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行政公告     
行政公告是通过公开方式告诉大众一定事项的行政行为,有时针对具体事项并发生公法上的效果,给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带来一定影响,这类公告属于法律行为,应该将其纳入法律规制及行政救济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规定在行政执法机关启动行政调查时,被调查的相对人有配合、容忍的义务。但由于我国的行政调查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强制性和处分性,行政相对人配合调查多遇到花费成本、受到损失或被侵害权利的情况。因此,在行政法理论上理清行政调查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确认相对人相应的司法救济渠道,便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一种行为形式,尽管不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但行政事实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表明了其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侵害,进而决定了对其所造成的损害结果进行救济的必要性。司法救济是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仍未能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之内,我国应尽快解决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以达到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抽象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长期以来只是一个理论上研究的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将其排除在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外。随着我国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对行政机关由于其抽象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救济途径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综观国外的司法实践和运用,抽象性行政行为的审查已经成为各国司法审查的发展趋势,文章以此为视角进行研究,以试图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行政指导行为已被广泛运用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与行政管理过程中.从人权保障、权力监督和依法行政的角度出发,如果行政指导行为使行政相对人受到损害,相对人有权获得司法救济.由于目前行政指导缺乏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指导侵犯相对人权益的事实大量存在,很有必要加以规范.比较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和我国内地对行政指导问题的界定及其现状,可见必须将行政指导纳入法制化轨道,接受司法审查,从而使中国行政指导在法律规范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行政规划是在当代国家广泛采取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手段,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规划主体掌握的行政权力自由空间更大,权力者拥有较多的资源处置权,其势必对于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法律的规制、为相对人提供较为完善的法律救济是我们在研究行政规划时必须要看重的问题,研究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对于行政规划的法治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行政指导的实践中也会给相对人带来损害。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事前救济和事后救济等定型化、法治化的救济模式来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当相对人因行政指导行为而遭受到实际损害时,应依据违法责任、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等原则来要求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行政法领域存在着一种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于特别权力关系内部发生的内部行政行为一般不具有可诉性,如今,公民的人权意识日益增长,特别权力关系对相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漠视,不仅不利于特别相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护,而且对整个国家的法治进程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不再完全适应当今复杂的行政法律关系,对于内部行政行为是否应该同外部具体行政行为一样具有监督机制和司法救济途径,本文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后,启动诉讼程序与审查“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扩大对违法抽象行政行为的救济范围,应将不服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适格原告,区别于不服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适格原告,将其划分为程序适格原告和实体适格原告,以期对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教育法治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学生法律地位的体现。基于现行教育法律关于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可将学生的法律地位归纳概括为民法上的特殊民事主体和行政法上的特殊行政相对人。但当前学生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程序性、公正性不足,有必要将受教育权的救济纳入行政司法审查的范围,对学生权利进行全面救济,并兼顾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有权利必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是没有保障的权利。由于传统理论对行政机关内部行为的认识存在偏颇,使得公务员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无法寻求有效的救济途径。本文以内部行政行为之一“行政追偿决定行为”的性质界定为起端,探析了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急剧衰弱、民主法治、人权保障逐步高涨的背景下,当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时,应当拥有完全的救济权,以有效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发展 ,政府采购行为越来越普遍。政府采购行为属具体行政行为 ,其引发的权力腐败和行政争议应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以保障政府采购权力的合法行使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权利及其法律救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明伟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4):48-51,39
教师权利在当今日益深入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会受到一些侵犯,而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权利缺乏有效的救济。为了保障教师合法权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把司法救济作为教师法律救济的主要渠道;改进教师行政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权益救济是依法治教的重要表现,是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和壮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当前教师权益救济制度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种,二者由于处理范畴、执行基础不同,处于明显的割裂状态,使高校教师权益救济制度本身产生了桎梏。由于教师地位和权利结构不明确,高校教师与学校权益关系复杂,且以申诉制度为代表的行政救济制度在程序上、受理范围、时限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申诉制度效力不强。由于教师权利结构不明确,再加上高校属于学术自治的范畴,在没有具体程序法法理依据时候,司法救济难以对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权益纠纷产生效力。可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创新权益救济机制、建立一体化的权益救济制度体系推进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的制度融合,切实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体系,但行政法规、规章之外的抽象性行政行为,其数量更多,对公民权利的影响更大,尚处于监督的盲区。一直以来,我国国家权力构建强调的是民主集中性,今后司法改革应充分考虑国家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在违法"红头文件"泛滥的今天,赋予检察机关对抽象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法规和规章之外的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权已是现实使然。  相似文献   

16.
高校强制退学处理是高校强制性解除学生在学法律关系的行为,包括纪律惩戒性退学和学术淘汰性退学两类。强制退学处理的法律属性属于国家行政行为,在具体行政行为类型上属于对未型式化的授益行政行为之撤销或废止。鉴于强制退学处理对学生的身份权和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形成过度限制甚至剥夺,所以强制退学制度在形式合法性上必须遵循法律保留原则、规范明确性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在实质合理性上应当符合比例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基于制度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的结论,应该从四个方面对该制度展开法治化匡正工作:其一,退学依据应当部分遵循相对性法律保留原则来分配权限;其二,退学事由应当分为政治标准、纪律标准和学术标准分别确定;其三,退学程序应当构建起公开程序、听证程序和期间程序制度体系;其四,权利救济应当完善和探索校内申诉、行政复议、司法诉讼和行政赔偿等体系化救济理路。  相似文献   

17.
学生身份权是公立高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重要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为了监督公立高校退学权的合法行使,亟待把学生身份权的救济纳入司法领域.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退学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公立高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亦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司法完全可以介入,为学生身份权的保护提供司法救济.对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的目的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校规解释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司法救济学生权益的三种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内部行政行为在《行政诉讼法》立法之初基于各种原因未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不论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实践上来说,内部行政行为的不可诉的法律规定已经滞后,从而使人们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论文从内部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分类着手,在分析国外对此问题的规定的基础上,阐述我国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探索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