了阐明这个观点,笔者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为何和平解决,历来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讲授西安事变一课时,对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补充,颇受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北师大版初中教材《西安事变》的陈述往往是重事略人,重结论轻情节,对时局的反应,以一句"对待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蜻蜓点水而过。西安事变由剑拔弩张到化干戈为玉帛,多方力量的博弈扣人心弦,而"新闻舆论是整个西安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在教学中应该可开发出更多的教学价值。本文尝试根据事件发生时各方的鲜明反应,借助旧报纸新闻报道中的细节诱思释疑,进一步认识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2.
受党的委派,作为与张学良的东北军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人刘鼎,为促成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的形成.西安事变的爆发,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范例──纪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六十周年刘德熹由“千古功臣”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所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一件大事。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继遵义会议后,又一次把马列主义理论与...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简单经过、结果及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2.通过西安事变史实的叙述,主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3.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达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从而达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中,把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描述为: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那么如何理解“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呢?“(时局”就是当前的政治局势)要深刻准确地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就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理清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中国的几件大事与西安事变的关系。一、对比西安事变前后中国政治局势的特点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  相似文献   

16.
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7日至10日在西安举行。现将会议提出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一、关于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1.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张梅玲指出:毛泽东把西安事变誉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其主要意义在于,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由“安内攘外”向联共抗日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转折点,是国共两党由兵戎相见向联合抗日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部纷争向团结抗战的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扭转乾坤的意义。 2.西安事变改写了世界历史。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唐德刚论文写道,中国之所以能在1937年奋起抗战,西安事变实为契机。西安事变引起中国国内政局的一个重大变动,就是全国军民、男女老幼、朝野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之所以会成为扭转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事件,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创新发展,这不但保证和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还为中国社会现代化道路选择指明了正确的努力方向。因此,放宽历史的视界,以中共对三民主义的创新发展为主线,考察西安事变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影响,就成为当今深化西安事变研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位教师上《难忘九一八》,首先由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接着放视频《柳条湖事件》,之后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引出西安事变,播放《西安事变》视频,课结束时再次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西安事变五十周年。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诚两将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反对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坚持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发动的 一九三六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中日民族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博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民族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和平解决的西安事变,几乎搅动了整个中国,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史上左右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学界的前人专家学者对此事件进行了精辟、深入的研究,本人在本文结合史料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地位浅谈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